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河南名村 “藏”着个乡土雕塑家
文/图 王富杰 刘起旭
雕塑家就“藏”在旷野“别墅”里……
11月28日,阳光普照煞是暖和,商丘日报虞城记者站约上我县著名摄影家王富杰,到闻集乡郭老家村采风。本来说好对闻集乡的产业车间实地拍照采访,但一进郭老家村,王富杰就说:“村北藏着一个毕业于湖北美院的雕塑家,可有艺术范了,简单的小屋里除了一堆堆艺术书籍和雕塑材料,就是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文化的味道”。
雕塑家锁上工作室的门,欲驾“奥迪”带领我们入村探访郭氏文化。
怎一个“藏”字了得。出于对文化和艺术的膜拜,王富杰方向盘一打,我们就来到了雕塑家的工作室。说真的,从听见他简单介绍,就怀疑这个雕塑家是我多年不见但偶有联系,在外做环境雕塑的昔日同学郭北平,于是更想快点见到他了。但是,到了工作室却吃了个闭门羹,也难怪,来时没跟他打招呼。经电话联系,雕塑家正在群众文化广场施工雕塑,我们便火急火燎的赶去……
正在脚手架上雕塑补料的郭北平
不出所料,还没下车,就远远看见那个不修边幅却艺术味十足的老同学郭北平,正在一手握工具一手往塑像上补料——一尊高大伟岸的伟人像水泥喷砂塑像已工程大半,顿时一股亲切感从脚跟窜向头顶……“我只是喜欢画画,做泥塑罢了,在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然后在深圳做了几年,也去过北京,时间长了就想家,前年郭老家搞文化建设,乡党委副书记张靖华找到我说家乡需要我,我父亲生病双目失明了,我就回来了,就再没去外地,家有老人不远行,这是郭氏祖训也是中华传统,同时帮家乡文化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不足7平方米的简陋而充满着浓厚艺术气息和文化味道的书房里,北平随手翻着一本《中华雕塑大系》,这样介绍他平凡而又与我这俗人不一样的经历和故事。
在工作室陪伴泥塑是北平的日常
雕塑间隙,读读书看看创作设计稿,就当休息了。
给我们分享最近写生心得。
侍候因糖尿病双目失明的父亲,是郭北平回老家发展的初衷……
享受了北平书房和工作室的艺术时光,又随他实地参观了郭老家村传统四合院、郭氏祠堂,探访郭氏焚香楼,拜揭了明代郭氏郡马陵园,抚去历史尘埃,让我们领略了五百多年前风雨沧桑和明朝皇家文化在豫东乡野的发生发展与传承。透过郡马陵现今尚保存艺术精湛的石雕墓器,听着“老北京”郭北平滔滔不绝的解说,让我们好似抚摸到了明洪武二年以来郭老家村郭氏族人“忠孝仁德”的历史温度和热度。一个人的恩德,往往使周边的人不能忘怀;一个人的荣耀,也会使得族人千百年传颂。“我是郭郡马22世孙。”郭北平骄傲的说。所以对郭老家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他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雕塑郭纲骑马像、坐像,郭盛半身像和郡马夫妇像之后,又在构思酝酿郡马侍孝像和郭盛及夫人乐善好施群像……让郭氏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新的发展与传承。
雕塑家郭氏祠堂拜祭七世祖郭纲。
“忠孝仁德”的郭氏文化是雕塑家的创作源泉。
虞见:图说您遇见的虞城
用照片讲述故事,用图片展示精彩。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真实。一个片断,一段过往,一个回忆,所有精彩的瞬间,让我们的记忆更美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动人的故事,增加了美丽的片断。让我们一起拿起相机和手机,来记录虞城的变迁,来记录你我他的故事,来记录那些遗失的美好……每天早上五点半(周日除外),请到订阅号里找到【虞见】,浏览转发新的图片。草根平台,有你精彩:你来拍,我来发。
投稿要求:
专题组照:标题+单位+姓名+200字说明词+6—10张图片(每张照片下附说明词)。
单幅照片:标题+单位+姓名+拍摄时间+地点+一句话说明。
投稿微信:yujian476300(建议微信投稿,方便沟通)
投稿信箱:yujian0370@126.com
咨询电话:0370-3122688
投稿说明:微信投稿,直接以聊天形式发至微信号yujian476300即可(微信发图片时请勾选“原图”)。入选稿件按顺序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