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

作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主任 吴张建

信息化时代:老外的工程现场往往认为过程好结果才好,怎么干,是经过认真仔细研究的,甚至研究的时间多于干的时间,所以某种程度更适合信息化思维(老外的信息化一直很热,用的很好,我们的信息化做的不少,用的不好)。因为过程的信任,验收的频度可以由乙方控制的多些,乙方会详细记录过程数据并主动提供,以证明我的结果的正确性。

大数据时代:中国人的场所听到最多的,怎么干你就不用管我,来看结果,不满意我给你重弄一下(不愿意接受管理,想法多,又不愿意坐下来研究想法,所以信息化往往做不好,做好了也用不好,因为流程和标准没有人踏踏实实到一线坐下来务实的研究清楚)。甲方要想最终效果好,就要多花心思管过程,把过程数据(结果)控制好,才能有好结果,因此就要增加过程验收的频度。这也就是(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在中国反而来得快来的急的原因(我们炒的比较热衷,试图换信息化方式解决内耗)。适合的东西推进最快,但不一定用的好,用的精深(又与我们的工作习惯有关)。

(在工程验收上,老外更注重针对合同做最终效果的测试验收,同时提供你认为过程正确的证据,中国从各种单元验收开始,但却对最终的产品效果测试验收很松,看似过程很全面,产品有结果,效果呵呵。同样的阀门,安装的结果,老外是一个螺丝到底拧多少合适,必须说清楚,阀门永远不漏水,我们呢,螺丝给你拧紧了就是了,当场不漏,过一段到处漏水,频繁消缺,前面省下的,后面全补上了,最后总的看费时费工不赚钱,还落个不好的名声)

模型化(GIS+KKM):回到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并不需要去看那么多图表(或者说,我们有时候不一定都能看懂那些图表)(过去信息化时代做BI,做辅助决策分析,大量的不就是用麻袋把数据都装过来,然后变换各种各样的图表给你看,供你分析),我们更想看的其实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内部、外部有形、无形的变化、历史的变化和未来可能的变化,以及变化带来的影响,用虚拟实物(数据虚实双胞胎)模拟展示,可能更直接有效可视化,他会超越语言语种的分歧,有时候,我们反而不怕英语、汉语的分歧,我们害怕工程语言、财务语言、管理语言等对一件事情理解带来的分歧,一切回归到管理对象,用虚模拟实的变化和数据同步联动,某种程度上就超越了这些。虚实联动,以虚看实,以虚定实,是三维可视化的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ERP:经过反复的验证过拥有强大、丰富经验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平台。在信息化时代,靠强大业务模型控制流程来实现;在大数据时代,就转为建立数据模型来实时检测业务过程数据来控制。(用业务模型控制流程,用数据模型控制过程,异曲同工)

人工智能(人脑+电脑,把人脑里面的东西,用电脑表达出来和实现出来):

复杂问题找到特征值(工程师说这事儿可能有问题,有时就真有问题,你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这是经验,能表达具体些吗?不能,不好说清楚。感觉,这就是特征值)

把这些特征值用电脑的方式表达出来,去更多的监视和控制我们的管理对象。把所有总工的脑子里的特征值都汇集起来去共同24小时不停监控对象,我们的问题会少很多!

信息化:解决的是有规律的事情

大数据:解决的是可能要有规律的东西

人工智能:解决的是可能是毫无规律又看似有规律的世界

信息化,是严格控制按照规律办事

大数据,是边发现,边建立,边修正、边执行规律

人工智能,这是说不清楚的规律,我发现了,大家这么做就是了

从应用的角度把这些技术的特点、边界看得越清楚,就越能更好让我们面对一项能力的需要或者一个价值体系的开发,去更有针对性的组合利用好这些技术,也才能更好让这些技术结合实际发挥出各自最大的特长和优势,信息化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这一点在我们工业化没有彻底、信息化还没有充分、大数据已然热火朝天、人工智能悄然来临,在认识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