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精髓全在这些诗句里,可惜很多人会背诵但不解其意!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的呕心沥血之作《红楼梦》成为了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与曹雪芹的文笔是分不开的,在全书中,诗词歌赋就是一大亮点,难得曹雪芹大才,为不同的人安排了水平参差的诗句,成为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红楼梦》一书的精髓全在那些诗句里,但可惜的是很多只草草看过或者只会背诵而不解其中深意!

从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奠定了全书的基调,“满纸荒唐言”说的是一些真假有无之事,“一把辛酸泪”结合曹雪芹写《红楼梦》当时的处境以及他描述的书中人物的命运,可不是“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在当时,谁都不理解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这《红楼梦》可以说开历代小说之先河,也是一部专为小儿女作传的书。

“谁解其中味”?几百年来,无数人醉心于《红楼梦》,在曹雪芹构建的“大观园”里寻找蛛丝马迹,希望能解曹公之意。

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食粮,而那些精妙绝伦的诗句里,蕴藏着人生百态,也是哲学道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末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曹雪芹借跛足道人的口唱出的这首《好了歌》,可以说是一曲人生绝唱,因为须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我个人读《红楼梦》,第一次就被这几句诗所吸引了,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过四十多岁,怎能把人生领悟得如此透彻?所以说,曹雪芹真是奇才!

我们来看他的诗句,人们追名逐利,那么古今那些大富大贵之人和普通人还不是一样的归宿么?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其实是启迪我们,现实生活中,牛奶和面包固然重要,但是不要为了功名而搞得身心疲惫,应该充实我们的精神!曹雪芹百年前就有了这样的警醒,但现在有多少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呢?

古往今来,痴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太多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扶养,就业等等,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而长大成人的孩子多半还是为了追求功名,而把父母亲搁在一边,现在很多的空巢老人不就是这样的么?

所以,《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我觉得够我们受用一辈子的,虽然语句不多,词意浅显却道理深刻!

不止这些,《红楼梦》里首首都是经典之作,每一首都感人肺腑,且不说林黛玉的《题帕三绝》《葬花吟》,就说开篇的那一支说王熙凤的《聪明累》就道尽了无数的人生哲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是王熙凤一生的写照,她杀伐决断眼睛都不会眨一下,掌管着贾府的财政大权,背着贾母,王夫人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而她做的这一切也断送了她自己的性命,在贾府开始败落的时候,王夫人有意夺了王熙凤的权力交与薛宝钗,可见,亲疏有别,王熙凤也不会料到她从前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会落到如此地步!

可以说,王熙凤一生要强,可最终也强不过曹雪芹为她设计的命运,现实中,又有多少王熙凤呢?

这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最后大厦倾,灯耗尽,王熙凤最终“哭向金陵事更哀”!

真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通过王熙凤的一生,我们可以悟出:人生在世,不要过分地骄横跋扈,而是应该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记得秦可卿临去世时给王熙凤托梦,嘱咐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又说“登高必跌重”,但是,王熙凤一任地恣意妄为,最后也自食了自己埋下的苦果

我们今天读《红楼梦》,除了欣赏曹雪芹的文笔和借鉴他的写作方式,我们还应该从他的文字里,从他的那些浩瀚的诗篇里,寻找能够指导我们今天更好生活的人生哲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