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明神宗,中朝对其的评价截然不同,但明朝毁灭源自此人!

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就是明朝的明神宗,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只不过在其四十八年身居皇位的时间里,荒诞的是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不上朝的。至于万历皇帝到底是德福威主还是愚昧昏君?一直以来,无数学者都在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争议。

不同的“两个”万历皇帝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对万历皇帝的评价十分恶劣,大部分人认为明朝的败亡,并不是崇祯的过错,而是在万历皇帝的时候,明朝就已经形同灭亡了。其在位期间,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内有“新旧党争”,不同阵营的大臣相互之间口伐笔诛;外有强敌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撕下明朝身上的一块肥肉。

在清代著的《明史》当中,其中有一段对万历皇帝的评价:“明神宗即位时尚幼,这时是张居正在执掌政事,国家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明神宗亲政后沿用旧法,却因此被约束,居于深宫不出荒废朝纲君臣之间被隔绝。于是一些喜好名声利益的小人,和其他一些重视名节的君子便组团对立攻击、互相揭短。这让皇帝也不知道到底该偏向哪一方,于是干脆混杂着用,导致朝廷不再是为国为民的地方,彻底变成双方的战场。所以明朝实际上是亡于明神宗之手,这一说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朝鲜王朝留下的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当时人人称颂的一位皇帝。在《肃宗实录》当中,其中就记载着朝鲜肃宗国王说过的一句话:“神宗皇帝对我国的大恩,万世都不敢忘记,若不是当时神宗皇帝举兵相救,我的国家如何能够重建,又如何能有今天这般的样子?”原文的大意差不多是这样,而这是在过了一百年左右的时候,他国皇帝对万历皇帝作出的评价。之后肃宗国王还建立了专门祭祀明神宗祭坛,后来又加入明太祖、明毅宗祭拜,这些足以证明在朝鲜王朝的眼中,万历皇帝是一位贤德的君王。

在两个不同的视角下,出现了“两位”形象截然不同的万历皇帝

中国和朝鲜的两种态度

在明清两朝的文献当中,还可以看到万历皇帝倦怠朝政的记载,其中说他经常借病罢朝,各种帝王带头的活动也都不参与。有位大理寺的大臣看不过去,于是就上书指出了万历皇帝的四种病因:酒、色、财、气。肆意喝酒容易伤胃,贪恋美色耗费精气,沉迷金银财宝则乱神,动不动就发怒生气肝脏便会出问题。

万历除了倦怠朝政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及时对空缺的官职人员进行补充,朝中大臣没得到皇上的审批,无奈下只能让其长期搁置,严重影响了当时北宋朝廷的正常运行。
同中国的批评不同的是,朝鲜王朝留下的记载对万历皇帝均是感激之情。在公元1592年的时候,日本方面进攻朝鲜王朝,当时朝鲜王朝疏于防备,很快京都汉城就失守被日军占领,汉城也就是今天的首尔,当时朝鲜和韩国还没分家。

朝鲜王朝家国失守,于是就向明朝求援,万历皇帝同意了支援请求,派出将士奔赴战场抗日援朝,助朝鲜王朝夺回自己的领土。可能在朝鲜君臣的眼中,万历皇帝的地位就如同救世主一般,四月份的时候日本倭寇进攻朝鲜,五月朝鲜王朝向明朝求援,而七月份的时候明朝援军已经抵达朝鲜王朝,不可不称之为神速

功过不相抵

关于万历皇帝,在中国文献中记载的是一位懈怠政事,致使明朝衰亡的罪魁祸首;而朝鲜王朝这边的记载却是一位恩如君父,并为其建造祭坛颂扬祭祀的贤德圣君。同一位人物,两个国家对其的评价却是两个极点,背后必然有许多原因造成这种结果。

在中国的文献中,对皇帝的评价一般都是看其是否以国事为重,是否遵循先辈模范帝王的美德。抛开日常事务先不说,万历皇帝在对待支援朝鲜一事上,并没有却太多的犹豫便决定出兵。
皇帝是否是中国古人们心中的理想圣王,这对历代皇帝的最终评价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正义直谏的士大夫们,更是以监督君主为荣。不管是否会触怒皇帝,是否会进言受到刑罚,他们都不会停止自己的进谏,直到肯同意采取正确措施为止。所以在明朝万历皇帝的时候,对其懈怠朝政一事才会出现大量的批评言论。
当时朝鲜王朝作为明朝的藩属国,一直以来都对中华文化表示认同,在儒家的正统思想传播之下,更是令其作为属国,认为自己本身就应该为自己的上级国家宣扬圣明形象。
万历皇帝晚期怠政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强征矿税,即使他在幕后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也只能暂时压制手下反叛的念头。万历皇帝的这种举动无疑于饮鸩止渴,正是他的不作为才放任了朝廷党派之争的激烈升级,以至于之后外敌女真族强势来袭,而明朝内部已经腐朽不堪。
无论朝鲜王朝如何憧憬万历皇帝,也只是那个一时辉煌的明神宗罢了,他对朝鲜王朝有再造之恩,朝鲜王朝祭祀他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他罢朝倦怠政务的那一刻起,明朝就已经开始一点点的崩坏,后来几任皇帝也没人能收拾得了这个先辈留下的烂摊子,明朝的败亡确实因他而起。

参考文献

《明史》

《肃宗实录》

《中朝史料比堪中的“两个”万历皇帝》——刘喜涛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