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胆囊癌病因概要: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胆囊息肉、胆囊壁钙化、其他饮食、环境、化学物质等因素的改变亦可成为胆囊癌的致病因素。

  胆囊癌详细解析:

  病因病理

  一、病 因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1995年Carriga、Hensen等指出,75%~9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国内报道二者同时存在率为40%-86%,另有资料证明,因结石而手术切除的胆囊中,可发现1.5%~6.3%有胆囊癌存在;同时发现结石直径越大,发病率越高。Moosa指出“隐性结石”在5~20年后有33%~50%可发生胆囊癌。还有学者认为5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约6%~10%最终可发生胆囊癌,即使已祛除胆石数年之后仍会发生胆囊癌,有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较无胆囊结石者高出6~15倍。以上结果提示,胆囊癌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结石在胆囊内作为一种异物刺激,久而久之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引起慢性胆囊黏膜炎症,进而引起黏膜上皮增生,其中有少部分可发生不典型增生,这部分患者中4%~11%可发生胆囊癌。胆石症和胆囊炎切除的标本中,黏膜上皮增生者占29.7%~8%,不典型增生者占13.5%-16.9%,胆囊癌约占3.5%。

  2.胆汁酸代谢紊乱近年来发现胆汁酸可致大肠癌,但与胆囊癌之间的关系尚待研究。50年前曾有人提出,胆汁酸可转化为甲基蒽醌,对癌肿易患性高者有致癌作用。在胆汁代谢过程中,鹅去氧胆酸的代谢产物石胆酸为致癌物质,胆囊癌病人的石胆酸明显增加,同时也有人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可演变为致癌物质甲基蒽醌等,这可能是刺激胆囊黏膜产生癌症的原因之一。

  3.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病在胆囊癌的起因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已把胆囊腺肌病列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节段型胆囊腺肌病,其癌变率更高。Ootani等观察到,节段型的癌变率可达6.4%。早在1977年,I~eslie就已报道过胆囊腺瘤演变成胆囊原位癌的病例,研究证实,所有的胆囊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组织内有腺瘤成分,提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料表明,约有10%-30%的胆囊腺瘤可以演变成癌,特别多见于直径大于12mm的腺瘤。

  4.胆囊息肉有报道90%~98%的胆囊癌常见息肉混在其癌灶中,说明胆囊息肉与胆囊癌可能有一定关系。胆囊息肉除具有梗阻与刺激机制外,息肉自身恶变也是引起胆囊癌的病因,息肉的大小与癌变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直径大于1.2cm的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直径小于1.2cm的息肉。另一种情况是新形成的息肉与短期内生长加速的息肉,无论其大小或多少,随年龄的增加其恶性程度也越来越高,若发生于55岁以上的人可以认为这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应引起高度警惕。

  5.胆囊壁钙化胆囊壁钙化(瓷样胆囊)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陛增高,有报道,瓷样胆囊者发生胆囊癌的比例可占到12.5%一61%。

  6.其他饮食、环境、化学物质等因素的改变亦可成为胆囊癌的致病因素。实验研究表明,田鼠饲以二甲基亚硝胺会发生胆囊癌;而橡胶厂工人接触此物者胆囊癌发生率亦高,说明二甲基亚硝胺与胆囊癌的发生不无关系。另外,亚硝酸盐的致癌性早已成为共识。环境因素如寒冷、酷热等也是胆囊癌的诱因。

  二、病 理

  胆囊癌的发生部位以胆囊颈部和胆囊体部多见。胆囊癌早期,胆囊外观多正常,可肿大或缩小,胆囊壁可明显增厚或厚薄不均、高低不平。胆囊癌的中晚期,呈孤立坚硬的肿块或体积甚大、充满结石或感染胆汁的肿块。由于胆囊腔内体积相对较小,当癌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较难辨别癌肿的原发部位。大体可分为隆起型和浸润型。隆起型约占81%以上,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呈乳头状、绒毛状、菜花状向腔内突出;浸润型较少,胆囊缩小、变硬,外表虽光滑但浆膜失去光泽。组织学上胆囊癌分为硬癌、腺癌、鳞癌、黏液癌、未分化癌、色素癌。75%~90%为分化良好的腺癌,10%为未分化癌,5%为鳞形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具有生长快和转移早的特点。

  大体病理形态分为4型:①肿块型,癌肿呈肿块状向胆囊腔内生长,此型的预后相对较好。②浸润型最常见,癌肿在胆囊壁内呈浸润性生长,胆囊壁广泛增厚变硬,胆囊因癌性收缩而萎缩,预后差。③胶质型组织内含大量黏液而呈胶胨样改变。④混合型。在组织学上,胆囊癌可分为以下几型:

  1.腺癌 超过85%的胆囊癌是腺癌,可分为硬化性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黏液腺癌,其中又以硬化性腺癌多见。

  (1)硬化型胆囊腺癌:约占60%。早期易误诊为慢性胆囊炎,多见于60~80岁的女性病人,大多合并有胆囊结石。

  (2)乳头状胆囊腺癌:约占20%。分化较好,转移较迟。

  (3)黏液性腺癌:约占10%。肿瘤松软呈胶胨状。

  (4)管状腺癌:约占10%。最近有人报道,大部分胆囊癌病人为非整倍体癌,小部分为整倍体癌。非整倍体癌大都是分化差腺癌,易穿透肌层,预后较差。

  2.未分化癌 分为间变型、多形性、梭形和肉瘤样四型。从形态学角度又可分为巨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约占10%。

  3.腺鳞癌 少见,腺癌组织中含有较大量鳞状细胞。

  4.鳞癌 鳞癌占2%~3。鳞状上皮癌多为浸润型,常侵犯整个胆囊壁,为实体癌。

  5.神经内分泌癌 特点是超微结构下可见致密轴心的分泌颗粒。高度恶性,早期即发生转移,发现后短期内即可导致患者死亡。

  其他罕见类型包括类癌、肉瘤、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透明细胞癌等。

  胆囊癌分期:

  1.Nevin分期

  Ⅰ期:癌组织仅限于胆囊黏膜。

  Ⅱ期:癌组织侵犯胆囊黏膜和肌层。

  Ⅲ期:癌组织侵犯胆囊壁全层。

  Ⅳ期:癌组织侵犯胆囊壁全层,并伴有淋巴结转移者。

  Ⅵ期:癌组织直接侵犯肝脏或伴有肝脏转移,或者有其他器官转移者。

  2.TNM分期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情况无法评估。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黏膜或黏膜肌层。

  T2:肿瘤侵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但未突破浆膜或侵犯肝脏。

  T3:肿瘤突破浆膜层(腹膜脏层);或直接侵犯一个邻近脏器(浸润肝脏深度<2cm)。

  T4:肿瘤浸润肝脏深度>2cm和(或)侵及2个以上邻近脏器。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情况无法评估。

  NO: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胆囊管、胆总管周围和(或)肝门部淋巴结已有转移。

  N2:胰头旁、十二指肠旁、门静脉周围、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MO:无远处转移。

  M1:已有远处转移。

(0)

相关推荐

  • 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通过饮食让囊肉缩小消失?

    胆囊息肉是很多人在体检时都会遇到过的问题,大多数人的胆囊息肉在靖哥哥过多次复查之后发现没有明显的变大或者增大的不多,也有些人复查发现胆囊息肉比以前小了一点,这就让人纳闷了,其实这是因为胆囊息肉的种类与 ...

  • 中医 | 三代御医之后教你一个洗胆妙法,胆囊炎、胆结石、胆息肉全都送走!

    成语讲"肝胆相照",它俩不单单是"好哥俩",连脾气秉性都很像,受了伤害,有了病"不吭声",到忍不住的时候,往往都已经非常严重了.现在得胆囊癌 ...

  •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糖尿病的易感人群:1.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的中国人.2.过度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中老年者.3.缺少体力活动,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4.生活习惯不良,尤其嗜肉.吸烟.嗜酒者.5.患有全 ...

  •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高血压高危人群1.不良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少运动.多久坐.高盐饮食.2.遗传因素:76%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2.年龄:男性年龄>55岁, ...

  • 络阻暴盲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记载:"乃否塞关格之病.病于阳伤者,缘愤怒暴悖,恣酒嗜辣好燥腻,及久患热病痰火人,得之则烦躁秘渴.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恩竭哭泣太频之故,患则类中风, ...

  • 雪盲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雪盲是怎么引起的 外伤.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引起的.最常见于下雪时候盯着雪景过久或是登雪山的运动爱好者.

  • 色盲(中医)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西方医学,自18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以来,它一向被认为是小治之症,故而鲜有研究其治法的.我国古代原无色盲之病名,但文献中的.税物易色",即类似本病.在明代<证治准绳·七窍门&g ...

  • 胆固醇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什么是"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称之为"坏胆固醇".其实LDL负责向必需胆固醇的身体各组织输送胆固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如果血液 ...

  • 老年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老年帕金森病病因概要: 老年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环境因素.年龄因素.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 老年帕金森病详细解析: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发病 ...

  • 胎记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胎记是怎么引起的 胎记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的增生,具体引起原因不明.

  • 表浅性瘢痕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表浅性瘢痕是怎么引起的 表浅性瘢痕的病因:一种皮肤浅表的瘢痕,由皮肤的轻度擦伤,或浅二度烧伤,或皮肤受表浅的感染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