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是怎么制定的?它有怎样的意义?
明末清初之际,曾横扫天下的蒙古分裂为三部分,分别为占据西域的卫拉特蒙古,占据蒙古高原的喀尔喀蒙古和占据如今内蒙古地区的漠南蒙古。
明末清初之际的蒙古诸部
但是,这三支蒙古都并不安稳,占据如今新疆、中亚地区,最远游牧到西伯利亚地区和欧洲伏尔加河流域的卫拉特蒙古,看似地盘最为广泛,但是他面对的敌人也最多,北方正在疯狂扩张的沙俄,腹心之地的哈萨克汗国,都是十分强大的敌人。
与此同时,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间的战争,已经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喀尔喀蒙古则面临着漠南蒙古和后金政权的威胁。尤其当后金政权的继任者皇太极直接击败漠南蒙古,并将其收至麾下之后,新崛起的后金政权对于蒙古诸部的威胁,日益加强。
蒙古铁骑
与此同时,卫拉特蒙古内部由于西迁之后生产有所发展,人口、牲畜都在大量增加。例如土尔扈特岱青,最初只有160户,到明末清初之际,已经发展到10万户之多。但是显然,随着牲畜和人口的增多,卫拉特蒙古的牧场却没有因此相应变多,属于卫拉特蒙古的领地资源愈发紧张。
与此同时,由于卫拉特蒙古的领主们的牧场和牲畜不断被分割,再加上领主们对于财产的分割并不公平,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彼此之间的武装冲突也愈发频繁。
为了加强内部团结,解决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卫拉特蒙古贵族们开始引入并大力倡导藏传佛教。也由此,藏传佛教开始在卫拉特蒙古迅速传播,并深入到了卫拉特蒙古生活的方方面面。
藏传佛教
但是,虽然藏传佛教的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卫拉特蒙古内部的矛盾,也起到了统一思想行动,协调彼此关系,增强内部团结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口增加与领地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为思想的转变而有所缓解,因此,蒙古诸部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之下,尤其在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咱雅班第达的大力斡旋之下,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决定召开丘尔干,也就是蒙古语中的会议,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加强团结,抵御外来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咱雅班第达还是卫拉特蒙古所用文字——托忒文字的创造者。
由于内外形势的共同作用,公元1640年,即大明崇祯15年,藏历铁龙年中秋第5吉日,在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和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来共同倡导之下,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领主、宗教首领们,在塔尔巴哈台召开了会议。
蒙古诸部大会
关于这场会议到底有多少人参加,并没有准确的数字。有的专家认为参加会议的呼图克图,也就是宗教首领有三位,参加会议的诺颜,也就是部落领主有26位,但这个数字并没有被一致认可。但可以确定的是,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的部落的主要首领都参与了,也因此,这部法典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就是在这场会议中,看看蒙古和卫拉特蒙古的领主和宗教领袖们共同达成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
《蒙古——卫拉特法典》
《蒙古——卫拉特法典》就是因为在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诸多部落首领们,为了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制定的。尤其对面临问题最多、也最为紧迫的维拉特蒙古,影响最为深远。
首先,《蒙古——卫拉特法典》解决了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间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矛盾。双方持续近百年的战争,因此停了下来,漠西和漠北蒙古之间内耗也由此大大降低。
同时,《蒙古——卫拉特法典》还将蒙古诸部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藏传佛教的大力传播,也为分布极为广泛的卫拉特蒙古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卫拉特法典》之后的蒙古诸部
也正是有了这个著名的法典,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强敌环伺的卫拉特蒙古,拥有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卫拉特蒙古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才取得了极为辉煌的发展成就。
例如在清朝康熙年间崛起并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准噶尔汗国,就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抓住了这一时机,迅速发展之后才建立起来的。准噶尔蒙古能在清朝最鼎盛时期,与清朝对峙近70年,也可见这部法典对于卫拉特蒙古发展的巨大作用。
《蒙古——卫拉特法典》的最重要作用,在于用法律的形式,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适用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秩序。也因此,依靠这套法典,大大缓解了蒙古诸部之间的内部矛盾。
蒙古骑兵
根据《蒙古——卫拉特法典》,他们还有彼此守望相助,共同对于外敌的条款,例如法典的第1条和第4条都同时规定:当敌人来犯时,蒙古和卫拉特互相通报并一致对敌。甚至还明确规定了“得报而不列阵者”处罚的额度。这自然在相当程度上加强了蒙古诸部的团结,为蒙古诸部,尤其是卫拉特蒙古四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