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学运作品丨 武举肖老从 2024-05-10 08:22:05 武举肖老从 肖老从,生卒年与名字均不详。老从是后人对其尊称,他是清朝武举,生于原太和县界沟集东北(二公里)肖寨村(今属界首市)。据其后人回忆,肖老从身高接近六尺、浓眉、方脸、两耳垂肩、双臂过膝、相貌不俗、气宇轩昂、马上马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其善长使一口青龙刀,刀重四五十斤,但舞起来却呼呼生风。当时,老从的家乡肖寨村,民风强悍、人人好武,老从考取武举后,村中一些青年便跟着他习武练拳。老从传授时强调练武先练德,要以理服人,且不可持强凌弱,平常以身作则,为人敢于仗义执言。爱打抱不平,周围人乃至数任太和知县都对其敬佩有加,多次予以嘉奖。县衙有事也托师爷亲临肖寨村老从家中相邀协商,一时间老从名声大振,人人皆以见老从一面为荣。据其后人讲,当时一些逃荒的难民都闻讯避到了肖寨村,老从对这些流落的难民施以粥饭,以礼相待。有一次一伙强盗对附近的方楼村施以抢劫,并放起了大火,刹时间火光冲天,村内鸡飞狗叫、哭声连天。劫匪得手后路过肖寨村时,竟派一名小喽罗商请老从进行通融,请求放行,并承诺过肖寨村时绝不放一枪一炮,老从本想出寨将劫匪擒获,然而其人数众多,又持有各种武器,仅凭自己一人,一旦动起手来,料难取胜,无耐只能暂时不动声色。同时警告众劫匪说:“只有这次,下次如若被我碰上,定将你等捉去见官。”劫匪见老从不畏不惧,声若洪钟,连连点头,并借机逃走了。 这一年,恰逢北京举行会试,老从为检验自己的武学功底,同时受同乡武举之邀,欲赴京参加会试,但京城离皖北千里遥远,又加交通不便,走了数日,方才赶到京城,这时考试已接近尾声。为了不耽误考试,当日未曾住下,便直接进了考场,此时考场(校场)中央石墩上放着一张大弓,一些武举在旁边议论纷纷,摩拳擦掌,众武举见老从相貌不俗,竟纷纷邀其拉弓一试臂力,老从本不想在众武举面前卖弄,但经不住众人相劝,一时热血沸腾,只见他一个箭步来到石墩前,左手拿弓,右手用力,只听“嗨”的一声,一张硬弓竟被拉了个饱满。满场武举表情惊愕,齐声贺彩,皆夸老从臂力过人,原来在场的众武举都试过这只硬弓,却没有一个能拉得如此饱满。出了校场老从和同乡的另外两名武举寻了一小店住下,准备参加第二日的大考。由于一路上劳累过度三人不久便很快进入了梦乡。次日一早三人起床洗嗽完毕,准备吃过早饭进入考场,这时老从感觉到胸口一阵剧痛,两臂也开始由痛到麻,不久竟失去了知觉,再也不听使唤,老从此时已感觉不妙,知道定是昨日用力过猛,伤了筋骨,无耐只能放弃这科的会试。在京城歇息了两日,然后开始返家,路上走了数日,这天傍晚时分,老从等三人来到颍州府地界,看到离家乡越来越近,想到不几日便能与家人团聚,不由格外兴奋,野地里三人竞各展绝技,旁若无人地练起拳来。只见三人闪、展、腾、挪、蹿、蹦、跳、跃,一会儿恶虎扑食,一会儿猛虎下山,真是英雄本色。正练得起劲处,只听有人喊了一声:“师傅!”。三人忙收了拳脚回头张望,只见场外站着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此人长得英俊神武,眉清目秀。少年见三人停住拳脚,急忙上前施礼,三人急忙还礼,少年说:“我是这颍州府人士,今见三位老师武功非凡,请到小生家中,我请父亲招待三位老师同时还请三位老师教我一些拳脚吧!”老从见少年生得可爱,又十分懂礼,便一同来到少年家中。原来这位少年是颍州府的一位大户人家的公子,少年好武,父亲便多次张榜为其遍寻名师。今见老从三人武艺超群,定要拜老从为师。老从见推辞不过,只得答应。少年见老从答应收自己为徒,不禁高兴至极,忙请父亲设宴款待几位老师。三人在少年府中住了一宿,次日一早另两位武举各回各家。老从便留在少年家中,日夜教授少年习武,少年因已有武术功底,故能融会贯通进步很快。待了一月有余,老从方才告别父子二人回到肖寨村。据老从的后人讲此颍州府少年后来曾考中武状元,并托仆佣用船运来了一船小麦以报答老从的教授之恩,老从将这船小麦全部销售换成了银子,交仆人带回,并给徒弟带回了一封信,信中告诫徒弟,做官要清正廉明,不可贪脏枉法。据其后人回忆,老从置有土地五、六百亩,但由于祖母染上毒瘾,吸食鸦片,家道很快败落。后来因置地产生纠纷,同一位赵姓富绅打了几年官司,最终虽然赢得了官司,但却大伤了元气,到了他孙子这一辈时,家中仅剩余五、六十亩土地,土改时一些土地分给了同村的农民了,如今肖老从的后人多半过着半耕半读的农家生活。 感谢学运兄弟授权发布。 赞 (0) 相关推荐 清朝最后武状元,只靠2招便打垮霍元甲,却因看透官场惨死 唐朝在武则天的要求下,第一次开设"武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到了宋朝的时候,则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百姓更是热衷.光绪24年诞生了一名武状元张三甲,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他力能 ...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是怎么样的? 古代并无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古代社会需求衍生出文试与武试两个不同的科举制度,前者入朝为官,忧百姓生计:后者在外为兵,保国家安定.文试自隋朝伊始,包含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考核级别,考试通过分别获得 ... 聂学运作品丨刨砂礓 刨 砂 礓 文.聂学运 还没有分队的时候,我刚刚记事,当时每年都要指令修一些公路,公社把这个任务分到生产队,生产队把这个任务摊派到每家每户,修路不是让群众兑钱,也不是修水泥柏油路,而是修一条砂礓路 ... 聂学运作品丨打花啦团 打花啦团 花啦团又被人称为花米团或米花团,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零食.当时的花米团是一些膨化后的大米加糖稀做的,它要经过好几道工序.首先要选一些干净的大米,然后用爆米花机将它膨化,还要挑一些红薯,洗净后放 ... 聂学运作品丨拾柴禾 拾柴禾 小时候,每家都会有一间或大或小的灶屋,屋内堆满柴禾,并且支有两到三口锅,最外边的往往是一口用来炒菜的,靠里边的一排有两口锅,一口稍大点的是用来打稀饭或下面条的,称作大锅,和这口大锅排在一起的后 ... 聂学运作品丨拾葡萄&看电影 拾葡萄 村子西边有一条河,名字叫万福沟,村里人都喊它"大沟".村东边有一条路,是界首通往光武.马集.卢村等乡镇的必经之路.小时候这是条砂礓路,虽没有现在宽敞,但路面倒也整洁.平坦. ... 聂学运作品丨摸鱼儿 摸鱼儿 文.聂学运 爷爷是逮鱼的行家里手.不光会用撒网.抬网.扒网等,而且凭一双手也能逮住鱼,就是人们常说的摸鱼.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一次摸鱼的经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里. 那是一个很干旱的夏天,一天天气较 ... 聂学运作品丨卖冰棒 卖冰棒 小时候,总感觉天气特别炎热,一到暑天,地面就像下了火一样.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放暑假了,除了每天泡在河里别的也没什么事可做.正好同村的一位伙伴来找我玩,说起了有些同学趁暑假期间去卖冰棒.干 ... 聂学运作品丨挖野菜 挖野菜 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条件都不怎么好,小孩子总是馋啦叭叽的,吃肉是当时所有小孩子的梦想,但这个梦想一年中也实现不了几回,除了过年,便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虽说肉在当时仅7毛钱一斤,但同其它的一些 ... 聂学运作品丨买麻花 买 麻 花 文.聂学运 小时候,常有一些卖零食的小商贩在村里叫卖,其中就有卖麻花的,他们挎着竹篮,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一进村就开始吆喝,看到哪里有小孩就往哪里去. 我从小最爱吃麻花,只要看到有 ... 聂学运作品丨 过大年 过 大 年 文.聂学运 爆竹声声辞旧岁,张灯结彩贺新年.小时候过年同现在大不相同,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其中有一些趣事值得回味与向往的. 我生活在农村,虽然不算偏僻,但人们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