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夏天:王朔小说《动物凶猛》
谈王朔小说《动物凶猛》前,想顺带提一下被姜文改编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电影,1993年出品,1995年上映,电影上映后引起巨大轰动。
这是关于青春的最好电影,没有之一。
我是先看的电影,后知道的小说。
当年姜文凭借这部电影获得金马奖各项大奖,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但小说《动物凶猛》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同,小说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回忆往事,而电影瞄准过去的年代,关注那年夏天的成长。
1
故事发生在夏天,天气阳光灿烂,少年自由单纯。
人在夏天有旺盛的精力,夏天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季节。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北京,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生活乏味。
灼热阳光的暴晒下,军属大院有一批精力过剩的少年。
他们每天装模做样的抽烟,聊起各处的斗殴,喜欢谈论谁被剁了,谁不仗义这些话题。
他们喜欢和崇拜人群中威风八面、奋勇无敌的好汉,梦想有一天能够取而代之。
他们也希望中苏开战,幻想自己奔赴战场,各自成为英雄,或者无一例外的牺牲。
在青春底色的小说中,一定会有一个纯洁妩媚的女孩,初遇时,她的完美无可挑剔。
在《动物凶猛》中,这个女孩是米兰,一个19岁的花季少女。
她是让我第一眼感到惊艳的人,多年后回想起,青春期的记忆掺杂着想象,有些混乱。
我记得她丰满、红润,给我一种“犹如西餐中的奶油、番茄汁掺在一起做成的那道浓汤的滋味。”
这个女孩是人群中最吸引人的,她似乎和我成为亲密的伙伴,我自以为对她无所不知。
后来,才知道她的关系复杂纷乱,背景深不可测。
她认识流氓中最出名的一个,似乎和她关系神秘,她有着传奇色彩,可以打乱几个男孩子的生活。
多年后,酒桌上说到她,流氓不愿提起。
变为成年人,一路走来,丢掉了凶猛,换来了懦弱与平和。
在小说的结尾,我强奸了米兰,这十有八九是作者的幻想,一个进了派出所都哭鼻子的人,哪里来的勇气?
记忆是带有偏执的,小说中掺杂着回忆和幻想。
2
幻想中,我和米兰很熟。
我的故事是从夏天开始的。夏天在我看来是个危险的季节,炎热的天气使人群比其他季节裸露得多,因此很难掩饰欲望。
因为我会制作万能钥匙,所以能够潜入米兰家。
在我看到她的照片时,把那张照片想象成米兰的泳装照。
我把这种幻想当作了记忆,以至于后来我问她,她说只穿过普通的花布连衣裙。
我幻想比高晋更早认识米兰,事实上,高晋比我认识米兰更早。
小说中写到,高晋和米兰聊天时,我常常插不上话,真实原因恐怕就是我和米兰不熟。
当我和高晋吵架、生气,发生争执时,米兰“站在我这一边,逼着高晋对我让步”。
这一点更能说明高晋和米兰的关系比我和米兰的关系更近。
因为只有关系相近的人才会劝“自己人”对外人让步。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我是喜欢米兰的,求而不得开始诋毁和厌恶,这只能是凶猛的动物爆发的占有欲,不是爱情。
也许那个夏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看到了一个少女,产生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想象。我在这里死去活来,她在那厢一无所知。后来她循着自己的轨迹消失了,我为自己增添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夏天过去了,终究不会再回来!
3
王朔在塑造米兰时,故意让这个女孩显得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个得不到的米兰,和回不去的夏天。
20年以后,愣头小子成了臃肿的中年人,当年最不检点的狐媚女孩已经成了苍老的妇人,米兰再也没有出现。
王朔没有交待20年后米兰的样子,米兰在我们心中永远停在了19岁的美丽容颜。
《动物凶猛》像一把刀子,刀刀扎进心脏,年少的凶猛早已不复存在,我们成了软弱的成年人。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多年后的一个同学聚会,一个陌生人喊了我的名字,让我产生了脱离现实的感觉。
随着一个个名字的道出,蒙尘的岁月开始渐渐露出原有的光泽和生动的轮廓,那些陌生的脸重又变得熟悉和亲切。
20年的变化触目惊心,当时帅气霸道的小伙子成了国营公司的副总裁,他放弃了成为英雄的单纯美梦。
他淹没在人群中,过着大多数人的生活,他失去了年少时遇见的最迷人的姑娘,娶一位平凡的老婆。
当年总和米兰在一起的于北蓓变成了衰老的妇人,她的心比容貌衰老的更快。
面对生活,她无力反抗,只能顺从。
后来发现,顺从是生活的底色。
20年的光阴已随流水而逝,当年意气风发的流氓头子谈起少年的往事还在感叹。
他不愿回忆往事,不愿提及过去,或许这些事太珍贵,他想独自一人回忆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