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琴与大脑生理的关系——苦草

传统口授心传的好处

人的思维、知觉、记忆致行为反应是大脑皮的层、下丘脑、边缘系统、脑干等结构产生复杂的神经冲动活动产生的。

人学习过程是当肢体器官与外界产生了听、视、触摸后、通过神经传递入大脑而产生了 “初级感觉区” 的知觉、即感觉发麻、触觉感、闪光、星火、色变、沙沙、丝丝等初级异样声感。其抵达大脑皮层初级感觉区的信息、再传到相邻的 “感觉联络区”才成为被理解 “成形”的知觉。接着各区的“感觉联络区”信息传致 “感觉总联络区”、再与记忆认知有重要功能的综合联系作用而产生重现、重演、思维。而人的思维和行为脱离了记忆是无法想象的。记忆是学习、经验的积累、信息的储存、在应用时能起到检索备用、这就是大脑重要功能。人类从学习过程中从短时记忆、不断反复的提醒应用、从而转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恒久不消,一旦储存就不再有意识。大脑长时记忆是大脑受信息反复刺激后在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通途上、特别在新皮层和海马结构上、发生物理化学和形态结构上的变化、使后来的信息的传递得到易化。此易化的神经途称“忆迹”。

大脑接受感觉信息后经记忆、思维后形成认识和概念、而后作出语言、书写、动作、姿态、情绪等行为反应。

人体下丘脑边缘系统(与“感觉总联络区” 联系产生思维活动)有两种中枢、即“乐趣”中枢和“苦痛”中枢:

  “乐趣”中枢 : 实验证明刺激此区产生了乐此不倦、舒适驯顺的反应。

  “苦痛”中枢 : 刺激此区产生痛苦、逃遁、挣扎等反应。

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内“苦痛”中枢占“乐趣”中枢的七分之一、但只要刺激“苦痛”中枢、同时最强烈刺激“乐趣”中枢也乐不起来了。

“乐趣”中枢和“苦痛”中枢不仅对决定生物的行为和动机有重要性、而且对学习和记忆影响极大。一种既无乐趣又无痛苦的学习、即使反复刺激仍不易记牢。若学习伴有乐趣或痛苦、学习效果就好。同样的学习古琴过程中、如一开始不在 “入木三分”, 手形上作固定性强迫要求、学即入脑的要求恐怕是学不来慢。故传统教学的口授心传中要达到即学即入脑、一次性记下、反复练习一曲、直致熟练方可再学新曲的情况是相当符合人体大脑生理学的。有一琴师在教学琴座上严格要求、然离琴作时则畅淡欢笑、饮茶作乐的方式来教学、笔者认为是一好的方法、难忘乎!真让人体会到口授心传的用意和好处。

古琴发展致今以技巧上和刺激面上则主要是以左手走手音为多、左手反射入胼胝体(大脑结构之一)右枕、其产生立体空间、富于想象的认知活动功能为主、对于音乐、绘画、立体模型等活动有专长。而左枕以理论性、分析性、运筹计算活动为主。从而抚琴的姿态、以左手多用、对于产生大脑上的空间想象有极大的符合性的运作。也因此基本生理上来解释、琴人弹琴能弹出个 “境”。而我们一直承传的也就是从口授心传开始就教学生如何从技术上的学习转向运用琴曲的音律来产生、从“初级感觉区” 的知觉、“感觉联络区”、 “感觉总联络区”产生思维和记忆、左手应用使培养右枕发挥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使“乐趣”中枢的刺激而产生乐趣、产生情绪感受的反应、即所谓心传的 “韵”与 “道”, “境”的产生就耒了。

传统口授心传教学法:

续上篇有关大脑的 “苦痛”中枢和 “乐趣”中枢起到记忆功能的生理性关系, 并引用到古琴教学的方法(之一):

(1)口授心传:

其所教的方式有别于课室集体教学法、多为一对一、 直接承传技法、即刻吸收、产生强记作用。老师并以身示范、将学生带入能很直接感受到或领悟(略)到琴曲内容的思维感受(此时学生仍未在技术上熟练)、而后以严格要求让学生反复弹谏、包括基本手法、恣态、指力等。待学生熟练生巧后,就能自己以个人认识、进精有关琴理、琴文化知识、琴理哲学、或琴文化以外的认识等的修读、方可更上一层楼弹出一首好曲!

口授心传的特点优点是: 学习进展快、易入脑、永不忘。

(2)一对一的教学:

虽然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已“过时”、然而其有一定独特作用。老师一对一时能做到每一步弹下去都能留意学生的对错、及时修正、而不让学生在错误的手法上反复练习、而成为了错误的 “永久记忆”。一个从习惯性到永久记忆的学习已产生、若要修正则可能要下足多一倍的 “痛苦”功夫才能使学生得以更正(手法和记曲)、但不管怎么样其学习过程在大脑操作中己产生了固定的两种或以上的记忆索引、故会常出现反复的错误。居于此生理现像、在一对一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 “一次也不能弹错”的目的性要强、这种学习方式确是相当痛苦、对学生而言是心惊胆跳的学习、然而那只限于琴座上的要求、退下琴座后则是 “乐趣”中枢起作用的时候了。

(3)严教:

严格教学指的并非全然是 “棍棒底下出天才”、其主要关健是教学方式是绝对固定、不能放松一刻、不能马虎带过的精神教学。

a. 模仿:刚学新曲时、所要求的是模仿形式的开始。老师弹一、学生则弹一、一步一步的跟随。以分多段(依曲目的结构特点分、不一定从头弹到尾)来模仿。学生只需具备两种心态、其一是只学习模仿、其二马上强记、绝对不管其他方面的东西。而老师则要求模仿学习中不重复超过三次、尽可能只模仿一次,学生必需记下其徽位、次序、旋律即可。学完一段后此时学生能强记下的是属短暂记忆、放下一切刚刚所学课程、师徙即可下座饮茶谈论作乐等其他之事、时间只限5-10分钟即可、以免超时而使短暂记忆消失。下一步从回琴座、师徒重复弹出刚学的那段、直致学生认为可以记下、就依个人情况或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往下一段学习。

b. 更正: 模仿过程中学生会紧张、偶有失魂之态、且乱的现像、此时可用当头棒喝的做法、提醒学生清楚知道、别的事莫管、只须集中精神再从头模仿一次。此时遇顽强的学生可能就有反抗之心时、则须即刻停止学习。如若再教、恐怕即使能学会入脑也起不到大脑的单一永久“迹痕”。亦起不到永不忘的作用、反而是多条“迹痕”作用、回家后学生很容易混乱、且依错法去练习则更糟。

c. 往前走: 当学完一小段后、学生因为担心前一段会遗忘或没信心的记下、此时老师要了解到之前模仿了3次过程中学生有否犯错、如无犯错或谨是一小点的错、则要肯定的让学生往前走、并要很肯定换醒学生往前走、续模仿下一段、完全不能再管上一段了!学完全部小段后,结合起来重复3-4次即可、此时学生则会了解到刚才所担心遗忘的情况是多余、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进度快。且以大脑的生理性记忆学习是何其容易、快速、不忘。而只要师徒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后的新曲是很容易上手、甚至一点即通。一课程拿下3-5大段是能办到的。

P/S 此法有好处在于其学习新曲时不需每次重复浪费在记忆上的时间。因为往后还有许多技法修正、曲境、对谱弹谏、学习认谱等更重要的学习部份。

d. 不能再犯错:棒喝之说有时很管用、关健要让学生犯上最少的错误。曲子完整学完后、教学时因为己经过那 “苦痛”的记忆过程、而那是不可能忘,只要回弹时、大脑记忆检索一定是永久性存在(除大脑受损破坏)。此时练习一定要求一次性弹完整首曲、可慢弹但不能有误、即使错了(多伴知道、大脑生理现象)也不重复弹回、必需往下弹完全曲。在第二度练习时则学生要特别留意刚才弹错的地方、使之更正。这样的练习法是让大脑反复而达到永久记忆、对全曲是完整性输入、对于表演时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回家练习而所犯之错更少。

(4)传授感知 :

启发“感觉总联络区”和右脑的思维空间、即是承传古琴内质的一个重要部份。老师通过以较活的方式讲解曲子的题解外、可举生活实例或形容其意境、个别的段落讲解后、再弹出让学生从认识的记忆中产生与音律上触发的感知、情绪反应和思维空间。这一种训练往往未必能达到同感或吻合的思维空间, 但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如何学习应用古琴音律来达到大脑感受和联想的启发。一般学生能感受到时、其大脑、丘脑等结构会产生生理上的神精激素的变化、使人体肢体上产生相应感觉、如植物神经的作用使心口肋胁处感觉酸楚、心跳变化、郁闷不适或消遥的快感、平静、呼吸放缓、脑电波由beta 转入alfa波等现像。

此法只用于启发作用、也勿太固定性的将一曲的主观性认识不变的灌输给学生、以免起到反效果而弹 “死”了。此法应依个别学生的素质而选择同时练曲而教、或等待学生能记谱后而教都可以。

(5)严与松的同教方式:

以上的要求则是严格的、琴桌上是认真不变、没有谈笑他事的风声、也无讨价还价的学习方式。但又别忘了、如果失去了“乐趣”中枢的作用、其学习过程是枯燥、更不会使学生达到能记能往前学的地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