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小议“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wanggd159688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脉按色,先别阴阳】。张景岳说: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指掌矣。故学中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辨别阴阳。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阴阳不明其他无从辨起。因此又有“不识阴阳五行,中医寸步难行”之说。

自元·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并以相火立论,提倡滋阴降火,创立“滋阴派”以来,影响中医对于人体阴阳的认识近千年。期间虽有张景岳提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斧正,更有扶阳派郑钦安疾呼“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然杯水车薪,不被多数中医人所熟知。

今读黄帝内经《素问·太阳阳明论篇》之句“故阳道实,**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有感,此阳道实是指三阳经或者说六腑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邪气,从而表现实证,**虚是指三阴经或者说五脏易受饮食、起居、情志等因素影响,从而耗伤气血表现虚症。阳非有余,乃因外邪侵袭,阳气奋起抗邪,从而表现“有余”之像。阴非不足,乃因食居情志因素耗伤元阴元阳,从而表现“不足”之像。况且内伤者,元阳先伤,阳虚者多见。《素问·通评虚实论》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之句也能解释“阳道实,**虚”并非是说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意思。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较之古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容易感受外来邪气,更容易受饮食、起居、情志的影响,因而临床所见阳虚者多,阴虚者少。就是在古时因失治误治导致阳虚者也多。比如张仲景时期因外感,失治误治由三阳经传入三阴经时,多是正气受损呈现阳虚症状。如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辨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以上条文可知三阳经病多为实证,三阴经病多为虚证,而且多为阳虚之证,岂能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中医者应常识“阳常不足”,注重扶阳护阳,慎用寒凉攻伐之药伤正气,勿做杀人无算的庸医!

希有55 的确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解释的很好。学习了。

sdwhhy 具体病证据体分析,辨证施治是中医的重要方法。

(0)

相关推荐

  • 阴阳失调

    今天继续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在上次课讲过了邪正相争基本病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就是指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了破坏,导致阴阳之间出现了偏盛偏衰,阴阳 ...

  • 三阳莫挡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看标气的时候,专门看的是阴.阳,即看五行的阴.阳.不用看寒.暑.燥.湿.风.火阴阳的五行,即不用看六元气的五行.只说六元气的阴.阳.即厥阴之阴,少阴之阴,太阴之阴,只说阴气.少阳之阳, ...

  • 不治已病治未病,治“因”方能治“果”

    文丨付宇 · 主播丨小夜 这个世界没有无因之果,每一种疾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和条件,没有找到因由,如何能改变结果?那么这其中的因又是源自于哪里? 古有"治未病",今有"亚健 ...

  •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之浅见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是元代朱丹溪所提倡的一种论说,他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因日明于月,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人身同样也是阳有余而阴不足,维 ...

  • 读书笔记之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千年之误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脉按色,先别阴阳].张景岳说: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指掌矣.故学中医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辨别阴阳.八纲辨证,阴阳.表里. ...

  • 喝一口相当于喝10斤酒,“阳不入阴”常失眠,牢记一方,酣睡一整夜

    张女士今年35岁,经历过一段不幸的婚姻,不到30岁就已经离婚,短短3年的婚姻,让林女士看清生活的本质,咬紧牙关决定过好自己的生活,经过这5年多的艰苦奋斗,林女士终于拥有自己的公司,生意做的蒸蒸日上. ...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

    --刘力红老师给传统班的一次课 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谈一些中医的基本思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尤其你们是传统班的同学,对中医的领悟应该与其他班有不同之处,也就是说在今后的造诣上应该有所区别才是.那么, ...

  • 朱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 ...

  • 阳化气,阴成形!值得好好去思考去领悟!阳常不足而阴常有余!

    近期敏感,不知什么就会踩雷,你懂的,本号有些内容没发出来,有的内容小*号新*号才能发出来. 推荐大家关注两个我做的备用号: 四海方略 百年破局 以下是正文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倡行的一个说法,朱丹溪在<格致余论>序言中提出"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他的这个观点源于< ...

  • 关于“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的理论解析

    前天写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点,很多朋友搞不懂与<内经>"阴平阳秘"的差异点,其实不管是张介宾的"阳常平阴不足"还是朱丹溪 ...

  • 半夜三更常失眠?根源多半是“阳不入阴”!牢记1招,整夜都酣睡

    你是否很多时候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你是否有时感觉很累却难以入睡? 你是否会感到睡了觉却和没睡一样? 你是否经常睡到半夜莫名惊醒,再躺下却难以入睡? 如果你也有以上症状表现,那么多半是由于身体阴阳失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