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纱疵的成因与控制方法(下)

五、典型案例

5.1 案例一

FA306A头并在生产T(阳离子)/R(粘胶)品种时,出现圈条盘堵塞,造成大量纱疵的问题。

原因:由于阳离子涤纶摩擦系数大,堵圈条盘现象严重,每桶堵5-6次,出现大量纱疵。

改进方法:原条子排列为TRTTRT,阳离子分布在条子外面,改为RTTTTR,将粘胶分布在条子外面就可以正常生产了。

5.2 案例二

并条FA320A纺纯棉换桶后开车缠罗拉造成纱疵的解决实例。

现象:并条FA320A纺纯棉换桶后开车缠前罗拉(慢速启动时)。仔细观察开车启动时的棉网,发现是棉网向前罗拉吸附造成的。

将风机延时启动时间由3秒调整到5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5.3 案例三

FA457粗纱机压掌处频繁断头,造成大量纱疵。对断头处进行分析,发现有竹节纱疵,进一步检查发现部分熟条里夹杂有混乱纤维,对固定供应的末并检查,发现左眼皮辊带花、清洁器绒套粘附纤维落入条子而形成纱疵。

解决办法:由于正值梅雨季节,皮辊比较敏感,但交换左右眼皮辊后,左眼依然飞花,右眼依然正常。进一步观察调整,发现左右眼的区别与车上吸风状态有关。将左眼车面吸风口调大,此时有部分空气从车头罩观察口处补入,补入气流对前皮辊飞花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调整后前皮辊带花现象消除,纱疵得到解决。

5.4 案例四

FA457粗纱机的生产过程中,站在粗纱车尾观察纺纱段,发现不断有小白点流出,产生大量纱疵。

原因:在四罗拉悬锭粗纱机的二罗拉、二皮辊处,由于纤维呈单纤维状,非常容易出现纤维粘带、罗拉糊花、纤维扩散而形成小纱疵。

解决办法:选择合适的前区集合器、中后区喇叭口,防止纤维扩散;偏小掌握整理区隔距;保证最佳的二皮辊状态;保证下清洁器紧密贴服罗拉。

5.5 案例五

某厂生产JT/C(40/60)13tex,电清正常切疵情况如下见图16。

图16 电清正常切疵数据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在B2-4和B3-1两个区域内百万米切疵数猛烈增加,比正常值约高出100左右。

(1)对该区域纱疵进行采样,纱疵形态见图17。

图17 纱疵形态图

(2)对纱疵进行分析,发现形成纱疵的纤维全部为棉纤维,纤维结构不混乱,长度均为短绒,与纱体有一定的抱合力,可以从纱体上完全分离(但不同于飞花附入)。

(3)根据上述分析,基本确定问题产生在精梳工序。对精梳工序进行检查后发现,由于精梳滤尘二级滤料使用时间过长,除尘二级阻力达到450帕以上,造成机上风压不足,被毛刷扫下的短绒不能完全吸走,重新返回锡林带入棉条造成。

(4)解决措施:更换滤尘滤料后纱疵恢复正常。

5.6 案例六

某厂生产JC14.6tex,电清正常切疵情况见图18。

图18 电清切疵数据

进入冬季后,突然出现B2、C2区域切疵数大幅度上升的现象,百万米增幅在100-200之间。

(1)对该区域纱疵进行采样,纱疵形态见图19。

图19 纱疵形态特征

(2)对纱疵进行分析:形成纱疵的纤维根数不多,有长纤维但短纤维居多,纤维结构不混乱,形态近似于S4短粗节,与纱体有较强的抱合力,但可以从纱体上完全分离(但不同于飞花附入)。

(3)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基本确定问题在细纱工序产生。对细纱工序用手电进行检查后发现,前罗拉与下皮圈隔距过紧,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前区浮游纤维在此处堆积后不定时带入纱条形成。

(4)解决措施:细纱罗拉直径均为27mm,前区隔距原为17.5mm,考虑到浮游区的问题,将前区隔距放大到17.7mm,同时将下皮圈厚度由1.1mm改为1.0mm,张力架张力刻度增加一档,纱疵恢复正常。

5.7 案例七

并条在生产过程中检查出喇叭口有震动现象,检查条子,发现上面有粗节纱疵,见图20。

图20 条子的纱疵形态

纱疵特点:分解棉条纱疵位置固定在并合前的同一根条子,形成纱疵的纤维结构混乱。

结论:上道并条出现疵点。

检查结果:上道并条左眼皮辊带花,绒套花夹入。

5.8 案例八

在检查中发现条子上有附入性的疵点,见图21。

图20 条子附入性疵点的形态

对并条机进行检查,发现条桶跑偏磨毛圈条盘,见图21。后道并条机后地面掉大量纱疵,条子中的纱疵明显。

图21 磨毛的圈条盘

处理圈条盘上的毛刺后,纱疵消失。

六、结语

纱疵点是影响成纱和布面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通过对纱疵色泽、外观形态和内部结构等特点的分析,查找出纱疵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控制。

作者:欧怀林 荆州市神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