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路径:六个议题及其依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路径:六个议题及其依据
陈小平 | 文
作者简介
陈小平,1955年10月生,北京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主任。兼任全球人工智能理事会执行委员,中国RoboCup委员会主席,国际RoboCup联合会理事。曾任2015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机器人领域主席、2015和2008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IEEE ROBIO’2016最佳大会论文等国际论文奖、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最佳自主机器人奖和通用机器人技能奖、机器人世界杯12项世界冠军等团体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体形式化建模和多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
摘 要: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已形成全球共识,但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仍存在较大分歧,概括为六个议题。本文首先介绍AI的两大类主要技术——强力法和训练法,在此基础上总结AI现有技术的三个特性,作为AI伦理的技术依据。同时,以全球公认的福祉原则作为AI伦理的根本依据。本文立足于这两个依据,阐述AI伦理建设应具有双重目标——同时回答应该和不应该让AI做什么,进而探讨另外五个重要议题:AI的安全底线,AI功能的评价原则,AI治理责任的落实路径,AI主体状况变迁的可能性,以及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公义创新。
一、人工智能的强力法
二、人工智能的训练法
三、人工智能现有技术的三个特性
四、人工智能伦理的六个议题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2020年第9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