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到底是个什么鬼?|饭醉党
(酒量)
常常有人问我,老朱你好酒,你酒量到底有多大?
其实我的酒量真不大,只是酒品不差。我喝酒,年轻时当老师,曾跑完3000米一瓶二锅头就花生米一人独酌过,也曾喝了差不多一瓶茅台又跟兄弟分了一瓶红酒就着没有洗的提子再战,第二天又接着连来两顿,但我一人也曾一罐啤酒就头疼欲裂过。所以,酒量这玩意到底如何,很难评价。但是作为一个好杯中之物者,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个人经验,构成酒桌上酒量的要素通常有五点,一曰勇气,二曰知己,三曰身体,四曰酒质,第五才轮到酒量,若一个人酒量为五两,前面诸条件,每满足一个,可加量15%——当然,数字纯粹是估摸,而条件每相反一个,减量绝对超过15%,当然,若能五条件皆具,那就是无条件准备醉倒,这样的情况其实很罕见的。这是我久历酒场的切身体会。
我酒量不大,酒品尚可,人品有目共睹。但我还自豪的,我不仅喝酒,还善于总结,大概是哲学系毕业留下的毛病。此前言下文皆是。酒后经验,且供同好一笑。
喝酒的人,聚在一起,酒量是必然要论的。
这论酒量与席间喝多少无关,但却与气氛和情谊有关。若是碰到一个皆知酒量很大却没有充分理由死活不肯稍微多喝一点的人,这酒局必定乏善可陈。
我这些年流连各种酒局,酒桌上见多了各路豪杰英雌,虽然自己酒量不高,却也算见多识广了,喝酒论酒之际,常有人跟我探讨切磋酒量的话题。
我之观察,也是我之经验,今人之席间喝酒,构成酒量的,首先是勇气。
(勇气。2017年农历2月22日,我五十天命之岁,中午一场酒后,步行7公里,直接上另一酒桌再战,此战虽是兄弟买单,却是我主场,席间都是多年老兄弟,都是故乡人,所以,次次拎壶冲,难得一显老酒鬼风范。三年不鸣,一鸣却不惊人,人家觉得本应如此。)
所谓两军相遇勇者胜。朋友喝酒,斗酒闹趣常见,仿若两军对阵,先怯阵者,纵使好酒量,提不起精神,酒量便大打折扣,先输一筹。相反,若是有“我不服”之勇气,则不会喝酒之人,都能镇住一桌饮者。多年前,我曾见一位大姐,一手酒瓶一手玻璃大杯,一口一杯先饮而尽,满桌之上好酒之人,一下子再无一男儿气概,大姐从此英名远扬,再无人敢在酒桌挑衅。
其次是看与谁同饮。
(酒逢知己。最忆与野哥在恩施喝摔碗酒,初始我不习惯,有些舍不得摔碗。那晚喝了两场吧)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最讲究这点。遇到对路子的知己之人,倾盖如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一杯我一杯,杯杯入心田,瞬间滋润温暖起来,即席酒量暴涨。
若无人相伴,一人独饮,常饮常醉,终是难免。而同桌饮者,若不对路,则白头如新,哪怕不得不喝之酒,最多也就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兵,纵是美酒也无味。
我这些年喝酒,最不喜敷衍之酒,但身在江湖,有时也在所难免,一定会给足面子。
第三个是身体情况。
一般情况,喝酒最终拼的是身体,身体情况好,酒量一般不会差到哪。我的老大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科学家出身,每年奔波于人迹罕至的高原山岭,身体自然好,06年我俩在南戴河海边对饮,他把我扛回了宾馆,第二天我头疼欲裂,他却一早起来给人上课去了,上完课又从南戴河开车回了北京!
我后来总结,若第二天要跟朋友大酒,头天晚上我一定会早点休息,第二天最好走个五到八公里,或者游泳一千米,若中午还能小眯一会,晚上状态自然不错。此所谓养精蓄锐,身体好,精神自然就好,勇气也就来了。
第四个,酒质的好坏。中国盛产各种酒,工艺不同,价格各异,质量自然也有高下,一些酒厂的工业化程度实在太高,加上中国人好做什么养生酒,喜欢在酒里添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草药,更何况中国是个造假大国,所以最怕遇见不明不白的酒。若是好酒,心里有底,喝着踏实,可以漫饮而无惧。但若是遇上不熟悉之酒,心里没底,喝的时候总有些惶惶然,自然勇气消了许多。
所以有好酒才有好量。
当然,还有每个人喝酒的不同习惯,酱香清香浓香的各自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口味依赖,不太容易接受别的口味。比如我,熟悉中国白酒,但却对洋酒有些恐惧。
最后一点,才是人自身固有的酒量。据说是因为身体内有一种酶,决定了人的酒量。我不懂科学,也不愿意用科学来解构饮者的乐趣。酒量只是一个人喝酒的基础,如若上述几项皆能满足,那真会是一场豪饮,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天子呼来不上船。
不过,我这些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皆重,酒局也多,要都满足这些条件的机会,实在罕见。好在,我大抵都是跟朋友喝酒,没有白头如新者,只有倾盖如故者,一日如故,大抵一辈子如故,这也让我的酒局充满了生气。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