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扬州传说19:献宝记
【往期回读】
《老扬州传说》里的每个故事非常耐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陷入深思。——扬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杜海
献宝记
宜陵 褚德军
作者褚德军先生:江都区宜陵镇人,1953年生。扬州市作协会员,江都区作协副秘书长,江都区扬剧协会副主席。年轻时从事企业管理,近些年全身心投入对地方民间故事的采编,有诗词、散文、民间故事等散见于报刊,著有《老扬州传说》。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展起来。“四清工作组”分批开进了农村基层生产大队蹲点,里下河地区的陈家大庄也迎来了“四清工作组”。“四清”就是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清组织、清思想、清作风、清路线”的教育。
陈庄生产大队支书陈有宝,心里禁不住莫名地恐慌起来。公社化以来,他就担任了村支书,至今已有五六年时间,自己总以为是一方诸侯,欲念膨胀,为所欲为,犯下了不少错误。社员们平时对自己总是敢怒不敢言,若此时有人向工作组反映,算起总账来,自己将难逃一劫。陈有宝心中忑忐,惴惴不安。
果然,工作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动群众,清理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大队支书陈有宝存在物质经济、生活作风、官僚主义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共三十余条,其中特别恶劣的是关于陈有宝生活作风堕落,致使他人家庭矛盾升级,双双服毒自杀,其亲属多次状告无门。此时四清工作组的进驻,该户亲属呼声极高,要求对陈有宝严惩法办。
工作组对支书陈有宝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陈有宝对工作组交代自己三十余条的错误及罪状,痛哭涕流,承认主要事实。回到家中,钻进房间,失魂落魄地蜷缩床头,感觉大祸临头,欲寻短见。陈有宝的老祖母年龄虽有八十多岁,但她少年时却是大家闺秀。近期她一直在注意观察孙子的情绪变化,觉得今天的情况特别异常,便拄着拐杖,来至床边询问起来。孙子“扑通”跪地,声泪俱下:“孙儿平时不听祖母劝告,犯下大错,现今悔时已晚,容我来世再为您尽孝吧……”老祖母听后,吃惊不小,嗔怪着说:“男子汉当拿得起放得下,是难事都会有办法,如何说得出这些没出息的话来?”“奶奶,您可不知道,四清工作组开进咱陈家大庄,要对干部旧账新账一齐算,我的罪过太大了,恐怕小命难保,我想自行了结……”老祖母厉声喝道:“混账!你知错能改就行,怎可不爱惜自己性命!自古就有立功赎罪的法理,只要你肯知错改错,我让你去为国家立功,你的灾难不就能化解了嘛!”陈有宝一骨碌爬起来,却不太相信老祖母的话:“我已挨难,还有什么能力立功?”“你是不行,我们家有祖传国宝,足够让你赎罪。你现在就去告诉工作组,让他们先替你减轻压力。”
陈有宝从工作组回来,沮丧地告诉老祖母:“工作组长不相信咱家有国宝,说要见到东西,送上级鉴定后才能定案。我咋不知道家里藏着国宝呢?”老祖母神色凝重地告诉他:“这国宝可不是你陈家的,我娘家曾祖父曾是清廷重臣,在一次皇家筵席中,冒着生命危险盗得一件国宝传家,以备后辈有难时以此解救。我出嫁时娘家已无兄弟,我带着此宝嫁来陈家,想不到今天用在你的身上,现在就将它归还给国家吧。”陈有宝急切地请老祖母亮出来看看,老祖母指着头顶二梁第十二档木椽子的地方,告诉他揭开此处旺砖,即可取出国宝。
陈有宝取来木梯,登高移砖,取出一方小木匣。撬开看时,见是一件双手就能遮掩的瓷器。老祖母见他满脸疑惑的神色,提醒着告诉他:“不要小看它,这可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你要小心护着它,请工作组陪同你去县城或省城献宝。”
陈有宝随工作组长乘船转车,来到县政府办公室。在此等候的县文管负责人,小心地接过宝物,认真端详细看,只见此物好似一只壶盖,青白刻瓷,上有龙首,制作十分精美,年代也十分久远,却不知为何物,遂打通南京方面的省文物局电话,汇报了这一情况。南京方面要求他们即刻将此物送来南京,让专家鉴定。县政府派吉普车专程护送,到达省文物局,数名专家一番讨论,认定是一件不寻常的宝物,具体是何宝物尚未可知,即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求助。故宫博物院回复,近日派员来南京鉴定。
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吴博士一行来到南京,他刚一接触宝物即双眼放光,取来放大镜细看,只见他呼吸愈来愈急促,猛地一拍自己的大腿,高兴得大叫起来:“终于出现啦!”周围的人莫名其妙,细问这究竟是什么宝物时,吴博士细细道来:“你们都应该听说过‘扬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吧?这就是那件九龙壶盖。这一套九龙杯有酒壶一樽,酒杯八只,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工艺大师用薄胎刻瓷绝技精心制作而成。该大师器成去世,此技术随后失传。他特别利用了光学原理,在灯光照射之下,酒壶一旦注入美酒,盖上龙首壶盖,就能看到壶身九条龙尾不停地摆动。这是康熙帝最心爱的一套酒具,非皇家重要喜庆节日,不轻易拿出使用。据清宫记载,道光年间该壶盖散失,从那时至今,这一套稀世宝物酒具,便像失去了灵性,宝影不现。今日宝壶壶盖重新出现,使这套国宝恢复完整,宝光重现,乃国家文物大幸事也!”
(配图:沈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