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受到疫情疾病的侵袭,市场同样如此。目前黄金市场就受到分裂症的困扰,这种分裂症至少表现出五重症状。
一是对价格的痴迷和对危机恐惧的矛盾。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行业健康发展,行业健康的标尺是产量、是社会责任,也是直观的价格。尤其是在目前做空手段受限的情况下,更高的价格才能让全产业链感受到温暖。可事实上,受到避险属性的影响,金价的上涨往往和各类危机联系在一起。但现在行业却只谈价格,吝说危机。对整体风险的避而不谈,可能是出于宏观正确的考量,也可能是出于对整体资产篮子的保护。但离开系统性的风险说金价,很难对价格有透彻的了解,也不会对市场有正确的把握。二是坚守货币属性与缥缈的再货币化之间的矛盾。黄金总沉溺于“天然是货币”的光辉历史中,认为几千年的货币使用史,相比之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到现在也只有短短半个世纪时间,相比之下只是历史长河的一小段逆流。从黄金铸币到金本位,造就了黄金不可替代的光荣与梦想。但变局已经出现,从信用货币到电子货币,货币的发行正在经历变局,在充斥着喧哗与骚动的时代,有时陈旧就意味着原罪。虽然有各类黄金再货币化的呼声,但除非在极端情况下发挥最终支付手段的作用,在绝大多数时候黄金已经距离支付货币渐行渐远。三是金融波动和规避风险之间的矛盾。传统上说,黄金是典型的避险资产。由于没有交易对手风险,而成为其他部类资产波动增大时的压舱石。但作为金融工具的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却要从波动中获利。ETF是一种金融工具,对价格变动更加敏感。既能在上升期推动市场,也会在有风吹草动时,通过抛售来给价格沉重一击。传统上黄金是一种避险工具,但金融工具化后,ETF本身也通过推动黄金的快速流动,成为黄金市场风险的来源。四是对文化属性的期盼和饰品不堪重负间的矛盾。在避险属性、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后,文化属性成为黄金聊以自慰的底线,毕竟文化范畴是个筐,相关内容都能往里装。比如饰品、工艺摆件、文创延伸品等都能划入文化产品线中。但之前的经历已经证明,文化产品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扛起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在30年前,金饰一度占到全球黄金消费的将近八成,而那时正是黄金无用论最甚嚣尘上的时候。现在通过多元化发展,将金饰在黄金消费中的占比降到大约五成,市场结构比之前更健康。而指望文化来激发黄金市场,或者要有迪士尼那样的包装本领,或者就是一厢情愿地寻找救命稻草。五是行业内部热热闹闹的自娱自乐和影响力难以出圈的矛盾。在承担货币职能时,黄金曾是一个全民话题,但逐渐黄金已成为一个小众题材。大量关于黄金的讨论的影响范围只限于圈内,并没有形成大众话题。寻求出圈的突破能力,是黄金大众化发展的关键。黄金具有耐磨损、抗腐蚀的特性,但黄金市场却远没有那么坚韧。市场机制会发生扭曲,资源也容易错配。黄金市场出现疾病并不可怕,关键是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样能保障市场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操作指南,依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