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的艺术人生:他的绘画强调浓重神圣的金黄色及强烈的感情

当你看到《阿德勒·布劳赫·鲍埃尔肖像I》这幅画时,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呢?这幅画曾经在2006年绘画市场上拍出了1.35亿美元的天价,是2006年之前世界上卖出最高价格的绘画。

《阿德勒·布劳赫·鲍埃尔肖像I》

《阿德勒·布劳赫·鲍埃尔肖像I》的作者是奥地利的著名画家克里姆特,画中的阿黛勒形象端庄大方,眼神迷离。性感的红唇,整幅作品采用璀璨夺目的金色,以衬托夫人的雍容华贵。

金色的肖像画,就是克里姆特绘画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象征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及其代表性作品。

1862年7月14日,克里姆特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一位黄金首饰工匠,母亲是一位维也纳歌手。虽然家里并不富有,却充满了艺术气息,因此不只克里姆特本人,他的兄弟恩斯特和乔治也都献身于绘画和雕刻。

1867年,克里姆特进入维也纳艺术学校念书,在校期间他不仅已经为维也纳的斯特拉尼宫装饰过顶棚,也为奥匈帝国各地国家剧院进行过室内装修,并获得一枚金十字勋章。而且为了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他潜心学习,有时更借鉴古埃及和拜占廷时期的艺术,融合异国情调,其画作也获得巨大的成功。

1893年,克里姆特加入了官方的维也纳艺术家协会,但不满其保守、僵化的风气,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创立了分离派,并当选为第一任主席。

克里姆特擅长利用寓言或神话为题材,并融合了人的欲望,夸张了人对美的渴望,过度的华丽则提醒人们这个渴望的奢侈。在他的著名作品《吻》中,明显可见克里姆特不断重复的两个主题,即浓重而神圣的金黄色及强烈的欲望,同时,画中的人体也象征了难以捉摸的温柔、悲哀、恐惧、喜悦、信赖等细微情感。

《吻》

克里姆特的作品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典雅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第二阶段则是他的金色阶段,克里姆特用大比例的金色为底色,加上螺旋、格子或藤状的纹饰,人物常常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此一风格可能与克里姆特在剧院从事室内装饰的经验有关。第三阶段克里姆特放弃了过去大量运用的金色,虽然他的整体风格并未产生太大的改变。

哲学家维根斯坦的父亲曾经在分离派成立初期大力资助这群分离派的艺术家们。于是,当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即将嫁给美国人时,卡尔·维根斯坦便邀请当时维也纳最受欢迎的肖像画家克里姆特为新婚的女儿作画留念。没想到,当画像完成后,玛格丽特并不喜欢,以至于这幅作品长久以来都借给奥地利画廊展示。

当克里姆特的金色时期及其名望达到顶点之后,他前往法国及西班牙旅行,在这些美丽的地方,他深深体会到强调自然经验的艺术风格,因此后来的作品如《意大利花园》,不再带有他初期风景画中的阴沉质感,反而花繁叶茂,色调轻巧,像是一座宁静的小岛,让思乡的他可以从中寻得庇护和安慰。

艾米丽·弗罗格伴随他走过27年的岁月,而且克里姆特也一直为她画像,从她的肖像中便能看出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演变,从自然主义画风到平面图案的个人画风,尽管背景部分越来越形式化,但脸部却保持着永远的真实性。

1818年,克里姆特因为中风,不幸逝世于维也纳。在他过世几个月后,奥匈帝国也全然瓦解,挥别了昔日的繁华。

克里姆特的绘画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注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