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工笔,透出一股充盈丰沛的宁静与寂寞
张迎春现为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作为新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花鸟讲究色彩,既具备宋人花鸟的气息,又融合了一些西方光色之感,同时又借鉴了一些日本画的成分,呈现出特有的滋润和情趣。
张迎春:1971年生于苏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
作品入选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2009年、2011年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铜奖,“新时代”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铜奖,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艺术展银奖,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江苏省美术节银奖等。
张迎春,一名俏然独立的工笔画家。他的工笔,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却于热烈、华丽中,透出一股充盈丰沛的宁静与寂寞。张迎春的画幅中,几乎没有留白,也都是传统的题材,荷塘清秋,芭蕉夜雨,深林幽泉,榴枝竹竿,还有那形态各异羽毛鲜亮的鸟儿。
这些传统的中国画元素,却在他的笔下,透露出高贵现代的气息。面对张迎春的作品,会感到有一股生命欢腾的力量扑面而来。他的一幅幅作品,是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是一幅幅生与爱的画卷。宁静与欢腾,华贵与质朴,形单影只与勃勃生机,被很好地统一在画作中。这使得张迎春的作品,显出一种饱满结实的力量。
工笔画似乎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可以肯定,要完成一幅作品,张迎春必须花上几天甚至十几天的工夫,工笔是很容易落入前人窠臼的,它繁复的工序,对耐心的需求,往往会消磨画家的激情,最后沦为一种工艺。
然而在张迎春这里,却看到了耐心细致工作中的热情,看到了宁静中心脏的激剧跳动,看到了从容饱满的情绪,看到了生命的跳跃、欢唱和舞蹈,看到了力量,尤为难得的是,看到了传统华丽外衣包裹着的血脉贲张的现代意识。
他的作品透露了他未来宽广的可能性。正如他自己所说:“画画是我倾诉内心的需要,是把自己对自然、对事物的感悟、意识用画笔来表现,我喜欢这种表达方式。”
他还说:“创作常常使我感到困难、困惑,不知道自己该画什么,怎样去画,努力变得徒劳,艺术的水分在减少,心中的落寞越来越多。”在义无反顾的艺术道路上前行,痛苦是最丰富的营养,痛苦也是最尖锐的感悟,痛苦是水一样的平静,火一样的力量。痛苦也是战胜困难和平庸的最自我的武器。
张迎春不是一个太多话的人,但是他的思考和探索是丰富的,有深度的。生活在大自然的花、草、树、石、鸟、禽是千姿百态的,它们的生活、生长规律也是都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既要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捕捉自然界中蕴藏的生机,才能引起人们同样的审美感受;
但是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再现自然,不足以体现创作者的艺术面貌特征,所以必须有更多的自己的主观视角和强烈感受的内在情感,必须有更多自己的描绘手法和语言特征的外在表现,运用自己的创作和情怀相濡以沫,才能有生动而鲜活的绽放,才能令人击掌称赞。
而花鸟画的重点尤其在于情趣的表现。张迎春的画亦动亦静:有白鹭在水中悠闲地散步,有野禽蛰伏在树干栖息,羽毛柔软而蓬松;有湿润的百草,有斑驳的丛林,若隐若现着四季轮替;有明媚的晨光,有灿烂的夕照,也有春天的翠绿夏天的浓郁秋天的金黄。
花、草、水、气相互映衬,蓬勃的山野之气扑面而来。他是把各类花、草、鸟、禽通过笔墨、色彩、构图、造型的重新组合来突出主题的表现,从而形成虚实、工写、干湿、轻重的强烈对比,构图饱满,背景简练,形象逼真,主体突出,力求完美地营造出他捕捉的那些梦幻般的纯美境界。
有时甚至还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比如残荷系列作品中,他十分注意残枝和残叶之间的关系,通过穿插、交错的手法来表现其层次和姿态的变化,同时注重线与线之间,线与块面之间的叠压、疏密和节奏,努力表现一种生命残存的、转瞬即逝的美。
张迎春非常善于造“境”,提升作品的境界,从而实现给人以“情”以“趣”的艺术效果。他笔下的花鸟,有血有肉有筋有骨,刻画极其传神,喜怒哀乐情态极其丰富,充满一种灵动鲜活的气息。他的一些以写为主的作品用笔轻松,笔墨变化多端,给读者以丰富的内容,产生出幻化之感觉。
而且他的色彩讲究,鸟雀浓重艳丽,花草斑斑点点,浓淡相宜,既有宋人花鸟的雅致,又融合西画光色的层次,也有借鉴日本画的妩媚,呈现出独特的滋润和情趣。所以,他的染色,既是心目中理想的“色”,又合乎高雅、自然的格调追求;既是画家自己与自然的情感融入,也是自然形态向艺术形态的转化。
这是张迎春作为画家的快乐,也唤起了我们心中的真诚,在他的画中能够体会到快乐、自由、单纯及四溢的活力,会感到有一股生命欢腾的力量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