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镜操作演示系列之五:王氏TBNA第1组!

呼吸科医师三大法宝:“一张片子,一根管子,一条镜子”!

经过前面四的教学,相信大家对双肺各肺叶、肺段及各淋巴结区有一个比较好认识了。今天主要讲讲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王氏TBNA。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用于纵隔腺病和纵隔肿物的诊断与分期已超过30年。尽管早在1949年阿根廷著名医生Schieppati, E.首先记述了在硬质支气管镜下的这种技术,当时却很少被关注,直到1978年Johns Hopkins医院的Wang, K.P.及其同事详细描述了应用硬质支气管镜和25g硬质食道静脉曲张穿刺针,通过TBNA活检确诊气管旁肿物。在1983年又研发出一种适用于可曲式支气管镜TBNA的新型可弯曲穿刺针,并被引用于肺癌的诊断与分期。随后很快扩展到用于获取诊断周边型肺结节和良性纵隔与肺门肿物的组织学标本。与支气管内超声(EBUS)结合的新技术已引用于辅助TBNA检查,是未来的TBNA最有希望的的新技术之一,但其器械和技术方面仍有待较多改进,以便使这种复杂的和高花费的EBUS-TBNA方法能够变得简便、可靠和经济。

适应症Indication

TBNA适用于与病灶相邻的以及气管-支气管管腔外穿刺针延及之处的组织学活检。其主要用于获得纵隔和肺门的淋巴组织,明确支气管癌及其他转移癌的诊断与分期。其他重要的适应症是对纵隔和肺内的淋巴瘤以及肉芽肿性的、炎症性的和传染性的病灶的诊断。一些支气管内病灶的TBNA组织活检是一种活检损伤更小的方法,同时出血的风险也更小。对于囊肿性病变,TBNA又是一种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引流)方法。

穿刺工具:

我中心主要是MW-319及新王针。

方法学Methodology

TBNA操作方法的精致与简约是最明显的。支气管镜进至活检穿刺点,可曲针插入支气管镜的工作钳道,支气管镜术者将穿刺针刺透气管或支气管壁,抽取淋巴结或肿物标本。而后穿刺针从病灶和支气管镜退出,标本涂片至载玻片或以液体形式送检。

目前气管或支气管壁的穿刺技术虽名称各异,但大体可归纳为如下几类方法:首先是以快速进针为特点的一类方法,又称突刺法。支气管镜的末端看到穿刺针的金属帽时推出针芯并锁定,缓退套管,仅使针尖端在视野内并抵住靶部位粘膜。术者用另一只手于支气管镜钳道上方的套管快速推送穿刺针,使针尖透过粘膜壁,刺入病灶。在推针时,也可同时令助手于鼻端/口端固定镜体。另一类则是以徐缓进针为特点的穿刺方法,又称推进法。同样镜下看到穿刺针的金属帽时推出针芯并锁定;于支气管镜钳道的入口上方固定穿刺针的外套管,金属帽与针尖端均在视野内,针尖抵住靶部位粘膜;于鼻端/口端推送镜体,带动穿刺针前行,镜下可观察到针尖被缓慢地穿透粘膜壁并被完全送入。本方法有2个核心动作:1)于支气管镜钳道的入口上方固定穿刺针的外套管;2)于鼻端/口端推送镜体。前者可由术者/助手完成,或于钳道入口加装固定器;后者亦可由术者或助手协助完成。上述动作的分工(或术者独立完成,或加装固定器后独立完成)则根据TBNA操作者的工作习惯与操作的熟练程度而选择、安排。在推针过程中金属冒始终保持在镜下视野内是确保真正穿透支气管壁的关键。

上述方法均可提供了可靠穿透推力。此外,患者的参与也可帮助穿刺,即当其他方法失败,在应用上述之一的方法时,患者的用力咳嗽将常可提供透壁所需的压力。

我中心人员与王国本教授合影

模拟机教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