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一年(三)不疑何卜?

01
公元前701年,庚辰,周桓王十九年,鲁桓公十一年。(之前年份推断错误,鲁桓公十一年应改为公元前701年)
秋天,七月,葬郑庄公。《公羊传》和《谷梁传》都说:“本来不应该以'葬’这个字来描述郑庄公的丧事。因为第一,郑庄公违背了亲亲之义,赶杀了亲弟弟共叔段,又囚禁母亲,为儿不孝,为兄不悌;第二,国君杀大夫,不应书葬,这是规矩。但是,共叔段仗着太后的势力窃国属于国贼,后来又公然攻打郑庄公行为属于谋反。郑庄公作为国君,赶跑并逼杀共叔段算是讨贼,是正当防卫,不能按照杀大夫的惯例处理。”
那么杀大夫的国君死了的话,怎么写呢?《公羊传》提供了一个例子:
比如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死了,就记载为“晋侯獳卒”,但不记录晋侯獳的葬礼。因为晋景公活着的时候曾经诛杀晋国六卿之一的赵氏满门,赵氏唯一的孤儿赵武被公孙杵臼和程婴保护,留下了性命。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晋景公这种行径极其恶劣,故而只记录其死亡的事实,而不记录其葬礼。
读到这里,我深切感觉到史笔如刀,不是虚言。
人这一生,到诸侯的地步,钱财、权力、女人、土地已经不缺,图的就是个身后之名。人死之后,所谓“盖棺论定”,用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来概括其一生,无非就是这样。但因为活着的时候一个误操作,私德有亏,就被史官用笔明明白白的刻画在史书上,任由后世读史之人或笑或骂,实在是有损尊严。
晋景公也算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两败楚军,遏制楚国北扩,使晋国称霸之势得以延续。但因听信奸人谗言,灭了赵家满门,千百年后,在戏台上依然是个昏君的形象,其功绩全被抹杀。
人生最怕死无葬身之地,而史官们在记录的时候只记死不记葬礼,这相当于另一种程度的“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人这一生,诚如古人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能狂,狂必有事。
郑庄公虽然谥号一般,但能混上一个“葬”字,至少在史官眼中,一生没有犯原则性错误。
郑庄公墓位于新密市曲梁乡大樊庄村王岗自然村东的台地上
02
在北方的郑庄公弥留之际,华夏大地的南方,汉水流域同时发生着一场五国大战。战争的主角是楚国和陨、随、绞、蓼四国。起因是楚武王命令儿子莫敖(官名)屈瑕(人名)去与贰国和轸国结盟。
“贰”,《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记载:“古有贰国。或以国为氏。”郑樵注云:或言姬姓。在今湖北广水市余店镇,如属实,则属“汉阳诸姬”之一。
“轸”,偃姓国,皋陶的后裔。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有“孝南西北门户”、“云孝要冲”之称。
我们看一下地图上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根据后面“君次于郊郢”可知屈瑕的出发地在楚国陪都郢都,即今湖北荆门市的钟祥市。位于湖北应城的贰国和湖北孝感南的轸国中间正好夹了个陨国。陨国干了什么呢?陨国在国境南部的蒲骚摆开大军,同时微信随国、绞国、州国、蓼国这几个狐朋狗友:“楚军经过,速来收过路费。”
楚国自从公元前710年出现在史书上“始惧楚也”开始,被史书记载的战争已经有三次了,两次伐随和一次伐巴国,向西方和西北有效的拓展了战略空间。这一次,楚国开始与贰、轸两国的结盟就是无疑是希望向东北扩展战略空间的。那么作为汉阳诸姬一员的陨国自然非常紧张,不管从周王室交代给汉阳诸姬的使命来说,还是从自身的战略生存空间来说,陨国都有必要做出反应。
我们看一下如果让陨国和其他四国联络成功的话,楚国会陷入什么境地?
  • “郧”,亦作鄢国。统治地域,在今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

  • “绞”,位于湖北西北的汉水中上游地区,中心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一带。

  • “州”,偃姓,在今湖北荆州市监利县东。

  • “蓼”,亦称“飂”,姬姓,在今河南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辖今唐河县南部、桐柏县的一部分、湖北襄樊市的枣阳市北部。

看上图可知,陨国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绞、蓼、陨、州这四国一旦连起来,确实能把楚国北上、东出的路堵住,颇有美国用第一岛链封锁中国之风。这应该属于春秋版的合纵,只不过对付的不是秦国,而是楚国。
对付合纵的方法就是连横,故而楚国向轸国和贰国寻求联盟,以期通过打开封锁链上的一两个环节,使整个封锁链脱节。这与后世秦国分别与齐国、魏国、楚国结盟的方法相同,与现在我国打造“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东盟”的战略意图也是一样的,都是用合纵的方法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不论春秋、战国,还是现代,合纵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被连横击破,因为合纵要把不同心思的国家捏到一起,难度高,消耗大,一旦形成合纵,又因决策环节多,周期长,必然比较僵化,属于“多对一”,参考现在的欧盟,随便一个事情都要开很长时间的会议。
而连横则是每次跟只跟一个国家打交道,属于“一对一”,难度小,消耗不一定很高,关键是可以根据每个国家的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方案,决策环节少,周期短,必然是比较灵活的。
国家层面的战略竞争虽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但综合国力要想体现出来,必须依靠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制。合纵恰恰从决策机制上输给了连横,那就会造成空有飞机大炮和强大的军队,只能笨拙的向前推进,应付不了灵活的穿插和运动战。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
03
所以莫敖屈瑕的参谋长斗廉(伐巴之战出现过)就建议说:“美国,不,陨国纠集四国破坏我们与贰、轸两国结盟,现在随国被我们打怕了,借故推脱。绞国、州国和蓼国虽然口头答应了,但在看陨国的动向。所以陨国出兵到蒲骚也做出了姿态。但陨国其实是怕我们的,为什么呢?因为陨国如果不怕我们,那直接开到轸国以南与我军对峙,其他三国看到陨国如此强硬,必然来助。但陨国现在的驻扎地还在他们的国境线内,在轸国北部边境,说明陨国又想打又不敢打,要等三国兵马到齐再打。如此四国,各怀鬼胎,我们就有方法各个击破了。”
屈瑕说:“那陨国也并不好打吧。”
斗廉说:“陨国陈兵于国境之内,必然疏于戒备。而且他们本来就是在等其他四国兵到,必然将无战心,兵无斗志。我们如果能够派精锐部队趁夜里摸过去,必然会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他们本来就是在等人,后面不远又是国都,一受到打击必然会飞奔回都城,这样其他四国听说陨军战败,领头的都不在了,必然不来了。”
屈瑕沉吟半晌,突然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说:“好,那我们向大王请求援军吧!”话音刚落,只听斗廉噗通一声摔倒在地。
斗廉从地上爬起来,激动的对屈瑕说:“将军,兵在精不在多。商朝30万奴隶军打不过周武王的5万人,就是因为奴隶军心不齐,这事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兵将齐心,又是突然袭击,虽是以少击众,但赢面还是很大的。”
屈瑕听完也有点心动,在账里踱来踱去,过了一会,他对斗廉说:“要不咱找个算命的算一下?”
斗廉气得差点把手里的青铜酒爵都捏扁了,强抑怒气,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犹豫疑惑才问鬼神,现在敌弱我强,没有任何疑惑,占卜个锤子?!
屈瑕一看斗廉都快气吐血了,马上答应出兵。
于是斗廉率精锐部队,半夜时分摸到陨军阵地,拂晓吹起冲锋号,57分钟结束战斗,陨军溃不成军,楚军大胜,其他三国得知消息以后,马上把城门一关,继续通宵打麻将,好像从来没听过陨国一样。
屈瑕随后赶到,趁大胜之势,与贰国和轸国签订盟约,顺利的将楚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了三八线,不,河南南部。
蒲骚之战创造了两个第一:
  • 第一次以少量精锐部队偷袭敌军防御完善的营寨;

  • 第一次以战车为主力的夜战;

要知道春秋时期人们生活水平差,大多数人在晚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弱视或夜盲症,为了避免军队组织混乱,所以能避免夜战就会避免。而且春秋时代的战车不像坦克是烧油的,还有车载大灯。春秋时代的战车是靠马拉的,马在晚上视力受限,更容易乱。现代社会中开车的时候开着大灯还免不了因视线不好出交通事故,在2500年前漆黑的夜晚,马拉战车在密林和山地地形中跑起来更是危险异常,这需要大量驯养成熟的马匹和熟练的驭手。
故而能以战车进行一次夜战,且能在夜战中打赢,这充分说明了斗廉率领的楚军不但具有很高的个人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这才是能够打赢的关键。毕竟打胜仗不是靠个人武勇,而是靠强有力的组织体系,由组织体系安排统一行动,才能最终达成统一的战役目标。
可以说,楚军经此一役,会在汉东诸国的军事统帅心里留下作战技能高,指挥体系流畅,组织体系强大的印象,使其不敢与楚国擅开战端。一仗而令各国胆寒,要归功于此次战役的实际指挥者斗廉。
而斗廉在作战之前阻止屈瑕进行占卜的作风,与齐国立国之祖姜尚(民间称姜子牙)有非常相似之处。在普遍拜鬼敬神,大事小事都要龟卜筮测的春秋时代,能够说出“不疑何卜”这句话,至少说明斗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光明的心地,而主动提出锐兵夜战,又说明斗廉是个敢作敢为之人,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需要的强有力的大臣所具备的品质。后来,斗廉也确实在楚国担任要职,受到楚王的器重。
蒲骚之役实际上打出了楚军的军威,为后来楚国逐步吞并汉东诸国打下了基础。很多人看史书看到这里都会疑惑好像汉阳诸姬加上不是诸姬的几十个小国联合起来都打不过楚国,反而被楚国摧枯拉朽,逐个吞并,好像汉东诸国都是废柴一样。
其实不是的,汉东诸国如果是废柴,周天子就不会派他们保卫青铜战略大通道了,实在是楚国在崛起之初,有优秀的将领,有优秀的士兵,又有优秀的指挥组织体系,这样的军队,不动则已,动则如烈火燎原,势不可挡!
---   End   ---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及鸣翠柳者不回复。
E-mail:youwushuzhai@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