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走出舒适圈,你才能拥有高配生活
我本来是一个对物品以及物品背后隐藏的感情十分珍视的人,每一件物品都代表了一段回忆,与当时所拥有的感情相连,那一段回忆可能包含着难忘的事,也可能包含的是伤心的往事。
我们不是冷冷冰冰的机器,又怎么能割舍了那段感情,总会因为留恋这些回忆而舍不得那些物品,其实这很正常,我们都习惯了活在自我的一个舒适圈,去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事物。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跟我们说:“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去过你喜欢的生活”但很少会有人说:“走出舒适圈。”事实上后者才更适用于生活。
因为只有当你走出了舒适圈,你才会发现,哪都可以成为属于你的舒适圈。而山下英子女士的《断舍离》就是让我们走出我们的舒适圈,对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行一次大改革。
山下英子女士是日本知名的杂物管理咨询师,这一独特的职位也是由她而来。
她提倡的以“断行,舍行,离行”概念为基础的新整理术“断舍离”,使得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
她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和自身意识的改变去摆脱物欲和执念,整理并不是单纯的移动东西,而是要精简,将不需要的东西舍弃,让自己处于舒服的环境中,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何为断舍离
“断舍离”的“断”是指断绝想要进入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书中提到了关于“断”的三个原则。一是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二是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三是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也有三个原则,一是收拾掉没用的破烂,二是卖掉、赠送物品,三是缩小喜好的范围。要舍弃掉的废物不单单是表面上能看见的家中堆积的废旧破烂,还有自身一些不必要的消极思维也包括一些无用的过剩观念。
“离”指的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离”就像是完成“断”和“舍”之后达到的最终境界,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你就会发现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那些隐藏在过剩的物品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断舍离”就是一种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杂念,让人生过得更加舒适的行为艺术。
断:控制自己的欲望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也让很多人对于自己欲望的把控越来越弱,就拿喜欢购物的绝大多数女性来讲,她们对于购物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而且很容易成瘾,即使清楚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套路,仍会飞蛾扑火一般乐此不疲。
她们会在收到快递后打开的一瞬间最为满足,只是这样的满足感转瞬即逝,只能去通过不断的购物才能维持这种虚幻的快感。而次数一多,购物就变质了,她们经常在买了东西后才考虑是否有用处,使得家里堆积了很多闲置的物品。
因此,要想做到“断舍离”中的“断”,就要转变自己的思维,在购买物品时三思而后行,不是必须要的东西就不买,考虑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再去挑选物品,从自身实际出发,要学会分析自己的生活现状,找到适合自己的物品。
反复琢磨其功效用途,让物品能够物尽其用,并确保它能把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在没办法控制自己欲望时提醒自己“已经够多了,没有必要再买了。
不仅仅是购买物品时,在收拾整理的时候,“断”也十分重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放弃“早晚用得上”的念头,扪心自问这件物品是否与当下的自己有关联,进而再对物品取舍。
物品是用来愉悦自己的,如果它对你用处不大,只能积灰,那根本没有买它的必要。
舍:减少数量
在“断舍离”中,收拾最重要。
我们要在行为上学会“舍”。家中一定有那些曾经觉得十分新潮放到现在已经过时的衣物或是大促销采购的便宜服饰,衣柜里大部分都是穿过一次就沉底的物品,对于这些东西,当你着手开始收拾时,就要根据目前自己的实际情况,一遍遍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风格,将不适合自己的衣物全部扔掉,也可以送人或是捐赠。
山下英子讲过:“舍的秘诀,就是完全地以自己为中心,并且以当下为时间轴。在考虑物品是否应该被留下时,思考的主语是我,而不是物品;将与物品的关系比作人际关系,选择对当下的我来说最必要的朋友。”
只有你真正能将适合自己之外的物品全都舍弃,才可以在思想和行为上达成“舍”。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要学会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你拥有的物品,去筛选它们,万事开头难,特别是对于一些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一开始的“舍”就会要你命,你会觉得好像所有物品都是有用的,扔了很可惜又舍不得。
其实,我们要了解的是,“可以用”并不等于“用得上”,用不到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
重要的不是“可以用或者不能用”,而是“用还是不用”,因此,不妨记住一句话“非物为主,聚焦自己”,如果不把多余的衣物进行筛选与清理,那么如何才能从杂乱的感情中抽离出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所以一旦有了想要断舍的想法,就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决心,立刻行动起来,也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变,何乐而不为。
离:保持心情愉悦
通过“断”与“舍”,最终你所要达到的,就是变成自由、快乐的自己,脱离了对物品的执着,也从本质上了解了自己,保持心情的愉悦,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这听上去十分的虚幻,的确,这也是“断舍离”中最难做到的,已经上升到了我们的心理层面。书中说到过:“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当我们真正能摆脱对物品的执念,也就实现了“断舍离”。
用更通俗一点的讲法,我们现在每个人的手机内存肯定都很大,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数据,你会定时清理,但肯定会去纠结很多舍不得清理的数据。
看到过的一个例子,“断舍离”的人手机里面空无一物,照片拍了就会存到云盘,删去手机里的占用空间,APP很少,超过一天不用的就会删掉,64G内存的手机两年只用了32G还包括了系统内存,这放在我们现在是不敢想的,但确确实实就是存在的。
因此,“断舍离”并不是一种虚幻的状态,而是完全能实现的,通过不断重复的断舍,最终达到离的一种状态。
无论能否真正实现“断舍离”,对于自己的审视是不能少的,一遍遍去梳理自己的事物,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都是对自我能力提升的一种好的表现。
而在现今的社会中,很多时候就需要你及时做出“断舍离”,犹豫、纠结、徘徊不前,这样的情绪只会使你堕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断舍离”更多时候作用的不是物品,而是人的情感,让你走出理性的人生,才是“断舍离”的最终目的。
文/老夏分析师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