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 散文】周景为/松杉村游记
松 杉 村 游 记
周景为(四川)
2016年七月,盛夏,重庆高温连连,酷热难耐,一天亲家打来电话,邀我同老伴与他俩去山区农家避暑,太高兴了,我同家人商定,去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松杉村避暑。
汽车行进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松杉村,果不其然,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里环境优美,绿色环保,秀美仁江河隽永旖旎,葫芦山气势磅礴,这里、天是蓝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禾苗是绿的,树是绿的,花是红的、白的、黄的……一切都充满了环保的色彩。山麓下地势开阔,良田千倾,“松杉坝”由此得名。
明英宗正统年间,四川布政使冯延富卸任后不是回老家江西吉安,而是由成都经重庆入播州,带领家人、家丁落户松衫坝,开荒种地,掘土造田,设计水车,把成都平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引进到本地,建设家园。
今天的松杉坝,山清水秀。坝上西面的“点灯山”、“ 大宝山”、“大平坡”如翠绿宝石镶嵌, “轿子山”“笔架山” 似屏障连绵。
在一片接一片的稻田里,水稻生长良好,有的已开花出穗,在阳光的辉映下习习生辉,稻花的清香在微风中徐徐向人扑来,好一派生气盎然的田园风光,让人心醉。
仁江河流水潺潺,缓缓从坝中流过,河两边是新修的护河堤坝,堤坝上一根接一根的柳树、柳枝阿娜多姿,垂吊于河上,形成倒影,其景之美,是难以记述的,真让人赏心悦目。“八十步桥”边建有一个“仁江书院”广场,其水中楼阁、仁江莲花池、文化长廊,游人休闲的亭子,上面有历史名人、道德、廉政名言警句,党的政策、法律知识等。供人们阅览学习,各种花卉相伴其间,走在小径上,心旷神怡,倍感心情舒畅。
喜欢垂钓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在仁江河上钓鱼,他们也愉悦,也是一种高雅的乐趣,真是老有所乐,少也有乐。
每天晚上七点半钟,广场上就响起了优美的音乐,那些爱跳爱唱的中老年人,跳起了坝坝舞,也称之为广场舞,他们一展舞姿,锻炼身体。这城里的人喜欢的活动,农村的农民照样喜欢,这就是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的真实写照。
老冯是一米七左右的壮汉,当过兵,打过仗,说话声音大,善良、实在,乐于助人,他的家就是我们要居住的所在,他家同松衫村每个村民的家一样,有两楼一底的楼房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16个房间,有卧室、客厅、厨房、保管房、卫生间、洗澡间、阳台等。阳台栏杆,朴素大方,由政府免费安装。油漆白墙,造型别致,美观大方。是一个标准的,让人喜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舍。
客厅里装有宽荧幕大彩电,安装了可供电脑、手机上网的宽带装置。
庭院大门左边是一株大桂花树,枝叶繁茂,像一把大伞给人乘凉遮雨。院坝前面由老冯种植、修剪整齐的铁树、巴西铁、茶花、红花继木等几十种花木有的已开花,几只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阳台上放置了兰花近200盆。种植兰花是老冯的最爱和专业,对兰花的下种,收获种子,种植技术均有较深的研究。他说:“我给孩子们留下的,就是这些兰草了”。
楼顶阳台上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猪圈粪池修成了沼气池,亦可烧开水。
老冯讲他家用的饮用水,是房后高山顶的泉水,用水管连接厨房,煮饭或烧开水饮用,非常环保。此泉水经上级有关部门测定是含有人体所需的90多种矿物质等。他又讲道,房屋边的水沟常年水不断,这是由山背后那边有条大河,经打洞穿山引过来的,日日夜夜灌溉家门前的稻田,解放前就开始打洞引水工程,至1949年都未能打穿,解放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兴水利,将山洞打穿,把这造福之水引进了松杉村,引进了更多更远的山乡。
这时,由老冯亲手运用茶道操持的清茶,香味四溢,分发给大家人手一杯,他说:说来说去,总的一句话,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农村社会更加和谐了。
周景为,男,1947年2月生,四川邻水县人,曾任邻水图书馆馆长,邻水作家协会会员,有多篇散文、小说、论文在人民日报社、国家部委、省、地、市县书刊上发表。论文《市场经济与图书馆事业》获人民日报三等奖,《鸡冠石—我的故乡》获文化部主办、山东文学社承办的“泰山杯”散文优秀奖。
《西南作家》征稿、征订启事
贾平凹先生欣然题字,傅天琳女士激情赠言。
中国第一大综合性文学民刊《西南作家》杂志,大型大气,纯文纯艺;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文交天下,兼容并包。2017年第三期即将隆重上市,全国发行;第四期征稿已经开始。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追求,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风采。霓虹幻眼,人心浮躁,但我们《西南作家》同仁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作办刊,坚守文学阵地,坚定文学理想。我们坚信:缪斯一定不会亏待文学的追梦人。
发表即赠样刊,见刊即发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