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流芳】邓石如《八闼册》,其中晚年佳作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邓石如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作为震古烁今的书法大家,邓石如是以货真价实的创新赢得我们尊敬的一个典范。与他同时代的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书法列为“神品”,誉为“四体书皆国朝第一”。

邓石如篆书有多种面貌,早期谨守古法,中年后突破传统玉箸篆风格,融入金石铭文的特点,并掺入隶书笔法,具有婉丽圆劲、洒脱自如的风貌。

此作为邓石如篆书《八闼册》,现无锡博物馆藏。此帖无年款,从篆书的书写风格判断,属于他的中晚期作品。请欣赏。

释文: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闼洞开,入簟皆绿,雨过蝉声,风来花气,令人自醉,大抵黑白善恶,只宜在心,不宜在口,内存精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若灵台无主,一味鹘突,岂包荒之谓哉,回光自照,予心中善恶太分明,遇有不平,触机辄发,以此涉世难矣。请取此语为终身之韦弦,一言而能伤天地之和,一事而能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凡人及语,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惟韩魏公不嘫,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而辞气和平,乃如道寻常事。

好丑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受益才称德量,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必不云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邓石如篆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