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科技常识》【1】
。
在这个科技的时代之中,了解科技,准备未来。
编辑推荐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途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多更新的载体。同时,科学技术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必将绽放出更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进而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更多、更好的贡献。
今天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是科技的中国,今天的经济是靠科技发展的经济,今天的人类是靠科技生存和发展的人类,因此,我们要学习科技常识、了解科技常识、掌握科技常识、运用科技常识。
内容简介
《一口气读懂科技常识》共分为七章:科技基础、农业科技、工业科技、生物生命科技、航空航天科技、信息网络科技、能源环保科技。本书从书本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出发,力求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希望您可以从本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提高能力
前言科技基础篇科学与技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主要分为哪几类?科技有哪些重要的社会作用?中国有哪五大科学技术奖?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经历了哪几次科技革命?四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古代有哪四大发明?农业科技篇什么是农业科技?什么是三色农业?什么是精准农业?什么是生态农业?什么是都市农业?什么是观光农业?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持续农业?什么是特色农业?水车是怎样一种灌溉工具?农用拖拉机的发展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播种机是谁发明的?农药的发明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尤斯图斯·冯·李比希为什么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温室栽培是怎样一种栽培技术?什么样的食品才能叫“绿色食品”?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工业科技篇什么是工场手工业?什么是机器大工业?第一台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吗?瓦特是如何发明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的?富尔顿是如何发明汽船的?史蒂芬逊为什么被誉为“火车之父”?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机是谁发明的?什么是电气化铁路?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哪国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地铁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是哪一条?什么叫智能交通系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电车是一种怎样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发明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世界上第一艘潜艇是谁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是谁制造的?生物生命科技篇什么是基因?什么是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有哪些应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是怎么来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什么是细胞工程?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什么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有哪些好处?世界上最早的克隆羊诞生于什么时候?克隆技术有哪些弊端?指纹是如何形成的?指纹有哪些用途?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怎样饮奶才算科学?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是如何被发现的?使用抗生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是生物制药?生物进化论是谁提出的?谁是世界上最早的试管婴儿?做试管婴儿适用于哪些人群?艾滋病是怎么来的?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关于艾滋病的传播有哪些误区?艾滋病有哪些预防措施?什么是癌症?癌症有哪些预防措施?预防癌症的食物有哪些?什么是人造器官?什么是仿生学?航空航天科技篇什么是航天器?什么是载人航天器?什么是人造卫星?什么是宇宙飞船?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哪一艘?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飞机是一种怎样的飞行器?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谁制造的?超音速飞机是如何产生强大推力的?什么是太阳能飞机?中国第一架太阳能飞机是什么时候研制成功的?宇宙飞船与航天飞机有什么区别?什么是运载火箭?什么是空间站?什么是国际空间站?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是哪个国家发射的?我国在空间站发射方面具有怎样的前景?“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怎么来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信息网络科技篇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驿站?邮政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电信?电报是谁发明的?电话的发明者到底是谁?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谁发明的?无线电广播的发展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哪几类?信息高速公路是一条什么样的“公路”?什么叫数字图书馆?什么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为什么如此盛行?网上购物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什么是电子政务?什么是网上银行?什么是网上书店?什么是电子邮件?什么是电子邮件炸弹?信用卡是怎么来的?什么叫遥感技术?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叫GPS全球定位系统?雷达是一种什么仪器?能源环保科技篇什么是传统能源?我国古代的煤炭开采情况是怎样的?煤炭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如何生成的?天然气是怎样一种能源?新能源包括哪些种类?地热资源有哪些用途?什么是生物质能?什么是太阳能电站?我国核电站的建设情况是怎样的?世界各国的水电站建设情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预防和控制城市热岛效应?什么是光污染?如何预防和控制光污染?如何预防和控制室内放射性污染?什么是电磁污染?电磁污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或减少电磁污染?什么是生态住宅?
前言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技呢?
其实,我们可以将科技分为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科学”是一个舶来之词,是由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其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面大大拓宽,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技包含着科学与技术两个概念,二者虽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实际应用,是科学与生产的中介桥梁,可以说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毫无实际意义和价值。技术对科学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范围,技术还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古今历史,横看中外舞台,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人类历史上每一项成就,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途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多更新的载体。同时,科学技术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必将绽放出更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进而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更多、更好的贡献。
今天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是科技的中国,今天的经济是靠科技发展的经济,今天的金钱是科技含量百分之百的金钱,今天的人类是靠科技生存和发展的人类,因此,我们要学习科技常识、了解科技常识、掌握科技常识、运用科技常识。
本书共分为七章:科技基础;农业科技;工业科技;生物生命科技;航空航天科技;信息网络科技;能源环保科技。本书从书本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出发,力求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希望您可以从本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提高能力。
由于编者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科技基础篇
科学与技术有什么不同?
迄今为止,科学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每一种定义都只是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不可能的,科学只是一种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是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可知的认识,这种知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很可能被推翻,因此科学不等同于真理。科学只能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并且是一项成果的、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科学主要包含5个方面的内涵:①科学是一种知识;②科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③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④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
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技术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和功能不同:科学是反映和认识客观的过程,而技术则是要有所发明、实现发明的手段。
(2)解决的问题和结构不同:科学旨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因而要解释因果性和揭示可能性,而技术则关心“做什么”、“怎么做”,因而要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科学强调客观,是理性认识,而技术则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实践认识。
(3)研究过程和方法不同:科学主要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到理论,多采取抽象、概括、分析等方法,需要再现客体,而技术则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从理论到经验,多采取想象、综合等方法,需要建构客体;科学是要穷根究底,技术则是力求达到目的;在实践方式上,科学主要是实验,是证伪,而技术则是试验,是选优。
(4)衡量标准不同:科学讲是非,要求符合实际,技术讲优劣,具有功利性。
当然,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还有很多,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但二者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二者的区别也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回顾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的演变,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论断的必然性和深刻性。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从此机器大工业出现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起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又一次实现了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日益密切,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发展模式仍居于主导地位的同时,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中叶到今天,以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从而使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质的飞跃,它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感触当代,亦或是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都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科学技术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生产者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如,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从品种的改良到土壤的改良,从化肥、农药的发明到农业机械的不断改进,处处体现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对提高生产力的主导作用。
(2)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与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3)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及规模。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器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据不完全统计,在发达国家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了20世纪末已经上升至75%以上。
人类跨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就更加突出了。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谁能抢占高新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主动权。
科学技术主要分为哪几类?
科技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现代科技
当代科技革命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它在全球的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开始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及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
(2)生命科学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使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学技术是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秘密的主要途径,而且它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宇宙,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宇宙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在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新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
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科技有哪些重要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从经济、军事、政治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讲,科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就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的发展,它的作用远远超过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2)科技是军事上的战斗力。当今的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共识和一致选择。
(3)科技是政治上的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4)科技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但如果对科学技术使用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环境问题。
中国有哪五大科学技术奖?
为了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或组织,2000年,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或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
这5个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2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3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2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或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在遗嘱中,诺贝尔提出,将其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来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将毕生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炸药的研究上,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而且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诺贝尔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1900年6月,瑞典政府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之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其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为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都是在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在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逝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时,人们就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到今天。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经历了哪几次科技革命?
(1)4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资本;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相继确立和发展。
条件: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
条件:科学理论有了重大突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具备了科技发展所要求的物质条件;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
④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后期,这是一次几乎渗透于世界各个角落的科技革命。
条件: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整合,形成系统生物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技术等学科体系,将导致的是转化医学、生物工业的产业革命。
(2)四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在棉纺织业、采煤、冶金等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生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操作;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机器动力,人类历史从此进入蒸汽时代;运输工具出现更新,如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布拉策号”。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西门子发明了有轨电车;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新,如卡尔·本茨发明了三轮汽车,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和使用,如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随之建立起来。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④第四次科技革命: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形成的是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革命,将带来的是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四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人类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③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等不良状况开始出现。
④从国际关系方面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掠夺,从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从生产力方面来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出现和加剧。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出现了国际性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从国际关系方面来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西方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从而使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④从文化角度来看,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不断上升,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前人们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人们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类跨入信息时代。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调整;科技竞争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中心,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④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⑤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等。
(4)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②知识成为生产力,人类迈入知识经济时代。
③“地球村”的概念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中国古代有哪四大发明?
所谓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4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的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后来为很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到西方,从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指南针是用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它的前身是司南。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总是指向地理的南极,人们利用这一性能就可以辨别方向。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行军作战等方面。
火药主要由硝石、硫黄和木炭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由于当时人们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故而将其命名为“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又经过多次实践,最终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期,魏国有个技师叫马钧,他用纸包火药的方法研制出了娱乐用的“爆仗”,从而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唐朝末期,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
大约在商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竹片和木片代替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非常笨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西汉时期,在宫廷贵族内部开始采用缣帛或绵纸写字,这种材料不但便于书写,而且比简牍写得多,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不过价格十分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书写方便而又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造出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这才使得纸成为了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虽然大家普遍认同蔡伦是纸的发明者,但考古专家目前已经找到了更早的纸,因此,蔡伦有可能不是最早发明纸的人。
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过宋仁宗时期毕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并经由蒙古人传到了欧洲,因此后人把毕升称为印刷术的始祖。毕生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刻字工人。公元1004~1048年间,毕生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制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照文章内容,将字按顺序排好,放在一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以后,将活字取下,下次还可以继续使用。
当然,我国古代的发明并不仅限于这四个,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发明,因此应该将“四大发明”正名为“四大古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