形成于周代的篆书,你了解多少?
篆书典雅庄重,形体均匀齐整,笔法瘦劲挺拔,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历史和美吧!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
那时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也就是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是形制比较一致的文字。(如下图)
秦始皇大统之后,着手改革旧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书同文”即统一文字。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对文字进行整理。
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两种形体的文字均在全国推广。但把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隶书作为日用文字。皇帝诏书和政府正式文件一般用小篆书写,非官方文件用隶书抄写。
从称呼上讲,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其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秦朝之前)。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
而小篆的鼻祖——李斯是一代书法大家。下图为李斯的《 峄山刻石》。
而发展到汉魏时期,秦篆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下图为李阳冰代表作《三坟记碑》,原石久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
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
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清代碑学之风大盛,取法秦汉,一改唐代以后篆书因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势和风气,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等人皆是篆书高手。
下图为吴让之和赵之谦的书法作品。
而篆书发展到民国,作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吴稚晖也是篆书大家。
吴稚晖参加科举考试,他别出心裁地用篆文书写,还中了举人。他的书法特色之一便是“古茂苍劲”。下图为其作品。
当代篆书美出新高度的便是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下图的体育图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在推翻了剪纸、雕刻、中国画的线型等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方案之后,2008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图标最终选定了“篆书之美”的设计方案。
该图标被国际奥委会形象与景观顾问布莱德·科普兰德(BradCopland)称为奥运会史上最好的体育图标。
当代也涌现了许多篆书家,如翟万益、谢云、谷有荃、包俊宜等等。
纵观篆书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当代篆书文化的兴盛,不由感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国书法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这其中的底蕴和传承,是民族艺术的精华与魂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