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赤水镇安门前村的来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仙缘安门前村
作者:罗文学
关中平原腹地华县赤水地面,有个村子叫安门前。它西滨遇仙河,隔河与赤水镇毗邻相望。村中四道巷,老西潼公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基于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村子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安门前其所以有名,因其厚重的历史和美好的故事传说。
安门前村景 小牛 摄
其中颇具影响的传说有两个
其一,传说遇仙河原名乔谷水,当时域内盗贼横行。有一天盗贼偷锅后行至乔谷桥头,经一老翁点化,幡然悔误,逐将锅还于失主。因疑老翁为神仙所化,于是人们便将乔谷水改为遇仙河,将乔谷桥改为遇仙河。因此说在有关遇仙河的其它篇章已有记载,故此处不再赘述。
其二,传说大宋之前军阀混战,华山大仙陈技老祖骑驴云游。过午时分,来到赤水东河小桥前,但见人声嚷嚷,桥头众人给箩筐内两小儿施食。小儿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机灵地打量着面前的好心人。旁站立的中年汉子热泪盈眶,双手抱拳:“谢谢各位,我赵某今后定要教子成才,保国卫民,报答各位恩人。”陈抟仔细端详两个男孩,大吃一惊。眼前箩筐内分明是两盘真龙。陈抟又惊又喜,心想,我寻找多年,竟在这里相见!感叹不已,诗兴大发,脱口吟道:“两道金光耀长空,乱云飞渡闪双星。莫道天下无真主,且喜筐中两盘龙。七郎八虎空相斗,五代十国妄相争,赵家兄弟定乾坤,戡乱立宋歌昇平!”担筐汉子双手抱拳问其故,陈抟说道:“今日诗言,只可会意,不可言传。我这里有兵书数卷,愿赠二子,日后悉心攻读,必有大用!"汉子急忙接过兵书,再三拜谢。陈转悠然远去。
你道这两小孩是谁?就是后来东战西杀、平定了四百座城池,统一了八万里河山,开创了大宋三百年基业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兄弟二人。
赵匡胤长大后喜爱下棋,舞枪弄棒,游山玩景,得知华山大仙陈抟棋艺高明之后,便专程到华山拜会,不巧陈抟云游未归。赵匡胤西行至赤水东桥头遇到陈抟摆着棋盘,邀请路人下棋。赵匡胤十分高兴,两人约定:动子不悔,三战二胜,愿赌服输;若陈抟输了,从此不再为仙,与平民为伍;若赵输了,将华山输给陈抟,尊陈抟为老祖。赵匡胤暗想,自己一介草民,一旦赢了,威名天下:就是输了,华山不是自己的,一纸空文,也没啥价值!不巧突然天降大雨,有人提议到赤水西头红宙去下棋。那里是道教场所,宽敞幽静。两人在红庙摆开棋阵,下得分难解。赵匡胤一步失误输了一盘。接着再下,依然不是对手,一败涂地。赵匡胤只好把陈抟尊为老祖,并立文书将华山给了陈抟。后来,赵国胤做了皇帝,就因这个缘故,红庙后来改名哄庙。陈抟是大仙,人们把这座桥称为遇仙桥,河因桥而改名。
后来,人们在河的东岸修建一座名叫遇仙庵的寺庙。庵内有口大铁钟,为明代造物。有数名尼姑打坐诵经,信男信女络绎不绝。一九二六年河南镇嵩军攻打西安,将遇仙庵毁于一旦。一九四八年冬天一个夜晚,国民党第一师队伍把那口钟卖了。从此遇仙庵便荡然无存。
遇仙桥往东二里左右有个村子叫罗家,村里人就在遇仙桥东种地。由于路远,在这里盖庵子放农具等物。久而久之,有人在此安居乐业,形成一个村庄。以后张、白、王、胡、刘姓先后落户该村,直到解放那阵已近二百人。因村庄在遇仙庵的门前,被称为庵门前。
罗家村村景 罗宝才 摄
两种传说各执其词,但共同处皆与仙交缘,且在同一桥头,巧遇仙翁,所以笔者此文之标题,定为“仙缘庵门前”。
文革前的庵门前有人认为“庵”是四旧,再者北京有个天安门,将庵”字改为“安”字,村名为安门前。有点和天安门遥相呼应的幽默诙谐,给风景秀丽的小村庄赋予了回味无穷的魅力。先前村内的景况是:间半庄子溜溜房,出门进门都靠墙;房烂不遮雨,芦苇当山墙。晴天尘土扬,雨天泥水淌。如今楼房层层盖,洁净又漂亮;村道水泥路,既平又宽敞;有吃又有喝,人人喜洋洋。
这就是安门前的来龙去脉,安门前因为遇仙桥闻名天下,又因为遇仙河而历史久远。人们工余饭后,议论着这个与众不同的村名,传说着这些趣妙横生的故事,品味着厚重的历史渊源,感叹意味深长的民间传说……
原文来源:《多彩赤水》主编刘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