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名满天下的“一百一十一眼桥”
邮箱:3125136050@qq.com
有一个传言,不知起于那朝那代,说古华州有一座气势恢宏,名满天下的“一百一十一眼桥”。小时候,听村中的老人们讲抗日战争时,日军曾派飞机对华州城及其周边进行过多次轰炸,妄图炸毁华州的一百一十一眼桥,从而阻断运输战略物资的主要通道。但,日本人的阴谋终究没有得逞,使得华州的一百一十一眼桥名气更大。
杨巷村口的“一百一十一眼桥”遗址 网友供
在华州有句土话,说:“大敷峪七十二岔,岔岔有鬼;小敷峪七十二岔,岔岔有水。石堤峪七十二岔岔,岔岔沟深……”其中,大敷峪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钼矿。峪内“金堆城”享有中国钼业之都的美誉。而小敷峪则为今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旅游景点和通道。
石堤峪,位于华州城西南,因峪道纵深七十余里,峪内沟壑众多,植被丰茂,景色秀丽,水资源极其丰富而闻名。
古时,石堤峪道河水下泄冲刷形成巨大的湖泊。因位于州城之西,故称西溪。在唐代水域面积庞大,湖光山色,四时迥异,风景秀丽,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赏吟咏之处。当年,湖上可竞赛龙舟;安史之乱时,曾在湖上操练过水军。
其中“西溪夜月”中的西溪指的就是石堤峪水形成的湖泊。由于水势浩渺,北流入渭。人们就在石堤河上架起长桥,以利交通。官道两旁又广植垂柳,从而形成“石桥官柳”的壮丽景观。
石堤河北沙段 宋朝峰摄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州陈应麟初任华州知府。慕名探寻华州“一百一十一眼桥”的胜景,就上州城西十里的西溪探寻,终日不得,甚为疑惑。
在返回州城西门外时,见一耕地老者,将牛拴在一株古柏上,坐在树下的巨石旁抽烟休息。就急忙上前施礼询问。老人听后,不紧不慢地说:“您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指着面前的古柏和身旁的巨石以及跟前的一眼石拱桥。笑着对陈应麟说:“这不就是一柏、一石、一眼桥吗。”陈应麟听后恍然大悟,不由得仰天大笑,心想:前人真会开玩笑,搞了这么大个乌龙。
原来,古华州城有东、南、西、北四溪。城东二里为东溪,主要引潭峪水入城东。城西十里的石堤河水为西溪。
唯有南溪之水,引自太平峪口的五眼泉。五眼泉,古称:海眼。泉水喷涌至今不绝,水质甘甜凛冽,下流后灌溉农田,又引入州城为饮用水。溪水在流经城南的护城河时,两边广植垂柳、修竹、桃杏,腊梅、花草等,因此,四季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形成南溪美景。
上世纪五十年,国家修建310国道和陇海铁路,将太平河和潭峪河以及小敷峪河三水归入罗纹河中。从此华州城的南溪和西护城河及北溪断了水源,干涸废弃。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西护城河早已不复存在。
后来,知州陈应麟在忆“一柏一石一眼桥”的诗中写道:
路柳怜多阴,行人歌秦熙。
谁能清案牍,步此问耕犁。
他叹息到:读万卷书,更应走万里路,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当“尽信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妄图侵占整个中国。在晋豫陕交界的黄河沿线及古潼关,中国军民依据黄河天险严防死守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搏杀。
当年,日军得知华州有座:一百一十一眼桥。是运输战略物资的主要通道,为了彻底摧毁一百一十一眼桥。从1939年9月9日到1945年4月2日的七年间,日军先后对华州城及其周边进行过七次轰炸。每次轰炸都给华州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但,日本人妄图炸毁华州一百一十一眼桥的阴谋却始终没有得成。
一座古桥,记录着许多往事,再现当年的沧桑历史,令华州人难以忘怀。
2020年8月8日写于青岛,华州人,时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