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作者是明代诗人曹学佺,这是他写的一幅非常著名的对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仗义执言的,讲义气的人很多都是从事卑贱岗位的,例如屠夫等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读过书的人往往会做出违背良心的,背信弃义的事情!
关于这则对联的由来是有一个故事的:
作者曹学佺当官的时候,他所在的地方,有一皇亲宗室,他家的家奴特别的骄横无理,养了一只恶犬,到处欺压百姓,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
话说这天,这个家奴又带着恶犬上街,见人就咬,结果一个秀才没躲开,被恶犬扑倒在地,眼看这个秀才就要命丧犬口,这时候路旁边的一个屠夫持刀过来,手起刀落,砍下了狗头,这下家奴傻眼了……
但是曹学佺刚正不阿,要狠狠的处罚那个家奴,还要家奴赔秀才医药费。家奴就回去告知了皇亲,于是皇亲贿赂了秀才,让他翻供,说是跟家奴是好朋友,那天是逗狗玩,要治屠夫的罪!
再审的时候曹学佺勃然大怒,痛打秀才,最后秀才招了自己被收买的事,于是真相大白!
后来曹学佺怒写对联: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个对联就是这样由来的,后来在传播中,形成了一句俗语。
当然所蕴含的意思也变得更加广了一些,那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还是有些道理的,只不过比较片面而已!
比如杀狗杀猪的人大都没有读过书,也是穷人,穷人最能理解穷人,也是真正要帮助和同情穷人的人,因为深有体会,所以发自内心!
而读书人,思想就比较复杂,想得多歪门邪道就多,往往就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一些利益账算的比较清楚,也就变得为了利益而背信弃义!
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放在现在就毫无道理了……
这句话非常容易误导大家,让大家以为有文化的人就是负心的,没有文化的人反而是仗义的,这是多么的可笑!
不管有没有文化,最基本的教养是要培养的,如果屠狗辈从小被灌输的是错误的价值观,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不可控,从而失去了仗义的范畴。甚至会出现愚忠的情况,他们以为这是“义”,其实这是助纣为虐,历史上这类人有很多的。
而读书人坚守信仰的人更多,比如文天祥,曾国藩、诸葛亮、于谦等等,这就是文人的骨气,也没有见过他们负心!
说到底,仗义不仗义,负心不负心,关键还得看对谁,对于一个奸臣或者昏君,你仗义就是愚忠!而如果你选择的是负他,反而是正确的道路。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大家都能正确的站好队,我想也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真正出现问题的是,你有没有找到正确的价值观,有没有找到正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