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阳明病四逆汤证

总计阳明篇中之病证,大抵燥而且热也,其有不燥而转湿者,此阳明之变证也。于治发黄诸方,曾发明之矣。更有不热而反寒者,此亦阳明之变证也。夫病既寒矣,必须治以热剂,方为对证之药,是则温热之剂,又宜讲求矣。

《伤寒论》原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外感之着人,恒视人体之禀赋为转移,有如时气之流行,受病者或同室、同时,而其病之偏凉、偏热,或迥有不同。盖人之脏腑素有积热者,外感触动之则其热益甚;其素有积寒者,外感触动之则其寒亦益甚也。明乎此则可与论四逆汤矣。

【四逆汤方】甘草二两炙,干姜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干姜为温暖脾胃之主药,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温暖之力使之常久也。然脾胃之温暖,恒赖相火之壮旺,附子色黑入肾,其非常之热力,实能补助肾中之相火,以浓脾胃温暖之本源也。方名四逆者,诚以脾主四肢,脾胃虚寒者,其四肢常觉逆冷,服此药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方中附子,注明生用,非剖取即用也。因附子之毒甚大,种附子者,将附子剖出,先以盐水浸透,至药局中又几经泡制,然后能用,是知方中所谓附子生用者,特未用火炮熟耳。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如何正确使用《伤寒论》经方——四逆汤(14),收藏点赞转发吧

    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 ...

  • 『古方新解』阳明病猪苓汤证

    阳明病猪苓汤证 发黄之证,多成于湿热,诸治发黄之方,皆治湿热之方也.乃有本阳明病,其人蕴有湿热而不发黄者,自当另议治法,而阳明篇中亦曾载其治方矣. <伤寒论>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 ...

  • 『古方新解』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

    阳明病栀子柏皮汤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此节示人,但见其身黄发热,即无腹满小便不利诸证,亦直可以湿热成病断之也. [栀子柏皮汤方]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 ...

  • 『古方新解』阳明病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麻黄二两去节,赤小豆一升,连轺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

  • 『古方新解』小金丹临证新用

    小金丹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麝香.白胶香.木鳖子.草乌.地龙.乳香.没药.当归.五灵脂.墨炭等组成.笔者取该药辛香走窜之性,用于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 ...

  • 『古方新解』生脉散临证运用举隅

    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为临证常用之名方.其运用日益广泛,并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试举两例,介绍如下. 多食案 患者,女,34岁,1990年1月20日就诊.患多食症3年.家居农村,自幼订婚,长 ...

  • 『古方新解』虚劳证阳亢阴亏

    虚劳证阳亢阴亏 [病者] 天津张媪,年九十二岁. [病名] 上焦烦热病. [病因]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 ...

  • 『古方新解』论喉证治法

    愚弱冠时已为人疏方治病,然因年少,人多不相信.值里中有病喉者,延医治疗,烦愚作陪,病者喉肿甚,呼吸颇难,医者犹重用发表之剂,而所用发表之药又非辛凉解肌,愚甚不以为然,出言驳之.医者谓系缠喉风证,非发透 ...

  • 『古方新解』论痢证治法

    唐容川曰︰"<内经>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下迫与吐酸同言,则知其属于肝热也.仲景于下利后重便脓血者,亦详于厥阴篇中,皆以痢属肝经也.盖痢多发于秋,乃肺金不清,肝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