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润生 | 芦雪亭与芦雪厂杂说
芦雪亭与芦雪厂杂说
俞润生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版本, 其目为“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第四十九回有校记云:
“庵”原作“广”。按“广”、“厂”均为“庵”。从蒙府、戚序本改。下同。(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982年3月版第685页)
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据程甲本, 目录为“芦要亭争联即景诗……” 校记云:
“芦雪亭”,“亭”戚序本作“庵”, 稿本、乙本作“庭”, 此处从原本改。(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1987年11月版, 第812页。)
我以为:《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亭为是。
脂本、蒙府本、戚序本作厂, 非。
稿本、程乙本作庭, 不佳。
程甲本作芦雪亭, 最佳。
其理由如次:
1、 一园二庵, 于情于理不合。
大观园是由荣宁二府的中间地带即会芳园的部分而修建, 用贾蓉的话说:“老爷们已经议定了, 从东边一带, 接着东府里花园起,至西北,丈量了,一共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1987年11月版, 第258页)。大观园有三处烧香拜佛之处, 这多处是:
1.“栊翠庵”。
2. 玉皇庙,见第二十三 回。第十七回有交代:“林之孝家的来回:‘釆访聘买得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了,连新做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又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1987年11月版, 第280页) 带发修行的就是主持栊翠庵的妙玉,本文不去谈栊翠庵与妙玉, 拟另文叙议。
3.达摩庵, 见第二十三 回。;
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 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 如今挪岀大观园来, 贾政正想发到各庙去分住。不想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便回王夫人说:“这些小和尚道士, 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 一时娘娘岀来, 就要应承的。倘或散了, 若再用时, 可又费事。依我的主意, 不如将他们都送到家庙铁槛寺去,……说声用, 走去叫一声就回来, 一点儿不费事。” 王夫人听了,便商之于贾政。(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第374页)
玉皇庙和达摩庵的僧道撤离大观园, 还剩下栊翠庵。
在小和尚和小道士撤离大观园之前, 大观园里晨锺暮鼓, 钟罄齐鸣, 木鱼阵阵, 经声不绝于耳,梵音细流亭院,寂静与热闹交汇,沉暗与明快分割,真是热闹极了。
既使玉皇庙和达摩庵的小和尚、小尼姑和小道士、小道姑撤离大观园, 还剩有栊翠庵, 按北京红楼梦研究所依脂本而定夺的芦雪庵, 那就是说, 大观园内有两庵:栊翠庵和芦雪庵。
一个周围三里半的私家花园拥有两个“庵”, 似乎与情理不合。
二、一园二庵, 一繁一简, 有悖情理。拢翠庵在大观园西北,花木繁盛, 有山门、东西禅堂……(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第652、654页)
而芦雪庵却是另一番景色:
宝玉来至芦雪庵,只见丫鬓婆子正在那里扫雪开径。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 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982年3月版第681页)
很显然, 这不是山门和禅房, 命名以“庵”是不妥的。
三、从《说文》看, 亭比符合情理。
庵,从广,从阉省,阉省亦声。“阉”意为“关门”。“广”指“房屋”。“广”与“阉”省联合起来表示“关门的房屋”。本义: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亭,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
庭,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说文》:庭,宫中也。本义:厅堂。
程乙本作芦雪庭, 程甲本作芦雪亭, 佳。
唐人陆龟蒙有《奉和袭美吴中言情见寄次韵》:“菰烟芦雪是侬乡,钓线随身好坐忘。
徒爱右军遗点画,闲披左氏得膏肓。无因月殿闻移屟,只有风汀去采香。莫问江边渔艇子,玉皇看赐羽衣裳。” 此诗有助于芦雪亭之美,姑附于此。
2020年11月15日
作者俞润生,男,1938年生,江苏南京人。编审。原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专职副主编,《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专职副主编。现已退休。曾任江苏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出版过《红楼梦文化面面观》(2009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及红学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