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会是掀起中国合资车企风暴的蝴蝶吗?

当我们大部分媒体人还没从日内瓦车展的目不暇接中回过味来,一汽和奥迪又给我们抛来一颗重磅炸弹:奥迪要从现有的一汽-大众奥迪体系中独立,成立单独的合资公司。

△ 一汽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秦焕明(左二)与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博士(左三)

“3月7日,奥迪与合作伙伴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落实双方在中国10年商业计划的重要步骤,双方签署了两份未来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两份备忘录是《成立一汽-奥迪销售公司的谅解备忘录》和《建立移动出行和更多的数字化业务相关服务新合资公司的谅解备忘录》。”

去年奥迪和上汽大众私通款曲,欲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却最终在吉林省政府、一汽大众和经销商的集体压迫下半途而废。尤其是2017年初,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联会在三亚发布的那份《三亚声明》,最终自下而上掐断了奥迪想开辟“第二战场”的心。

《三亚声明》中提到:“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深切理解奥迪公司希望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保持第一位势的战略目标,经销商愿意与奥迪携手共同实现2020战略100万辆销售目标,在目标达成之后,不反对奥迪评估和探讨在中国选择新的合作伙伴及建立新的销售网络。”

根据奥迪的2020战略预估,2016年销量本应为85万辆,实际销量为59万辆,距离预期差距很大,且因经销网络铺开过大的缘故,过往3年经销商实际亏损约280亿元。因此,经销商已经明确表态:在奥迪未兑现销量承诺前,暂时仍不能接受其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的愿景。

就是说,奥迪即使独立,也还是在一汽体系下,也只能在一汽的体系下。

因此一汽奥迪的成立也有奥迪主动安抚经销商层面的意义——毕竟,一汽奥迪的成立不仅将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一些有益的改变,更能为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继续向上提供助推。

一汽奥迪将给中国车市带来什么?

新成立的一汽奥迪将由一汽集团、奥迪股份公司、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多方联合建设。《备忘录》宣称,合作各方将在今年内成立全新的“一汽奥迪销售公司”和“一汽奥迪移动出行服务(中国)有限公司”,这2家新公司将分别专注销售业务以及移动出行和数字服务。通过这些措施,双方将从根本上重组其在华业务。

一汽奥迪的成立,毫无疑问可以提升奥迪在华的行业、企业、业务、品牌和用户这五大领域软/硬实力,为奥迪品牌创造更多可能性。毕竟目前德系三强排名中,奥迪已经敬陪末座。2018年,奥迪要重振雄风,就必须有更多大动作。

此外,由一汽、奥迪、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四方共同出资成立的一汽奥迪移动出行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将专注于新兴的数字化共享和移动出行领域。奥迪将在这个版图里承担更多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工作,这也符合其豪华品牌的调性,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已经有足够的购买力为这些研发成果买单。

身在日内瓦的大众汽车集团CEO穆伦(Matthias Müller)在今年日内瓦车展前一天的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夜活动中也表示:通过打造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网络以及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大众汽车集团正致力于让城市移动出行变得更加高效、环保、人性化。至2022年,集团将投入超过340亿欧元用于打造上述未来科技。

穆伦表示,在这340亿欧元中,大众将拨款100亿欧元投放中国市场,用近1/3的资金来做中国的前瞻性工作(未来中心、移动出行服务),足见大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毫无疑问,新成立的一汽奥迪将在这些前瞻性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随着一汽奥迪的成立,新工厂的建设也在全面铺开:一汽方面宣称今年内专门生产奥迪车型的一汽-大众长春“Q工厂”和佛山基地二期将建成投产;2020年前,奥迪还将向中国导入5款新能源车型;此外,一汽奥迪还将积极布局新业态,到2022年,一汽奥迪将全面实现产品的车联网前装。

表面上看,一汽奥迪仍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制定的中外合资公司政策规范下的产物,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动,一汽奥迪或将有更重大的意义。

放宽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带来的蝴蝶效应

在一汽奥迪成立的前一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释放出了另一个重要消息:

中国将在汽车产业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宁吉喆表示:2018年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把自贸区试行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逐步扩大到全国,大幅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经营范围的限制。

在2017年6月发改委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已经明确放开外商在华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以及汽车动力电池的外商投资股比限制。随后的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表示将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

“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一些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经营范围的限制”这句话意味着:未来外资车企在中国独资建厂或成为可能,外资在中国合资车企将更有“话语权”,中外沟通渠道将更加通畅。

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举措将大大提升外资车企继续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

和30多年前一样,大众依然是对中国政策变化反应最快的车企:2017年6月,江淮汽车宣称与大众建立合资公司,主要推广新能源车项目,但是当年11月双方又宣称将共同研发、销售多用途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皮卡、 MPV、电动商用车等)车型。以新能源车“破局”,取得资格后再回归开发燃油动力车,大众的这手“擦边球”让其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唯一的一家拥有三家合资公司的外资车企,打破了多年前“外国车企在华开设合资公司不得超过2家”的规定。

△ 江淮“牵手”大众

无论是江淮大众还是一汽奥迪,外资车企对中国投资环境恢复信心并继续跟进,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大有裨益。2017年末的广州车展期间,包括大众、奥迪、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纷纷宣布了其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布局规划,政策进一步放宽后,传统燃油车或也可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国Ⅴ标准刚刚开始实行,国Ⅵ标准也已经在制定中,未来燃油车在中国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但投资环境的日益宽松仍将大大提升外资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一汽奥迪走出的第一步,或许就是扇动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新风暴的那一双蝴蝶翼。

戳“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