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智库|新时代条件下系统性创新人才发展理念、政策取向与组织方式

编者按:2020年12月28号下午,作者参加了宁波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论证会,来自中央党校、复旦、浙大、上海科学院、上海人力所等专家同仁先后分享,金主任主持、钟部长总结发言。分享了《新时代条件下系统性创新人才发展理念、政策取向与组织方式》,以“跳出人才看人才、立足人才走出人才、我为人才人才为我”。
从近年来人才经营发展新的视角看宁波十四五人才发展理念
一个视角是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城市结构、发展结构、文化结构的关系及其适配。从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来看,如果外来人口以产业工人为主,其产业往往以制造业为主;如果外来人口以青年创业创新人才为主,其产业往往以新兴产业为主;如果土著精英都另谋高就,其产业往往处于产业价值链下游。正如无锡黄书记曾经说,无锡太湖湾科创经济带要的不是100万产业工人,而是100万青年才俊。从人口结构与城市结构来看,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进一步带来更多的人口,人口越多消费越大,而且人口在中心城区翻一番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则是几何式的。目前17个亿万城市,除了宁波以及比宁波人口更少的南京(850万)、无锡(659万)、长沙(839万)、佛山(815万),其他万亿俱乐部城市都在1000万以上。譬如,西安打响了全国人口大战的第一枪,抢的不是70后、80后,而是90后、00后。从人口结构与发展结构来看,人口从事软件信息、先进制造、商业流通、建筑地产、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的配比,往往就是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金融化以及创造力、想象力的配比。如武汉作为一个科教智力资源密集的地方成立招才局,以人才发展带动创新驱动发展。从人口结构与文化结构来看,很多地区的文化的形成与演化,往往取决于不同人口结构的配比及优化。深圳为什么是全国人、全球人的深圳,因为在移民城市条件下产生了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文化,宁波为什么还是宁波人、土著的天下,因为宁波的移民大部分是产业工人,还有一些外来精英很容易被宁波的文化同化掉。
一个视角是从传统经济地理到新经济地理,资源配置方式与发展机制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经济地理学上,哪里有钢铁、煤矿、港口、铁路等资源和区位优势,生产力布局、产业布局、产能布局就在哪里,而生产力布局、产业布局、产能布局在哪里,人才、资本、技术、要素、市场、服务等就流向哪里。在新经济地理学条件下,哪里的创新生态质优,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而人才流向哪里,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产能、产业就流向哪里。如今,谁掌握了青年才俊谁就能够具有长久的发展活力与后劲,不仅是争抢20-35岁的年轻人,还要优化创业者、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产业工人等等的配比,在人口版图的带动下创新版图、产业版图、财富版图将结构性重构。
一个视角是如今全球最具有创业创新发展活力的城市是国际化移民型创业城市。如今美国与中国在引领新一轮创新全球化,硅谷和深圳则是这两个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创造力的两个城市(区域)。这两个城市(地区)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从表面上来看,形成了一个共生共荣、活力涌动、自组织自成长的开放创新生态;但背后常常为大家所忽略的,则是这两个城市(地区)都先后发展为国际化移民型创业之城。“国际化”就是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移民型”就是以移民人才优化人口结构,产生能兼容并包、开放融合、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的文化;“创业之城”就是通过创业带动创新,围绕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权、主动权抢位、卡位、站位,从产业链、价值网的低端到高端持续迭代与不断攀升,将科教智力资源与产业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推进技术构成、产业结构、城市形态协同演进。移民不是结果,核心是在去了新的地方与全新的产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结合。譬如,历史上的闯关东、走西口基本上都是失败的移民,更多地是在农业经济条件下发展小农经济;但“下南洋”有一些进步的成分,受到了近代工商资本主义的孕育。
整体而言,“十四五”期间人才工作将局限在党管人才、府管人社或人事,而是站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新经济地理的发展视野、创新驱动的战略基石上,用做产品、做产业、做生态的理念做好人才事业、服务新一轮发展大局。这个“做产品”,就是根据市场需求集聚质优原材料,一旦基本做成制成品就推向市场,让这些产品在市场的洗礼中真正成为产品和“金子”;这个“做产业”,就是打破事业化运作机制、打破作坊式的一个个招引,而是在多管齐下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管道管廊中,大批量、集成化、成规模、成系统涌现多层次、多类型人才;这个“做生态”,就是能够吸引很多的人才淘金、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自组织自成长。
从不同类型城市发展所需看宁波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十大关系
深圳是一个港口城市、智能硬件创新之都。港口城市往往是外循环带动内循环,不但成为全国的移民城市还成为全球的移民城市,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工人导入与创业创新人才导入协同;智能硬件之都的创新方式往往是由硬入软、加速硬件的工程化,工程师文化盛行,软件信息服务从业人员逐步增多。宁波工程师文化不足,从事软件信息及服务业的也不够,而这两部分恰恰是转型升级的重点。杭州是一个文旅城市、平台经济之都。杭州的经济运行特点是从内循环走向外循环,将各类流量转换成数据流、价值流,再转化成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进而带动货物贸易;创新方式由软入硬,“互联网+”色彩浓厚、平台经济文化浓厚。如今宁波的制造业底盘已经非常扎实,缺少的就是杭州的新经济,在“数智科技-数字经济-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新发展格局上需要布局人才链。苏州是一个文创之都、世界工厂与内陆港城。苏州在“外贸+制造”模式下更多的产业工人导入大于创业创新人才导入协同,再加上依赖外商投资的外生驱动,文创基因并没有转换成产业优势与创新优势。某种意义上,苏州如今用大量财力吸引人才,是在为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改制不彻底买单。反过来,宁波人才吸引的重要池子不是高校院所,而是民营企业。
整体而言,宁波从改革开放第一个四十年到第二个四十年,就是从制造业基地走向创新城市、从港口城市走向海洋城市或国际都市、从商贸城市走向创业之都。为适应以上战略转变,就人才工作而言,需要重点处理好如下十大关系。一方面,在战略层面:一是处理好人才与发展的关系,将人才的价值驱动作为城市创新驱动的起点。将人才工作更好地和创业城市、创新城市、产业高地、开放城市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吸引集聚大量高水平、多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来甬创业创新、投资兴业。在城市辨识度上更加突出良好创业创新氛围,如2000年左右杭州提出打造“创业天堂”,如今很多城市纷纷建设活力多彩的青年友好型创业城市。二是处理好人才与人口的关系,以人才战略带动人口战略。提高人才带动人口系数,优化城市“太太指数”,在人才引进培育实施超前发展策略,加快成为千万人口城市。三是处理好逐顶与逐底的关系,建设青年创业创新人才首选之地。宁波提出了“选择宁波就是选择未来”的口号,这必然决定了宁波的人才战略是逐顶竞争为主,在一线及新一线范围提升人才吸引力,但也不排斥逐底竞争。宁波目前人才吸引最大的吸引力依然是产业基础,未来需要形成更好的创新生态,形成人才成长发展环境的硬核。四是处理移民与土著的关系,营造更加开放、包容、融合、创新的文化。多年前,给宁波提出了打造国际化移民型创业之城,很多人都不敏感。如今宁波既需要有根植性、地域性的底蕴,还需要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活力,依然需要建设成为移民型创业城市。五是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譬如,深圳最早就是通过改革,充满了大量的淘金机会、多样的成功渠道、富集的资源要素、良好的创新环境,后来在通过开放城市发展起来了、产业高端化了、财政有钱了,进一步推进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机制环境、创新生态的协同发展,如今深圳干脆加快放低人才引进门槛,并提出从“人才战略”到“人口战略”。宁波需要更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人才不仅仅是高学历的,而是多种维度和界面的。
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一是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上午还参加了宁波“十四五”,感觉关于人口的数量、人才的结构有些保守。我认为,“十四五”宁波人口需要达到1000万、人才保有量超过300万,这是坐稳万亿俱乐部、冲击第一方队的“基本盘”。二是处理好分层和分类的关系。一般而言,多层次主要是顶尖级、领军型、创业创新型、专业技术性、实用技能型,这与规划文本基本吻合;多类型往往按行业划分。只有把分层和分类梳理的更合理,才能形成适合宁波城市定位的人才体系。三是增量和存量的关系。目前很多地方的人才工作,往往引进的增量要么名不副实、要么水土不服、要么气大财粗。当然,各类人才引进计划依然需要,但存量的培育依然重要,尤其是进入企业中的人才。创业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绝大部分都在企业之中,需要建立全新的“选、引、留、用”机制。四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哪些人才属于政府引进培育,哪些重点由市级政府承担、哪些由县(市)区承担,需要相对明确;哪些交由企业等创新主体,或者交由社会,需要各司其职。五是处理好头部和长尾的关系。宁波的人才工作不能四处开花,需要有重磅炸弹,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有专门的集聚,尤其是80%以上的人才要集聚在宁波重点发展的城市功能区之中,以便于重点工作。
从新时代城市经营发展逻辑看宁波十四五人才工作组织方式
如今新的城市经营发展逻辑有了新的变化,几乎可以概括为“讲故事、营环境、搭平台、吸流量、提动能、打鸡血”。“讲故事”就是立足区域个性给大家画个饼、找存在感,有想象力、吸引力和诱惑力,让更多人过来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和淘金;“营环境”就是推进城市化经营,不仅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以及造新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优化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搭平台”就是培育科教源头、创新源头、创业源头、产业源头,核心是创新资源聚合的“池子”;“吸流量”就是围绕人才、资本、技术,形成“中心-边缘”的城市发展结构;“提动能”就是讲短期的大项目招商引资、中期的新经济招商(新业态招商、平台招商、科技招商)、长期的创新创业长效活力相结合,产生更多的能量;“打鸡血”就是让更多的企业家加大投资与扩大再生产、让中产阶层有更高的购买力与资产增值、让城乡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
在新的城市经营发展逻辑下,我们需要创新人才工作组织方式。一是高质量人才体系。目前规划文本上很多工作都是政府的工作,更多地需要是政府引导下全社会的工作,主要是将分层、分类结合在一起,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思路、路径及策略,形成高质量人才体系。二是高密度人才池子。不光是政府做什么、怎么做,积极发挥其他创新主体的作用。高校重点集聚科教、科研人才;院所重点集聚产业技术人才;企业重点培养和集聚经营管理、创业创新、工程技术人才;机构或协会重点培育专业技术、实用技能人才;党委政府加强人才、人事、人社工作。三是高成长人才管道。教育类的,重点回答如何围绕学术型、职业型形成两线并举、相互贯通、顶层交融的A型教育体系;科研类的,重点回答如何建立将产业导向、市场需求与科研概念、研发兴趣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产业类的,重点回答如何提升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产业组织者等成长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并赋予相应的激励政策;再就是创业类、服务类、技能类、其他类,遵循不同的发展规律,建立不同的成长和发展通道。四是高能级人才高地。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商贸流通、开放贸易、生态休闲等城市主体功能,加快科教智力资源向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南北高教园区集聚,加快产业人才向国家与地方重大产业功能平台集聚,加快文创人才向老中心城区集聚,加快高端商务人才向东部新城集聚,加快国际化人才向各类特殊监管区、政策区等功能区集聚等。五是高效能人才环境。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软件”,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的“硬件”,还有宁波特色的人才服务集成平台与服务体系的“中间件”。六是高水平治理。建立“党政产学研介社”多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将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譬如,目前发达城市纷纷探索个税政策创新与人才引进培育政策相结合。
(0)

相关推荐

  • 城市创新发展与城市品质提升

    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二.城市如何创新:三.运营管理助力城市品质升级 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一)城镇化 (二)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影响(大势在变) 1.趋势 (1)城镇化增速趋缓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 《2018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发布,不可错过的城市鸟瞰图

    美好的国家和城市是人类生存的栖息地,而人才恰恰是构成各种美好的源泉.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 波特(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说过:当经济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人 ...

  • 广西哪些城市应该得到重点发展?

    广西有14个地级市,每个城市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发展有先后.有些城市虽然没有得到重视,但发展速度还不错,因此值得重视起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哪些城市值得重点发展吧: 1.河池市:河池市面积较大,且地理 ...

  • 报告:杭州湖州宁波居前三,十大人口流入城市还有这些

    "向核心省会城市集中"成为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 根据诸葛找房2月2日发布的<人口迁移新趋势报告>,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仍是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 ...

  • 聚焦杭州湾新区:人口增长加速、人才结构趋优、产业升级换代

    魅力湾区2021-06-02 15:24:59 全景网讯有一句话叫做"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人口总量和土地供给,历来是一座城市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决定一个城市中 ...

  • 加快建设武汉地铁25号线,推动武汉长江新城区纵深发展

    众所周知,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企业落户哪里愈加看重人才的意见,而人才对居住生活环境与条件的要求愈加严苛..被誉为创新之都的深圳,其每个产 ...

  • 【教师培训】新时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维

    张旭玲老师 创新能力的形成以知识为基础 在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加入偶然迸发的灵感 就形成了创新的想法 从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到精美易用的创意产品,以及当下被广泛提及的5G网络,各行各业都对 ...

  • 京剧《嫦娥奔月》在新时代的守正创新

    梅兰芳的经典剧目<嫦娥奔月>经过几个月的辛勤排练,105年后,由北京京剧院再次搬上舞台,3月5日在长安大戏院的首次亮相,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精彩唱段和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本剧恪守了戏 ...

  • 新时代企业转型与创新之道

    四条与时俱进的未来发展之路,可供中国企业借鉴. 中国企业享受了过去四十年改革开发的红利,以前只要顺势而为,就能跟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水涨船高.然而,随着全球政治和经济贸易格局的重新洗牌,加上国内经济增 ...

  • line WORK | 限定条件下的创新策略——杭州涌璘府设计回顾及思考

    本文转自line 住宅,作为众多建筑类型中的一种,因为其日常性,所以和大众个体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在西方和日本,住宅设计往往是建筑师成长过程中的起步必修课,而大师们也依然在致力于呈现多样化的住宅作品.与 ...

  • 【AT】限定条件下的创新策略——杭州涌璘府设计回顾及思考

    限定条件下的创新策略 --杭州涌璘府设计回顾及思考 撰文:孟凡浩  gad · line+ studio 住宅,作为众多建筑类型中的一种,因为其日常性,所以和大众个体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在西方和日本,住 ...

  • 理念与课程先行:新时代学习空间的创新实践

    嘉宾简介:邵兴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建筑设计院教育空间设计研究所所长(以下内容根据邵老师在2020年第五届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 ...

  • 盘点 | 新零售环境下的创新渠道及特点

    以用户为中心是当今零售的主要特征,在技术的驱动下,以智能化.协同化.可塑化为基础,依托供应链.线上线下深度结合,重新构建了人货场,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新零售环境下,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依托移动互联 ...

  • 新冠疫情下,阅读仍是俄罗斯最流行的消遣方式

    说起俄罗斯,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国度.以前,走进俄罗斯地铁,你会感到这是一个流动的阅览室,无论男女老少,都在聚精会神的手拿一本书在阅读,因此俄罗斯也获得了"全球最爱阅读国家& ...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必然性 (一)"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知识递增和更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