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35)魏忠贤屠杀东林大佬

(135)魏忠贤屠杀东林大佬

据汪文言的供词,熊廷弼失陷封疆,本应处死,但是通过他当中间人,给东林大佬送了四万两白银,就由死刑变成了死缓。
因为汪文言被活生生的刑讯死了,所以单就这份供词而言,它的可信度非常低。至少面对这种口供,谁也会报以怀疑的。因为古话早就说旧了,酷刑之下,什么样的口供整不出来?
更主要的是,犯人都让审死了。这份供词上的手印,是怎么摁上去的,谁知道呢?
许显纯严加拷问汪文言,逼迫他招供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仰天大叫:“世上难道有贪赃受贿的杨大洪吗!”到死都不承认,大洪是杨涟的别字,许显纯于是自己写供词,诬告杨涟贪污赃款二万两银子,于是逮捕杨涟。(摘自《白话明史.魏忠贤》)
许多人总觉得,古代法官也好、酷吏也好,或是老蒋手下的特务机构,审问犯人时就是一个打字。其实这都是人们的想象,因为从审问的理论来说,用刑永远只有辅助作用。
一切是显然的,面对酷刑,真正能承受住的人,恐怕也就在传说中。不要说大刑伺候了,就是打板子,一直打下去,人们也会哭爹喊娘、胡说八道的。总而言之,你们想让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你说我强奸过母猪,我就强奸过母猪;你说是我策划的九一一,我就策划过九一一;你说我试图把地球毁灭,我就计划这样干过。
从这层意义上,对于审案而言,就算可以用大刑,如果法官就是抱着用大刑的念头,肯定永远也审不清案子。
因为你不去掌握最多的证据,永远无法判断:被挨打的人,是在胡说八道(只是因为害怕挨打,所以让他招啥,他就招啥),还是在编造谎言(假装害怕挨打,所以让他招啥,他就招啥)。
这样审来审去,与其说是法官在审案子,还不如说是法官在编案子。换而言之,这等于法官,已经把相关的案子结了,然后引导嫌犯,顺着他的意思招认口供罢了。因为还是那句老话,酷刑之下,什么口供整不出来?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法官得到一大堆是似而非的、真假难辩的东西。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官也无法指责嫌犯胡说八道了,因为面对酷刑,谁也会胡说八道的。
总而言之,人家明明不知道,你非说人家知道,人家不瞎编能行吗?再总而言之,人家明明没干这种事,你非说人家干了这种事,人家不给自己编排相关罪行,能行吗?再总而言之,人家明明说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你非要说不是这样的,人家不顺着你的意思编故事能行吗?这样审问人,永远也审不出事情的真相来。
所以,在刑讯合法的年代里,刑讯也只是辅助手段。如果一个人迷信刑讯,就算他动机再纯,肯定也会弄出一大堆冤假错案来。因为不论怎么说,审案也是以证据为主的,而不是以口供为主的。
我曾看了一段宫廷剧(《甄环传》),大意是皇帝让人审问皇后的亲信。审案的人,上去就是酷刑招呼,非要让她招认是受皇后指使的。
其实呢?就我理解,这种事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不是审案子,这是定案子。审案的人,已认定了某种事实,然后就用大刑招呼嫌犯,那结果不用说,审案者想得到什么样的口供,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口供。
如果皇帝叫下面的人,这样审案子,皇帝的智商估计不会很高。因为换个角度,把审案的人拉下去,上去就是大刑伺候他,肯定用不了半个小时,想让他招什么,他也会招什么。对此,谁也别嘴硬,把谁拉过去,也会如此。
最简单而言,上面有人问,一亩地可以产多少斤粮食?
你说,大家会怎么回答呢?我敢说,上面上的人,想让大家怎么说,大家就会怎么说。对此谁也别牙硬,面对发自心底的恐惧,敢实话实说的人,一亿个人里面,也没有几个。
虽然说吹牛不上税,但是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一亩可以产几千斤、一万斤,还想一点税也不增加,也想得太美了。按这种标准收税,你说会不会饿死人呢!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没人给大家上刑啊!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没有上刑,上面的人让你说什么,你都会说什么,如果用了大刑、甚至用了非刑,那还了得?
是不是有点说得远了,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内容。
审案的官员用酷刑,自然能弄出一切口供。问题是,这种口供的真实性,永远受到外界的怀疑。所以,魏忠贤一伙在审问那几个东林大佬时,并没有一味用酷刑,而是玩了一种高明的心理战术。
汪文言被活活审死,绝不是因为汪文言宁死不招。因为汪文言那种政客的骨头,估计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硬。
事实上,魏忠贤往死审汪文言,就是为了杀鸡骇猴。因为看着汪文言的结局,几个东林大佬的心理防线,当时就被击溃了。历史上,类似的审案手法,也不是没有先例。
遥想当年,有两个大哥一直闹党争,其中一个大哥,就找借口,把另一个大哥的小弟,抓起一大片。最开始,那些被抓起来的小弟们,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为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全是官员),而且上面还有大哥罩着,对方就算把他们抓起来,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简单的去看,想让那些官员招认自己的罪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这位大哥就把这些官员,送到了一个酷吏手中。这个酷吏刚刚投靠这位大哥,自然会卖力表现一下。总而言之,不就想要一些口供吗,这很容易!
这个酷吏在审这些官员前,先审了一些别的案子。于是这些官员,都亲眼见到了这个酷吏的冷血、残酷。这个酷吏似乎并不审案,犯人一上来,就问犯人一句话,招是不招?不招!马上就开打。还不招?继续开打。多会儿招了,多会儿算完!一直不招,就一直打!而且刑罚之恐怖与不人道,都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这样审过几个案子后,酷吏就开始审这些官员了。
这些官员,看到这个酷吏,竟然这样审案子,早就都让吓尿了。
所以,当这个酷吏拉过一个官员,问他招不招时,这个官员当时就会说一句话,我全招!因为不招,结果是他亲眼看到的。
这个官员招了,再把其它官员拉过来,大家更是只会说一句话,我全招!
不要说,让他们招认的并非死罪,就算是死罪,这些人恐怕也不敢说不招。想当年,来俊臣让周兴入瓮,那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但是周兴身为一代酷吏,也是二话不说,马上就全招了。
其实呢?这是一种心理战术,那个酷吏平常也未必就是这样审案子。更主要的是,相关官员不招,这个酷吏绝不敢这样审案子的。因为这个酷吏真敢这样审这个案子,明天他也会吃不了兜着走的。但是一方面慑于对方酷吏的恶名,另一方面又亲眼看到对方冷血、残酷、霸道的审案过程,大家全吓傻了。
所以,当天下午,这个酷吏就把整理好的口供,给自己的大哥送了过去;这个大哥第二天就把相关口供,给皇帝拿了过去。
那些官员的大哥面对这种事实,那是打死也不相信。因为自己的小弟,怎么会这样痛快的招认呢?因为相关罪行,完全可以抵赖啊!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刑讯逼供的结果。问题是,皇帝派人下去调查,相关官员的身上,那是一点伤也没有!
这个大哥,终于认栽了。因为他手下的众多小弟,都犯了罪;虽然不是死罪,他这个当大哥的,能跑得了?
关键是,他一直信誓旦旦,他的小弟都没有罪,最后他的小弟都齐刷刷的招认了,他能没事吗?
他认为是,这是刑讯逼供的结果。问题是,上面派人调查的结果是,他的小弟都是一点伤也没有。你还怎么解释呢?自然是事实俱在,他的小弟们,都不敢抵赖了。
这段内容,原型来自《唐书.吉温传》。
林甫与李适之、张垍有隙。适之领兵部,而垍兄均为侍郎,林甫密遣吏擿其铨史伪选六十馀人,帝命京兆与御史杂治,累日情不得。炅使温佐讯,温分囚廷左右,中取二重囚讯后舍,楚械搒掠,皆呻呼不胜,曰:“公幸留死,请如牒。”乃挺出。诸史迎慑其酷,及引前,不讯皆服。日中狱具,林甫以为能。温尝曰:“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
看到汪文言的结局,那几个东林大佬就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在刑讯逼供合法的年代里,当你落到政敌手中,能不能熬过大刑,肯定是个未知数。所以通常只有两个结果,一个就是你打死不招,最后真的让打死了;另一个结果就是,多会儿把你打招了,多会算完事。
关键是,就算你打死不招,等你死了,对方也可以给你伪造一份认罪书的。关于这一点,从汪文言的结局,就可以看出来。
那几个东林大佬被魏忠贤恐怖的外表,吓坏了。所以抓进去,经过简单的审讯之后,马上就全招了。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那几个东林大佬在饱受酷刑之后,才发现这种可怕的事实,于是就商量好了,一块招认了相关罪行。
实际上,更符合真相的内容,是那几个东林大佬被汪文言之死迷惑了。所以被抓起来后,经过简单的推演,就选择了招供。
那几个东林大佬报的想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在宫廷系统内的司法部门,他们绝不叫冤。因为,他们害怕一叫冤,就会步汪文言的后尘(会被活活打死,死后还会被随便编排罪行)。
从正常的司法程序,这个案子最终还会移交到政府的司法部门结案,而那几个东林大佬们招认的罪行只是受贿。从法理上看,受贿情节如此严重,这自然是死罪。问题是,从帝国惯例去看,这好像也不是死罪。所以那几个东林大佬相信,只要把他们移交到政府的司法部门内,以他们在政府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把这个案子翻过来。
问题是,那几个东林大佬却没有想到,他们此时已陷入了魏忠贤精心布置的圈套里。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摘自《明史.杨涟传》)
其实,那几个东林大佬思考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切是显然的,魏忠贤绝不敢上手就用酷刑对待东林大佬,更不敢真抱着往死整东林大佬的念头。因为皇帝让他审理相关的案件,他把相关案犯都审得体无完肤,甚至是全审死了,你就算拿到了口供,何以服众呢?
如果魏忠贤把案子审成这样,就意味着魏忠贤失败了。因为魏忠贤用酷刑,即使拿到了口供,皇帝自然也会报以怀疑的。
问题是,东林大佬们一根汗毛也没有伤,就集体招供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谁处于皇帝的角度也会觉得,这是因为人证、物证齐全,所以东林大佬们无从抵赖,只有全招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魏忠贤代表的内廷系统,把相关的口供给皇帝拿上去后,暂时又不把相关案件,往政府司法部门移交,那几个东林大佬就没处跑了。
东林大佬都亲口招认了自己收受了大笔贿赂,关键是谁也不能说,这是刑讯逼供的结果。你说,谁敢说这不是一个铁案?
关键是,只要皇帝认为这是一个铁案,后面的事就非常好办了。
从某种意义上,那几个东林大佬直到此时,也没有弄清皇帝和魏忠贤的关系。所以他们并不知道,魏忠贤手上的筹码,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多。换而言之,只要皇帝不点头,魏忠贤最多也就敢放手拷打,汪文言那种不清不白的小角色。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那几个东林大佬硬顶住,魏忠贤就有可能进退失据,最后没法下台了。
问题是,那几个东林党,并没有弄清皇帝与魏忠贤的关系,而且他们太聪明了、太现实了;所以看到汪文言惨死的景象,经过一番简单的审讯,就对受贿事实供认不讳。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对那几个东林大佬,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同情心。
因为,我一直以为,你们只是扯淡技术全国一流。没想到,你们贪污受贿的技术,也是全国一流。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魏忠贤再放手拷打那几个东林大佬,就没有什么后果了。因为就是把这几个东林大佬打死了,皇帝也不会可怜他们。
既然如此,等待这几个东林大佬的结果,自然就是死路一条。于是这个案子,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你们受了贿,相关的赃银呢?为了逼出相关的赃银,魏忠贤手下的酷吏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审讯,结果就是东林大佬都被审死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孙承宗收复宁锦
(0)

相关推荐

  • 为巩固自己的皇权帝位,这个中国史上唯一女皇帝,用酷吏排除异己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登上帝位的过程可谓是历经磨难.在她登上帝位之后,不得不四处提防有人不服从自己的命令,意图谋反.为了能够让自己的龙椅坐得更加安稳,她专门采取了两大极端的手段--告密制度和酷 ...

  • 古代酷刑“玉女登梯”:名字很好听,残忍程度却没有人能承受

    "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位女皇帝,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 ...

  • 交通出行交通肇事逃逸必须直接证据吗?

    律师回答: 2021-06-29 11:40 交通出行交通肇事逃逸必须直接证据.涉及到案子的全部客观事实均必须直接证据来开展证实.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子的被判都需要重直接证 ...

  • 畸变的国器:明代特务统治的兴衰(晚明篇)(重磅连载)

    [精彩序言] 臣杨涟以十八大罪,乞罢黜魏忠贤及孽党阶品,则大明之日月,庶几复望重光矣.......自太祖高皇帝以江淮布衣之枭姿,甫定天下以来,阉患之炽,未若天启一朝也,朝臣甘做爪牙,认贼作父者,盖不下 ...

  • 武则天手段有多凶残酷吏为何在她统治期间盛行后消失无影!

    武则天手段有多凶残?酷吏为何在她统治期间盛行后消失无影?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的就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说道武则天,除了她本身的传奇一生以外,武则天在位的这十五年里,还造就了另一项中国历史之 ...

  • 衲读098|“酷吏”阳球

    此篇之所以用阳球作篇名,纯粹是因为这个姓名很有特点.姓阳的不多,老衲听说过的,只有春秋时和孔子闹意见的阳虎,再就是<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明教教主阳顶天.近代有个文人叫阳翰笙,不过这也不是他的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41)魏忠贤的权力基础

    (141)魏忠贤的权力基础 魏忠贤倒台后,客氏招认,她准备了八个怀有身孕的女人: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想用一个假冒的皇子继承皇位. 这种内容,一看就是政敌胡编乱造出来的.因为,魏忠贤只是一个太监,他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42)魏忠贤倒台了

    (142)魏忠贤倒台了 明代的太监势力,完全是依附于皇权之上的.因为,在一个高度官僚化的帝国中,一个人想挑战皇权,是缺乏可以依附的力量. 世代高官.世代巨富的庞大家族是不存在的:军阀化的部队是不存在的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四)夺门之变

    (七十四)夺门之变 皇帝病得快死呀,应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 因为皇帝没有儿子,而且皇帝也不想让太上皇的儿子继位,更不想让太上皇复位:所以大家一时不知道,应该让谁来继承皇位了.   最后,大家商量来商量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七十三)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皇帝病危期间,政府的高级文职官员,竟然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让皇帝亲自指定皇位继承人. 这个共识,简单去看,那是一点毛病也没有.但是,这个共识显然是大逆不道的.因为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七十五)军人集团最辉煌的时刻 明代是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 高度成熟的官僚政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军方大佬无论有多牛X,也无法介入权力中枢.换而言之,与皇帝坐在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制订战略决策的人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上一节,我们说到,皇帝的儿子命小福薄,爬上太子之位后,仅仅一年时间,就死了. 太子死了. 围绕储君之位,马上就又起风波了. 因为,太子死了,应该让谁当太子呢? 有两个官员提议,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一)易储风波

    (七十一)易储风波 代宗皇帝上位后,太子一直都是他哥哥(也就是太上皇明英宗)的儿子.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明英宗的儿子,能强有力的占据太子之位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六)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上)

    (七十六)明英宗是如何夺回权力的(上) 石亨的权力有多大呢? 石亨本人是军界首席大佬:内阁首辅徐有贞是他的党羽:内廷的首席大太监曹吉祥是他的党羽:精兵云集的大同军区主管石彪是他侄子. 这种权力,真心说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太上皇归来

    (七十)太上皇归来 这场战争结束了. 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解决太上皇的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如果现在的皇帝权威足够大,人们自然会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 比如,宋高宗时代,宋金和谈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