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可爱,我真是个罪人
每周日,看油管视频,聊点新鲜事儿
2018/12/23
自恋者病例报告
患者:每个人
病症:自恋
症状体征:
1、热衷自拍,不错过任何一个偷瞥自己倩影的机会,可以是手机、电脑屏幕,可以是车窗、橱窗,甚至可以是手表镜面……
2、将美图照片当作真实形象,内心OS:我真是个天上不二,地上无双的美人鸭!
3、收获一点成绩后,浑身上下写着三个字:“快夸我!!!”
………………
轻者可爱又烦人,重者自我迷醉,可能自溺而亡,譬如纳西索斯
诊疗建议:
人人自恋的时代,谁还不是个可爱的宝宝!如果有一天自惭形秽、妄自菲薄,可能是老之将至,请节哀顺变~
这是一条一秒变正经的分割线
这是一个自恋的时代,倘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积极正面的自我评价有益于让我们成为更受欢迎的人,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过度关注自我容易虚荣浮夸、忽略他人。所以本周译君的问题是:自恋是种病吗?自恋与自信的界限是什么?跟我们聊聊自己或身边人自恋的行为。
在自拍诞生很早之前,古希腊、罗马人中流传着一个神话,讲的是一个为自己的影像深深着迷的男子。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纳西索斯是一个英俊迷人小伙子,他漫游天涯,希望找到一个爱人。在拒绝了山林女神艾柯之后,他偶然间临水自照,瞥到了自己的倩影,从此爱上了它。因为沉迷于自己的美貌无法自拔,纳西索斯溺水而亡。在他离世的地方冒出一朵小花,我们称这朵花为纳西索斯(水仙花)。
这个神话故事抓住了自恋心理的基本要义,高估且偶尔有害的自我沉溺。不过,这不只是一种出现在意见专栏中的人格类型,而且是一系列被心理学家界定和研究的性格特质。心理学家对“自恋”的定义是:一种自我形象的膨胀和夸饰。自恋的人,不同程度地觉得自己长得更好看,脑袋更聪明,比其他人更重要,因此值得被给予特殊待遇。
心理学家将自恋的人格特质分为两种:浮夸型和脆弱型。还有一种自恋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更极端的形式,我们稍后会再提到。
浮夸型自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这类人一般性格外向、强势,希望获得关注。浮夸型自恋者追求关注度和权力,有时候是作为政治家,社会名流,有时候是作为文化领袖。
当然,并不是所有追求权力地位的人都是自恋之人。还有很多人是出于非常积极正面的目标,比如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或者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不过自恋者追求权力,是为了获得伴随权力而来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关注。
与此同时,脆弱型自恋者则安静而缄默。他们有很强的权利意识,很容易受到威胁和怠慢。
无论是哪种情形,长此以往,自恋的黑暗面总会露出头脚。自恋者容易表现出自私的一面,所以自恋的领导可能会做出冒险或不道德的决定,而自恋的伴侣可能有欺骗或不忠的行为。
当他们对自己的美好看法受到了挑战,这些人可能会怀恨在心,咄咄逼人。这就像是得了一种病,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而身边的人苦不堪言。这种人格特征如果走向极端,就会造成心理的混乱和失调,也就是所谓自恋型人格障碍。
人群中患有此病的人大约有1~2%,且以男士居多。这也是针对成人的一种诊断。年轻人,特别是孩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过这只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描述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几种特质,
其中包括妄自尊大,同情心缺失,特权意识,以及对于赞美与关注的需求。当这些人格特质主导了一个人的生活,并带来严重的问题时,我们就称之为自恋型人格障碍。
想象一下,相比于关心伴侣与孩子,你更多地将他们视为博得关注和赞赏的资源。或者相比于听取对于个人表现的建设性意见,你总是归咎于那些希望帮助你的人。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自恋症呢?孪生子研究表明,这一病症有很大的遗传因素,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何种基因参与其中。不过,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如果父母过于吹捧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培养出浮夸型自恋者。相反,感情冷淡又控制欲强的父母则可能培养出脆弱型自恋者。在推崇个性与自我价值的文化中,自恋症患者也会更多。比如,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60年代关注公共利益的思潮让位于自我主义运动,物质至上的风潮渐涨,自恋型人格特质就一路攀升。
最近,社交媒体为自我营销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虽然,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社交媒体引发了自恋。但是,它为自恋者提供了一种寻找社会地位和公众关注的途径。
那么,自恋者可能改善他们的负面特质吗?当然!任何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审视自我、关心他人的行为,比如心理疗法,或者同情心增强练习,都会有所助益。
不过,问题在于,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很难努力坚持自我完善。毕竟对于自恋者来说,从不讨喜的角度自我反省是很艰难的。
视频来源:Youtube
字幕翻译:译言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