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大学生暑假阅读书目及理由(戴建业推荐)

中学生暑假阅读书目

图为推荐人:戴建业


在《华盖集·导师》一文的结尾处,鲁迅先生曾力劝当时的青年说:“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或许是鲁迅这句话给我印象太深,或许是我自己的为人治学充满了困惑矛盾,至今一看到以“青年导师”自居的人就特别反感;加之自己读书数量既少范围也窄,更不敢随便给学生开阅读书目。近期受朋友之托,这次破例给中学生开几本暑期阅读书目。本人长期在大学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研究,下面推荐的阅读书目也主要限于中国古代文学,阅读对象是在校的中学生,也适宜于大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年人——

一、《人生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牛津通识读本”之一)

译林出版社。(英)特里·伊格尔顿著,朱新伟译。

推荐理由】全书除“引言”外,正文部分凡四章:1.提问与回答;2.意义的问题;3.意义的没落;4.人生是你创造的吗?作者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同时受到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思辨哲学的影响,在这本六七万字的小册子中,有对语言精细的语义分析,也有对人生迷惘的深刻思辨,还伴有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回答是开放式的,也就是以不答来作答——答案只在读者的思考中产生。作者试图以“喜剧演员”的方式来处理人生意义的重大主题,以一种英国式的幽默语言,化严肃为活泼,变沉重为轻松。该书为英汉双语读物,英语原文机智明晰,译文也平易流畅。书前有邓晓芒先生的序言。

二、《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选注者是大名鼎鼎的钱钟书先生。现在书肆上各种各样的古代诗歌注本,有些不是抄袭别人,就是满纸的错误笑话。钱先生这本《宋诗选注》,不仅注释能见出先生的渊博,语言能见出先生的灵气,而且释义更能见出先生对宋诗诗意诗味的别具会心。这本普及性的选注本中藏着大学问,钱先生是把它当作名山事业来做的。同学们要诵读注本中的选诗,同时也要品味钱先生本人的注释。

三、《宋词赏析》

沈祖棻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

推荐理由】赏析者是现代著名女词人和学者沈祖棻先生。该书选取几十首代表性宋词,以中国特有的“文本细读”的方式,用沈先生特有的那种清新优美的语言,谈章法,论词语,讲音韵,品意境,于平中见奇,于笑中见泪,于粗中见细。这是半个世纪前给青年教师讲课的整理稿,依稀还能想见先生当年在讲台上的风采,赏析者委委道来,听讲者津津有味。三十多年前导师叮嘱我要细读此书,这本书是我学习宋词的启蒙读物,今天乐于推荐给青年学子。

大学生暑期阅读书目

推荐人:戴建业

朋友请我给大学生推荐几本暑期阅读书目,这份美意让我十分犯难。

自己并非博学鸿儒,所见仅拘于一隅,所读多囿于某科,所好只限于某类,我开的书单必然只适宜于小众。即使那些小众的读者中,我爱不释手的好书,对别人可能是“死活读不下去”的坏书,我认为是重要的必读经典,对别人可能是印刷品中的垃圾。

近期看到复旦大学教授开出了青年“不必读”书目,接着又有人晒出南京大学教授开出的必读书单。其实,人们的追求各不相同,阅读的趣味也千差万别,原本就没有什么书非要“必读”或“不必读”。中国小伙不一定要读《圣经》,美国姑娘也不一定要读《论语》,许多欧洲人不知道李白、杜甫是何方神圣,不少中国人也没有听说过笛卡尔、狄更斯这些牛人,他们不是照样都文明健康?不是照样都活得潇洒快乐?不过,不管是青年还是老年,是学子还是教师,爱好阅读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弊”。

培养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莫不过于信马由缰地读书,毫无功利地读书,一个学生假如只为考高分才去读“黄冈密卷”,一个学者假如只为写某一本书才去读某一类书,读书无疑成了世界上最痛苦最无聊的差事。因此,我这里开出的书单,不怕别人说它们“无用”,只怕大家说它“无趣”——

一、《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刘成富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推荐理由】无论是爱它还是恨它,是向往它还是逃避它,美国都是这个世界上躲不了绕不开的庞然大物。既然躲不了又绕不开,那就得正视它和研究它。《主流》便是我们正视美国的一个窗口,研究美国的一种视角

作者是一位法国驻美大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该书“论述了全球范围内文化、媒体领域的地缘政治”,尤其是阐述了美国如何通过文化的全球传播实现它实力的全球扩张,向人们展示了美国文化已经覆盖并风靡全球的现实。虽然局部还免不了战火硝烟,但全球的大趋势已经从武力征战进入到文化征服。武力征伐容易被人谴责,文化征服却招人“喜欢”;你在战场上举起双手成为俘虏可能感到十分屈辱,你在书斋中和电影院里“衷心归顺”一定兴趣盎然。这是由于,武力征伐是让你恐惧,文化征服是让你快乐,前者是要你“不敢不服”,后者是叫你“心悦诚服”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粗知美国大众文化的特征、文化扩张的趋势和文化经营的策略。青年朋友最好同时阅读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另一本名著《论美国文化——在本土与全球之间双向运行的文化体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这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美国文化的特质。

二、《唐诗三百首全解》

(清)蘅塘退士编,赵昌平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推荐理由】在所有的唐诗选本中,《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民间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不会吟”的名言。可惜社会上许多注家强作解人,许多注本错误百出,用解者赵昌平先生的话来说,“即使享有盛名的注本,其中失注、误注的似非个别现象”,更不用说坊间那些粗制滥造的注本了。

赵昌平先生于2018年5月20日逝世,他是原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是当代著名的出版家、杰出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6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革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历从南北名师。该书由注释、语译、赏析三部分组成,注释简洁准确,语译优美流畅,青年朋友可将注释和语译对照着读,看完注释还不能把握诗意,可往下看语译以疏通全诗,看完语译还不明了字词典故,可回头再看注释

赏析部分是全书精华所在。作者由诗语而诗法而诗旨,由意兴而意象而意脉,既能让我们懂得“诗意”,也能让我们体味“诗味”。读者要是能背诵书中的唐诗,细细揣摩解者的“赏析”,我不敢担保你以后会写诗,但可以肯定你以后会读诗——面对旧体诗的时候,就不再是只看“热闹”的外行,而是会看“门道”的行家。

三、《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

戴建业著,海南出版社2016年版

推荐理由】该著是我毛遂自荐,给自己的书做广告。时人的书不是自己吹就是请别人吹,我觉得请别人帮忙吹虽然身段比较好看,但于人于己都十分麻烦,还不如自己披挂上阵来得简单。

《世说新语》一经成书便成了名著,它不仅是我国古今文人的“枕边秘宝”,甚至还是日本人千百年来的“最爱”,傅雷先生郑重告诫远在国外的儿子要精读《世说新语》(《傅雷家书》),朱光潜先生也称《世说新语》伴随自己一生。不过,它一向是文人的清供雅品,很少向社会大众“敞开大门”。我在后记交待了拙著的特点:“拙著所用的方法是文本细读,所用的体裁是随笔小品。我希望它能兼顾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一方面想把文章写得有点新意,另一方面也想让文章有点情趣。全书共选一百二十多篇名文,约占原著的十分之一。我尽力以优美机智的语言,阐释原文要旨,品鉴原文神韵。但愿广大读者能尝鼎一脔而口齿留香,以激起他们通读《世说新语》原著的兴趣和欲望。”

卖瓜的总是说自己的瓜甜,到底甜不甜你只有品尝过才心中有数,在这里我慷慨承诺:不甜包换。


经恩师戴建业先生授权,本次推荐书目由学生彭志友主编的教育公众号《收心斋》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戴建业先生简介】

戴建业,男,1956年生于湖北麻城。197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术带头人,《华中学术》主编,湖北民族大学“彩虹学者”,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客座教授

已出版学术著作《老子的人生哲学》(台北: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孟郊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老子开讲》(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等11部,编著《中国儒释道经典选编》(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8部,先后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华文史论丛》、《读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另有译文数十篇。

作者同时也是一位专栏作家,近年来写有400多篇文化随笔和社会评论被网易评为“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历史类)”,被“爱思想”网列入“热门专栏”作家。先后出版杂文随笔集《瞧,这世道!》(香港:华中书局2014年)、《假如有人欺骗了我》(海口:海南出版社)、《一切皆有可能》(海口:海南出版社)等多部。

二、主要著述简目

(一)专著:

1.《老子:自然人生》,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

2.《老子的人生哲学》,台北: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3.《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5.《淡泊老子》,台北:滚石出版社2004年
      6.《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7.《孟郊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8.《老子智慧心解》,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

9.《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0.《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老子开讲》,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12.《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海口:海南出版社2016年

(二)编著:

1.《中国儒释道经典选编》(与范军合编),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出版社1997年

2.《中国散文大辞典》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全书218万字,执笔21万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3.《唐宋诗词史》(与马承五合著),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2版

4.《林海诗情》(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5.《国学经典读本》(全四册)(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6.《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随笔集:

1.《瞧,这世道!》,香港:华中书局2014年

2.《假如有人欺骗了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3.《一切皆有可能》,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四)论文:

1.《困惑与超越——论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得失》,《社会科学动态》1990年第6期

2.《论谢灵运诗歌的情感结构及其诗歌的形式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3.《个体存在的本体论——论陶渊明饮酒》,《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4.《论庄子“逍遥游”的心灵历程及其归宿》,《东方丛刊》1994年第3—4期
       5.《在言与意之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6.《死的深渊与生的决断——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
       7.《洒落与忧勤——论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底蕴》,《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6期
       8.《玄学的兴盛与论说文的繁荣——正始论说文的文化学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9.《否定与新生》,《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10.《对人际的超越与关怀——再论陶渊明归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1.《知性与尽分——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2.《用诗的眼光读诗——论闻一多对古代诗歌的诠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3.《由自卑到超越的心灵历程——论左思的创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14.《从中国诗的现代化到现代诗的中国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文学研究与人文关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6.《人民性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的命运》,《反思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7.《理性与激情的交融——论闻一多的学术个性》,《闻一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回归自然与澄明存在——论陶渊明诗歌语言》,《九江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19.《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历史意义》,《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恬然澄明》,《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21.《论陶渊明回归自然的生命动力》,《平顶山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2.《养拙与守真——论陶渊明归隐》,《九江师院学报》1998年第4期
       23.《文学研究与人文关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24.《“委心”与“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第二届中日学者陶渊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25.《“忧愤”与“激荡”——元嘉士庶的人生际遇及其诗歌的情感基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6.《“学术之宗,明道之要”——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5期

27.《别忘了祖传秘方——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读书》2006年第1期
       28.《词语·词风·词艺——论清真词》,《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29.《论元嘉七言古诗诗体的成熟——兼论七古艺术形式的演进》,《文艺研究》2008年第8期
       30.《左鲍异同初探——比较分析左思、鲍照人生境遇与人生抉择》,《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4期
       31.《“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论郑樵文献学的“类例”理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08年第3期
       32.《论郑樵文献学的知识论取向》,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5期
       33.《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上)》,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6期

34.《辨体·辨义·辨人·辨伪——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下)》,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第2期

35.《文化认同与文化转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分析》,《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第2期

36.《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论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37.《论“诸子还原系列”的学理意义》,《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38.《谈言微中,妙语解颐——〈世说新语〉品读》,《名作欣赏》2013年第2期

39.《平面化的思想与碎片化的知识——纵论微博》,《文艺新观察》2013年第4期

40.《入门蹊径——读张舜徽〈初学求书简目〉》,《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41.《卖椟还珠——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42.《唐诗与唐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讲演录》,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年

43.《宋词与宋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讲演录》,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年

44.《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光明日报》2014.11.11

45.《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江汉论坛》2013年第12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