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才更受欢迎

文/学乃身之宝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但在满足这个需求的过程中,很多人会用力过猛,变成完美主义,而一旦变成追求“完美无暇”,事情很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心理学上的“出丑效应”告诉我们,露点瑕疵,更容易赢得好感。

那么,什么是出丑效应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1.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才更受欢迎

“出丑效应”,又称“犯错效应”或“仰巴脚效应”,指的是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倾慕,但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而最讨人喜欢的人物往往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也就是说,那些看起来“完美无暇”的人,没有优秀精明的人无意间“出丑”的人,更讨人喜欢。

当然,在利用出丑效应前,我们先要营造出很有能力的印象,之后有小失误或小缺点时才会有效果,否则一开始就持续出现失误,那么被正面评价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这个心理效应是由美国加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艾略特·阿伦森提出来的。

阿伦森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测试对象看:

第一段录像中的受访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在整个受访过程中,其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自信;

第二段录像中的受访者是也是一个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和紧张,竟把桌子上的咖啡碰倒了;

第三段录像中的受访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其态度很自然,不紧张,但也没什么吸引人的发言,可以说是毫无亮点;

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者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中表现得非常紧张,而且和第二段录像中的受访者一样,也把桌子上的咖啡杯弄倒了。

四段录像播放后,阿伦森让受试者从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人。

最终结果是,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人,而最受欢迎的居然是第二段录像中的受访人——有高达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从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赖,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根本看不到任何缺点,反而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因为人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别人看不到缺点,只能说明这个人的缺点隐藏得太深了。

所以,我们要做别人眼中“不完美的人”,这样才更受欢迎。

2.“出丑效应”告诉我们,不完美,才更美

前面说了,虽然人们乐于亲近那些表现突出、成就出众的人,但这些精英也会让人有种距离感,而一旦有了距离感,亲切感就会随之下降。

比如,电影《芳华》中的男主人公刘峰,他一直都是单位里的先进个人,集各种光荣和荣誉于一身。

虽然他乐于助人、质朴善良,但当他向自己暗恋的对象吐露真情时,对方却拒绝了他,当时的台词是“谁让他是活雷锋啊!”剧中女主人公确实爱慕虚荣,有嫁入高干豪门的想法,但想到向自己表白的居然是“活雷锋”,她没有同意,因为刘峰近乎完美的个人形象更适合被赞赏、被敬仰,而不是被爱。

人们对这样的“完人”不是真正地接纳和喜欢,而是有距离地“敬而远之”。

当然,这里也有人们对自我价值的一种保护,因为和“完美无暇”的人在一起,很可能产生自卑感。

不过,回到上述阿伦森的试验,我们会看到,和优秀成功的人士相比,人们更能接受哪个意外“出丑”的人,虽然这个看似不大的小失误,让他的形象不再完美,但却有效减轻了他身上的光芒带给人们的无形压力。打翻一杯咖啡的举动成功地增强了他自身的吸引力,所以才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接纳。

另外,“出丑效应”除了适用于人际沟通,能够提升人的个人魅力外,也适用于产品营销。

比如,在推销过程中,如果业务员能够适当地透露自己产品的缺陷,往往会获得客户的信任,还会淡化产品劣势而强化优势;如果业务员只讲优点,未必对推销有利。

正如看到人一样,人们看待产品时,同时相信世上没有完美的产品,与其让客户在心中疑惑,挖空心思寻找产品的问题,不如由推销人员坦白产品的缺陷,会更好。

因为不完美,才更美。

3.真实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认同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会出丑或者犯错,而从“出丑效应”来看,如果你是强人,在追求完美和优秀时,就要懂得以下几点:

其一,不要为了追求“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太过于包装自己。

适当地“示弱”,适度地暴露出一些无关大局的“小瑕疵”,反而会帮助你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喜欢。

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都害怕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因此常常会对那些很出色的人心怀嫉妒,而这就会制造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如果这时你主动示弱,让对方意识到你其实也是一个平凡的常人,会使他们的内心平衡一些,进而愿意接受和信任你;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总是高高在上的,让人觉得你难以接近和亲近,也就是说,你表现得完美无瑕,会让对方觉得你脱离了生活,进而疏远你。

其二,接纳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出丑”。

因为很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是很难接受自己的不足或缺点的,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出丑”,都会经历严苛的自我攻击,但这样的做法看似是在逼迫自己努力上进,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一个无法接纳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变得优秀上进的。

所以,“出丑效应”并不是让人故意出丑来哗众取宠,而是倡导人不要过分追求优秀,在不慎犯错的时候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 。

其三,真实的活着,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同。

有时,犯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是一种真实。

就像前面说到的刘峰,为什么女主角不喜欢他,就是因为他一直在当“活雷锋”,看不到他的缺点和不足,也就看不到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感恰恰来自于真实。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真实地活着,才能构建深度关系。”

写在最后:

其实,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一直围绕别人的感觉转,内心是无法认同自己的,他们担心自己“出丑”,认为自己只有做得更好,才会被人喜欢。

但那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放下了追求完美的理想化状态后,对于自己偶然或不经意间地“出丑”,就很容易释怀,而这反倒让他们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认同。

这说明,“出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无法接纳。

我想,这也是“出丑效应”告诉我们的:一个人只有真正接纳自己,才会被更多人接纳和喜爱。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0)

相关推荐

  • 积极心理学谈怎样让他人喜欢

    积极心理学谈怎样让他人喜欢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给师生作了积极心理学的报告,讲述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获得幸福,其中给出了让他人喜欢的建议. 希望老师们,同 ...

  • Monday,如何做一个别人眼中靠谱的人?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动物世界薛之谦 - "让幸福照亮你"江苏卫视2018跨年演唱会 01 前言 下面是2017年,百度公司的几张图片,大家先来欣赏一下! 百度首席运营 ...

  • 复利人生:愉快地做别人眼中很难的事

    前一段看到有人列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做难事必有所得,挑难事必有所为. 看到这句话,我内心感受到一股迎难而上的力量感. 不过,这句话虽然有力量,但我个人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意志力是 ...

  • 做个眼中有光的人吧-----写在从教第三十年的教师节

    三十年 很长很长 时间 像一个无情的小偷 偷走了我的青春和华彩 时间 又像一位神奇的雕刻手 细细的小刀 在我的眼角 雕刻上无数的纹路 犹如秋风之于花朵 冬雪之于秋叶 三十年 我一路走来 像一粒渺小的火 ...

  • 做自己,还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回头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你本来是自己,但慢慢就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因为你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不承认,不信你可以想想:有没有勇气,明天就去剃个光头? 你活着,但活成了别人眼中的 ...

  • 怎么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学会这6种方法,让你成为别人眼中最优秀的人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我们经常遇到.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收获到真心对你的朋友,也会使你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了这些,我们的人 ...

  • 天空:你是别人眼中的白月光,你更是我心头的朱砂痣

    天空:你是别人眼中的白月光,你更是我心头的朱砂痣

  • 别人都追求完美,曾国藩却更看重残缺的美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八十七 请勿转载 在中国的历史中,大多数人都会追求完美,所谓花好月圆,是普通老百姓最为纯真和美好的愿景.这也确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动力,曾经激 ...

  • 职场中干活少的人却更受领导器重?

    "领导都TM眼瞎!" 职场中,好多人都是这样抱怨过. 明明我们很努力,就是不被重用:而有些人呢,做事少还天天闲着,却偏偏被领导器重,甚至升职加薪! 这,不是眼瞎是什么? 领导真的眼 ...

  • 心理学类专业人才需求趋于稳定,应用心理学更受欢迎!

    心理学类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