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会用大数据,韦鼎用其智破僧杀妾案,萧怀武用其被诛九族
信息对于社会和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做生意、政治、军事、案件侦察等等,都需要信息的支撑,现在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其实就是对信息的一种整理和分析,现在人收集信息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古代,由于手段落后,传播途径比较少,因此掌握信息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历史上有两个案例,一个因为收集信息而破案,一个因为信息而家破人亡,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隋朝时候有个人叫韦鼎,出生官宦家庭,曾先后在梁、陈、周、隋四朝为官,韦鼎自幼博通经史,通晓阴阳八卦,工于诗,尤善长相术,他还擅长断案,可以说韦鼎是个全才。韦鼎在做光州刺史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比较蹊跷的案件,有一个人到朋友家做客,不过这个人呢并不老实,晚上的时候,跟主人家里的姬妾发生了关系,等这个客人走了以后,这个姬妾做一个令人不可理解的行动,她偷盗了主人家里的珍珠宝物,趁着晚上逃走了。第二天,主人发现自己的姬妾不见了,于是就开始寻找,结果在草丛中发现了姬妾,已经被人杀死,主人知晓客人与自己的姬妾发生了私情,家里又丢失了财物,于是认为是客人杀死了自己的姬妾,还偷走了财物,于是报官客人杀死了自己的姬妾。县令于是把这个客人抓了起来,通过调查和审问,也查处了主人家的姬妾的确与客人发生过私情,于是就断定是客人杀死了姬妾,偷盗了主人的财务,于是判他死刑。这个案子呈到刺史韦鼎手里,韦鼎看完之后,经过信息汇总和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客人的确与主人家的姬妾私通,但人不是他杀的,而是寺庙的僧人抢了姬妾的财物,并让自己的家奴杀了姬妾,赃物就在某个地方。于是把客人放了,派人把僧人抓起来,果然是这个僧人做的,人赃并获,于是光州内部治安非常的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韦鼎看了案件,通过大量的信息而判断这个客人不是凶手呢?其实就是因为韦鼎的信息足够多,因为他有很多耳目,通过这些耳目传递上来的信息,可以把案件发生当天一切奇怪的事情都能够联系起来从而得到案件的真相。这是拥有足够的信息破案的例子,另外一个案例,则是因为拥有足够的信息而作恶多端,从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五代时期,在四川省有个前蜀国,他的建立者王建为了监控属地百姓,建立了“寻事团”,主持寻事团的是萧怀武,这个寻事团有点类似明朝的锦衣卫,就是打听各种消息的,萧怀武手底下有一百多个人,这一百多个人又各有十多个手下,这些人没有特别的特征,混在人群中,分辨不出来,老百姓都称呼这些人为“狗”。这些人遍布大街小巷,有酒保、乞丐、中介、儿童等等,这些人群中都有寻事团的人,民间发生什么事情,寻事团都知道,勋贵、官员发生的事情,寻事团都知道,人们都人心惶惶,感觉周围都是寻事团的人,萧怀武杀人无数,冤枉的人数不胜数,郭崇韬攻入四川以后,抓住萧怀武,对萧怀武诛九族。萧怀武就是典型的利用信息做坏事的人,最后也没有这么好下场,信息本身没有错,关键的问题是怎么使用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