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手机,是索尼爱立信W350i,那是一只“仿冒”成一个MP3播放器的下翻盖手机。在那个年代,手机的样式可谓是五花八门,直板、翻盖、滑盖、全键盘应有尽有。而不同的手机形式,也有着各自忠实的追随者。可是,在iPhone席卷全球之后,手机的主流形式只剩下了全屏直板一种。无论是否依旧有消费者怀念手机的可变形态或实体按键,正面一块屏幕&背面一组镜头已经是大家不得不接受的手机样式了。
智能电动车如何“伤害”新车的个性化?
在燃油车时代,我们经常会提一个词——三大件,即对一台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总称。而随着智能电动化的推进,“三大件”的含义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如今三电系统、驾驶辅助、智能座舱,成为了人们谈论更多的“三大件”。首先是加速性能。由于电动机强大的性能,马力变得不再“值钱”。众多性能车引以为傲的零百加速成绩,在电动车面前已经被抹平了差异。而当电动车成为主流时,随着加速性能差异一起逝去的,还有声浪、震动、动力输出的曲线、与变速箱的匹配、不同的进气形式等因素为内燃机赋予的“性格”。有趣的是,这份所谓的“性格”,均是由内燃机的缺陷所造成的。其次是操控体验。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在底盘架构方面显然拥有着先天优势。重量较大且布置位置极低的电池,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车辆重心;相比于发动机明显减重的电机,可以更好地平衡车辆前后配重;而在无需考虑前后配重与动力总成空间占据的情况下,四轮四角的姿态也能够带来极高的动态稳定性。而随着操控表现的基准线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操控体验的关注度也在随之下降。过去面对一台操控60分和操控90分的车,人们可以轻易地做出判断。但当市面上大多数车型的操控表现都可以达到80分以上的时候,80分与90分的差异很难被普通消费者所感知。与此同时,配合驾驶辅助系统在先进性与普及度方面的提升,驾驶这件非常彰显个性的事儿,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最后是视觉个性化。虽然电动车的结构为车身造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但在模块化理念和对于风阻的极度追求下,同一品牌各车型之间的视觉差异正在不断减少,轿车、SUV、MPV之间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如此的转变或许会在初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类似车型的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也会越快产生视觉疲劳。比如面对满大街的特斯拉,我们早已没有了初见Model S时的兴奋。除此之外,“智能座舱”的理念,也正在消除车内的视觉个性化。车机系统越来越智能、电子集成度越来越高的结果,便是车内越来越少的设计感。这个变化和手机的进化史如出一辙,相比于按键群,几块屏幕并没有太多的设计空间。毕竟屏幕后面的软件,比设计更能带来消费者感知。说到奔驰,从卡尔·奔驰发明奔驰一号至今,传统燃油车已经发展了135年。而在其传统核心领域中,各项技术已得到“充分发展”,这也使得各车企的研发方向更多向横向发展。因为相比于感知不强的技术先进程度,车型在设计、性格、动态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反而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可智能电动车,还远远没有看到瓶颈。无论三电系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车还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与明确的发展目标。所以在大家都努力往一个大方向发力的时候,个性化只能是小打小闹的附加品。
除了注重加速性能的运动车型之外,改装行业同样在智能电动化的打击范围之内。在过去,如果想要车辆拥有更高的动力输出,改装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刷ECU、改进排气、换大涡轮、加喷油量、加排气量、甚至喷氧化剂。而为了应对增加的动力,还要匹配更好的冷却系统、点火系统、腹内强度。而为了将这些动力更高效地传输到地面,我们还需要更低的传动质量、更高的传动系强度,和更适配的传动齿比。而当来到电气驱动时代,这一切都已不再需要。想要更强的动力,就是换一台电机,甚至刷个软件版本的事情。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智能电动车极高的集成度,通过非官方途径刷程序这件事儿,将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对于动力改装厂、动力系统改件供应商,和马力机生产商来说,它们终将被电气化驱动打为“小众”。但是,对于整个改装行业来说,这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首先,扼杀消费者对于动力的个性化需求,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改装的门槛。虽然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但是悬挂、刹车、外内饰、轮毂轮胎的改装项目依旧得以保留,毕竟这是电动车与燃油车相通的部位。而相比于动力系统的改装,这些零部件的改装方案更加明确且成熟,能让消费者少绕弯路少踩坑。而当改装厂将研发与设计重心转移至这些领域时,所谓的“小作坊”改装也会越来越少,这也有利于改装市场的规范化。其次,当面对个性化不强的产品和较低的改装门槛时,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追求欲望反而会被激发。以特斯拉为例,轮毂罩、车衣贴膜、车身包围件,附加在中控横杠上的各类配件,引来了特斯拉车主的趋之若鹜、竞相购买。而某些特斯拉的热销城市,甚至出现了非官方的特斯拉专改店。此时,买来的新车就像是一块画板,成为了消费者用来展现个人审美的小天地。如果说未来的汽车会像手机一样,那么这一系列改装,就会是当下十分热销的各式手机壳。
写在最后
对于车企来说,利用合作第三方推进官方改装,或许是抓住“个性化需求至上”消费者的关键。既能满足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又能降低其对车型设计研发成本带来的损害。所以说,无论智能电动车如何发展,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会永远存在。只不过,这些方式会从“车型个性化”逐渐向“私人定制化”转变,无论是特斯拉的贴膜、还是蔚来的“NOMI小帽子”。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