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缪希雍:资生丸-脾胃的阴阳双补方】

好的脾胃,恰似一台身体抽水机;脾胃功能不佳,没有动力讲体内的“水湿”抽出去。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研读《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时,字字珠玑,身旁像是一位左手号脉,右手用毛笔写药方的老人陪伴,不敢松懈。

文中的提到一种资生丸,为明代医家缪仲醇所创制。其又名保胎资生丸、资生健脾丸、人参资生丸。取义《周易》文字“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意思是说万物的生命是由于顺从大地“坤元”之气而资生的。而我们的脾胃属土,为一身之“坤元”,想要资生后天气血,必要借助脾胃元气方有所得。它是一个全方位调理后天脾土之方。又因其方中有九味药补、九味药泻,又名九补九泻丸。

其药物组成为:白术(米治水浸,用山黄土拌蒸九次,晒九次,去土,切片焙干)三两,人参(去芦,人乳浸透,饭锅上蒸熟)三两,白茯苓(去粗皮,水飞去筋膜,人乳拌,饭锅上蒸,晒干)一两五钱,橘红、山楂肉(蒸玉神曲(炒)各二两,川黄连(姜汁炒)、白豆蔻仁(微炒)、泽泻(去毛,炒)各三钱半,桔梗(米治浸,炒)、真蕾香(洗)、甘草(蜜炙,去皮)各五钱、白扁豆(炒,去壳、莲肉(去心)各一两、薏苡仁(淘净,炒)三两、干山药(炒)、麦芽面(炒)、芡实(净肉炒)各一两五钱。末之,炼蜜丸,每丸二钱重。每服一丸,醉饱后二丸,用白汤,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细嚼服下。忌桃、李、雀、蛤、生冷。

传说缪希雍(别字:仲仁)十分重视脾胃对人体的作用,甚至将脾胃比作国家的饷道,提出“论治阴阳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急”,“靡不以保护胃气,补养脾气为先务”等言论。日常服此丸保健。应用此方治其好友王肯堂父亲的脾胃病,饮食增进,年近九十而终。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说:“此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即饱,饱者食之即饥”。从那以后,该方常被引用至治疗各种脾胃病中。

资生丸甘平芳化,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出入是医中大道,更是养生大法。当我们气机舒畅,胃肠才得以健运。现如今饮食条件不断改善,精细食物过多,胃肠负担加重,易造成运化失职、升降失调,全身气机呆滞,脾胃虚弱者甚多。同时,大多健脾益气药又过于滋补, 无法有效的温补脾肾。

但资生丸配方中,四君、山药、扁豆、莲肉、芡实为补,山楂、麦芽为消,更有藿香、陈皮、砂仁、寇仁、桔梗调节气机。补不足,损有余,兼调气机升降一消一补,无论是消化失常,腹泻日久,胃口欠佳,胃痛胃胀,乏力消瘦服之均能生机立现。

除此之外资生丸固摄肾水,充养先天。 肾有阴阳好比地下资源,有水有火,而我们的脾胃好比黄土地,生长万物。脾胃摄入营养,依靠肾脏的真阳之气鼓动,然后脾胃才能消化因此二者不可匮乏贫瘠,否则万物不生。

莲子将心火与肾水相互交通,使肠胃得屏障加强,固肾中精气;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山药健脾,补肺;固肾联用的目的为使肾精得固、肾中精气充足。精气足则元气足,元气足则人体各项机能的生机旺盛。此配方平补肾气,填补肾精却不助火。

胃不和则卧不安,该方同样适用于因食积、消化不良引起的失眠睡眠障碍的群体。曾国藩曾说,养生之道,眠食而已。当我们把睡眠和吃饭都踏踏实实做到,神就能得到休养,精气就能充实。

资生丸药用甘润,不温不燥;消补结合,补而不滞,我们的身体正是需要这种药来调理规律和秩序,清阳能够巩固,邪气又能排出,正气故而能长存。兼顾肝肾,滋润中寓通运,养阴兼益气,气旺则津生,阳生则阴长,先天后天共补。

先说与山楂丸的区别:山楂丸主要化积消食通便,主破积破瘀的力量强,药简力专。但是补的力量没有资生丸强。资生丸配方包含山楂丸材料,除通消外,补的功能更强大。术业有专攻,山楂丸主通消,药简力专;资生丸方子比较大,调理范围广,不过通便的力量会比山楂丸弱一些。山楂丸就是导弹,资生丸就是多发炸弹,身体的机能是这样的原理,我们用单一通便方,那身体机能全部会调动起来通便,如果是给身体一个通便又补血又活血又滋阴又补肾的,就好像派兵打仗一样,这个将军镇守西方,那个将军镇守东方,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这两个药也可以配合着吃,比如排便比较难受胃胀的可以先吃山楂丸消,后用资生丸补。

其初我寻这个方子是因为我从现在的青春期孩子身上看到了,不该是这个年纪该有的症状:身材发育走样和肌肉下垂。尤其是女孩子,男女阴阳本不同,所以女孩子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显。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啊,可见问题的严重性。脾是主管人身体的肌肉,很多女孩子很瘦很瘦,干瘪的状态,就是脾的功能不好。我之前的四物、四君子、八珍给她喝了“上火”,冒痘。这些一方面是长时间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体内寒气太重,另一方面就是脾虚。所以她一吃滋补的膏方或者大补的食材就上火。那我就想,如何把脾胃先补起来,再去调理其他脏腑,于是寻到了资生丸。

今天,我们再次谈到脾胃,但是倾向一下脾的保养,也就是现代医学里的肠道的保养。(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肠道的吸收功能是脾经负责管辖的)

今天,我们再次谈到脾胃,但是倾向一下脾的保养,也就是现代医学里的肠道的保养。(因为在中医理论中,肠道的吸收功能是脾经负责管辖的)

现在有很多的朋友,肠道非常的不好,稍微吃不对了,就会泻肚子,可能一起吃的别人什么事情都没有,食物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但是他吃了就立刻要上厕所了。还有的朋友是喝点酒就不行,马上就坏肚子,很是严重。还有的人是不能碰到凉风,早晨起早了点,被凉风吹到了,马上就要去厕所,泻一次肚子才算好,有的是被商场的空调吹到了肚子,也立刻就泻,还有的更令人气愤了,就是什么原因都没有也要泻,这样的患者几乎自个儿都晕了,什么原因找不出来,可是一天就是要泻几次,您说这多气人?

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情况,就说明您的肠道出现问题了,首先,您应该做个检查,尤其是对那种经常是大便干燥和腹泻交替进行的,还有大便的形状改变的,另外就是便出的脓血是暗褐色的,像果酱状的,您该去认真地查查了,要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性。

剩下的,就应该是患上了慢性结肠炎等病了。

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这些病的,在中医养生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从我们的环境谈起。现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想吃什么都能吃到,如果您想吃,顿顿吃红烧肉都可以,这在古代可是皇帝的待遇(那乱世的皇帝还没有这个待遇呢),应该这么说,从整个的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可能现在的生活环境是最好的,人类的物质生活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整个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中,饥饿的时候多,眼泪汪汪地看着奔跑而过的鹿群,手里拿着石头,恨自个儿腿太短追不上,后来建立了自己的文明,盖了房子,那也是个别的大款能够吃上好的,老百姓在过年的时候吃顿鸡肉,那也就是好生活了。几万年一直到最近,日子都是这么过下来的,但是就在最近的这百十来年里,情况变化比较大,突然就能够吃上好的了,这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我看过当年美国牛仔的日记,早些年也是饿得活不下去了,就差穿麻袋片了,新加坡的朋友也告诉我,小时候还到几个街区外拎着桶打水呢,困难得很。大家都是这些年才富裕起来的,有早有晚,但是差不太多。

可是我们的生理系统(尤其是肠道系统)在整个的进化过程中,早就适应这种挨饿的状态了(这比较符合在野外的生活规律),现在冷不丁富裕了,一下子每天吃那么多的肉,能受得了吗?

当然受不了,您想,如果我们 的身体照单全收,所有吃进去的东西都吸收了,那您得多胖啊,当然也有这样的人,欧美比较的多,这些人吃得照单全收,结果胖得出门得用吊车给叼起来才能出去。

那怎么办呢?我们的身体就想出了方法:排泄,我的观点是,那些慢性腹泻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么多过剩的营养,我们的肠道系统无法全部吸收,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反应,把它排泄出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慢性腹泻的原因,就好比胃吃得太多了会痛和会呕吐一样,都是身体的反应。

但是,如果你总是摄入这么多的营养丰富的食物,那么肠道总是这么反应,时间长了,也就导致了它的功能的障碍,这样就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即使你没有吃那么多,稍微条件改变了,它也还是泻。

当然,腹泻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有的人情绪不好,这在中医认为是肝气不舒,而肝气横逆,则会克脾土,在中医里,肠道的吸收功能是属于脾的,所以肠道也会出现问题,产生腹泻。

还有外感病,有时细菌病毒引起的腹泻,没有处理好,也会引起肠道的长期紊乱,导致腹泻。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一些长期腹泻的现象,现在这种人群特别的多,他们也都很苦恼,怎么治疗都不好,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从前面我的分析中各位就能够看出来了,营养过剩是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只要我们首先控制一下过剩的营养,比如不再是每天都是鸡鸭鱼肉,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玉米、红薯等粗粮,那么我们就去掉了导致肠道疾病的基础,就可以走上恢复的道路。

这个方子是补泻兼顾的方子,双向调节,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方解:里面有补脾阳的野生党参、白术;补脾阴的山药、白扁豆、莲子肉;泄湿的茯苓、薏苡仁、泽泻;而且泽泻炒过后大大减轻了它的凉滑性;陈皮行肺气,使得补而不壅;麦芽、白蔻仁、藿香都是开胃气的,使药物能够进入脾经胃经,走的是气分;山楂也是开脾胃的,但是它走的是血分;黄连可以清掉脾胃中的浮火;芡实是一味收敛的药,可以防止薏米等药物渗泻太过;桔梗是升清阳之气的,和方子里渗泻的药物互相配合,升清降浊。这个方子里面,阴阳、补泻、升降可谓都齐了,实在是一个考虑周全的方子!对我们的脾胃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调理。

大家可能不知道资生丸,但一定知道罗大伦的八珍糕,我们看八珍糕的方子:党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白扁豆,这个方子的配料资生丸全都有了对吧,它主要是用来补脾阳的,但缪希雍认为,大家以前都光注意脾阳了,但是脾作为一个脏器,也是有阴的,所以就创立了脾阴学说。所以在阴阳、补泻、升降兼顾的资生丸面前,八珍糕只能恭恭敬敬的叫一声老师了!这个药对于脾胃有积滞的人,很快就会把积滞给消掉,对于有积滞的人,这个药会增加人的代谢,很快就给排泄出去了,对于脾胃不健的人,此药又有开胃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药可以双向调节,使脾胃的功能趋向于正常。由于我们肠道里的积滞被很快地排泄了出去,这样也就去掉了慢性泄泻的物质基础,因此这个资生丸对脾胃的保养很有好处。所以平时脾胃虚弱、虚寒或者经常要出去应酬,吃大鱼大肉而影响消化的人不妨试一试。一个人,脾经之气足了,整个人的生命力都会得到提升,这对我们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大医家缪希雍就是调理脾经(我们再次回到中医术语)的高手,他的关于脾胃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清朝的名家叶天士的胃阴学说,就是在缪希雍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缪希雍认为,大家以前都光注意脾阳了,比如李东垣老师就是一个典范,创立了补脾阳之气的补中益气汤,但是,脾作为一个脏器,也是有阴的,这点大家可别给忽略了。于是他就创立了脾阴学说,他用来滋补脾阴的药物,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莲子肉、白扁豆、石斛、木瓜、山药等。

这对中医的贡献可大了,从此大家也开始关注脾阴了,在用药方面也丰富多了。

您该问了,他这脾阴和我们的闹肚子有什么关系啊?原来,我们闹肚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后一定也会伤到脾阴和脾阳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调理的时候,也要注意从两方面下手,偏于脾阴虚的,补脾阴,偏于阳虚的,补脾阳。

根据缪希雍的这个理论,我们在补养脾胃方面就有了办法了,比如,我们可以把莲子肉、白扁豆、山药、薏米、芡实这些药买来同样分量的,然后给研磨成粉,每次一茶匙,用水给熬开了,成糊状,长期坚持服用,这对我们的脾经是有着非常好的保养作用的。

当然,缪希雍还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在故事里提到了,缪希雍小的时候身体很弱,后来却体格健壮,也很长寿,到底他有什么秘诀呢?当时的名医,缪希雍的朋友王肯堂在书里透露了缪希雍的秘密,王肯堂说在和缪希雍聊天的时候,总是看到缪希雍从袖子里拿出个什么小丸,放到嘴里嚼,王肯堂就很奇怪,问:老兄你这是在吃什么呢?也告诉我们一下呗?缪希雍就告诉他说,这是一个秘方,增强脾胃功能的,结果后来王肯堂自己也试验了,认为非常的好,就推荐给了自己的父亲,后来王肯堂说自己的父亲能够长寿,完全是因为吃这个秘方的功劳。

那么,这个秘方是什么呢?原来,这个方子叫资生丸,原来的名字叫保胎资生丸,因为缪希雍认为,之所以有的孕妇怀孕到了第三个月就流产,那是因为脾胃之气不足,吸收的营养不够,无力奉养胎儿了,所以才会流产,如果补足了脾胃之气,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对于这种情况,就用这个保胎资生丸来治疗。

这个方子是缪希雍从民间得来的,缪希雍一生走南闯北,从民间学习了大量的验方。

后来,缪希雍觉得不仅仅是孕妇,一般脾胃弱的人都可以服用这个方子,尤其是脾胃有积滞的人(各位,他确定的这个患者范围和我们现在营养过剩的人很相近),这个资生丸化去积滞,保护脾胃的功能非常的好。

就这样,缪希雍就把这个方子应用范围扩大了,今天,我们很多人都是积滞很多,导致了排泄的不正常,那么缪希雍的这个资生丸就有了更新的用途。

这个方子的组成是什么呢?是:人参三两(我们可以用党参),白术三两,茯苓一两半,陈皮二两,山楂肉二两,炙甘草五钱,炒山药一两五钱,炒黄连三钱,炒薏苡仁一两半,炒白扁豆一两半,白蔻仁三钱五分,藿香五钱,炒莲子肉一两五钱,泽泻三钱半,桔梗五钱,芡实一两五钱,炒麦芽一两。

就是这个方子,研成粉末,做成药丸,每次服用两钱。

这个方子现在有成药,同仁堂生产的叫“补益资生丸”。这个方子里面,补脾阳的有了,那是人参、白术,补脾阴的也有,其中的山药、白扁豆、莲子肉可以起到这个作用;泄湿的有茯苓、薏苡仁、泽泻;其中的陈皮行肺气,使得补而不壅;麦芽、白蔻仁、藿香都是开胃气的,使得药物能够进入脾经胃经,走的是气分;山楂也是开脾胃的,但是它走的是血分;黄连可以清掉脾胃中的浮火;芡实是一味收敛的药,可以防止薏米等药物渗泻太过;桔梗是升清阳之气的,和方子里渗泻的药物互相配合,升清降浊。这个方子里面,阴阳、补泻、升降可谓都齐了,实在是一个考虑周全的方子,对于我们的脾胃系统非常的有好处。

缪希雍自己说,这个药对于脾胃有积滞的人,很快就会把积滞给消掉,我通过临床观察到,对于有积滞的人,这个药会增加人的代谢,很快就给排泄出去了,对于脾胃不健的人,此药又有开胃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药可以双向调节,使脾胃的功能趋向于正常。

由于我们肠道里的积滞被很快地排泄了出去,这样也就去掉了慢性泄泻的物质基础,因此这个资生丸对脾胃的保养很有好处。

最近在读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这本书是黄元御所有著作中水平最高的书,鼎峰之作,集大成者。《四圣心源》它的理论体系简单的讲就是一气周流。如果详细一点说,就是黄元御一直讲的本气为病。他认为外邪和自身正气这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患者来讲,真正引起疾病的还是自身正气,本气为主,外邪只是助缘、诱因而已。《黄帝内经》里面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他的理论基础。本气,就是自身的正气,我们经常讲一气周流,土枢四象,中气为枢纽。中土这股气,脾土就是己土,胃土就是戊土,己土左升,戊土右降,中土这一气在中焦这么一斡旋一升降,转起来了,成为一气,这就是他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结构模型实际上来源于《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这种观念。人主要是人自身的正气,后天的饮食,经中焦消磨,化为气血,这就是说为什么中焦是一气的根基、来源。后天的一气,气血都是从每天的饮食,都是从脾胃来的,所以它是一个中枢。由此来说气血,气血也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这一气呢,血升为阳变成气,气降为阴变成血,他们都是来源于中土的化生,中土脾胃化生气血。实际上一个人血虚的时候,你给他补血的同时要温运中土,加强左路升的这个力量,可见中土脾胃的重要性。

一个人,脾经之气足了,整个人的生命力也就会提升上来,这对我们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好了,缪希雍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各位休息一下,我也要去拿个资生丸来嚼嚼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