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手术一周顺利出院,长海医院完成沪上首例成人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
日前,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完成沪上首例成人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一周后,患者便顺利出院。
记者了解到,该患者因心慌、胸闷来到长海医院就诊,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郭志福教授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并为其制定了药物治疗方案。经过一周的口服药物治疗,患者的室性早搏显著好转,但超声心动图提示该患者的心脏存在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引起患者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综合判断后,郭志福建议该患者接受经导管微创介入手术来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巧合的是,近期,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恰逢开展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
“使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进行房间隔缺损的治疗,从远期效果来看,不仅可避免体内金属残留,还可减少潜在的心脏结构磨蚀和金属镍过敏的风险。”结合患者缺损的解剖形态特征,郭志福认为,该名患者符合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适应症。
征得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后,微创手术由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秦永文及其团队共同完成。
手术期间,秦永文教授在其腿部切了一个仅5毫米的小切口,送入一根细细的导管,通过此导管经生物可吸收封堵器送入患者的心脏。
由于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在X线透视下较难识别,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凭借丰富的经验与默契的配合,仅花半小时手术就顺利完成。术后6小时患者便下床正常活动。
观察期间,患者的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封堵器位置正确,房间隔缺损被完全治愈,一周后患者顺利出院。
据了解,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很多高龄患者需要进行房间隔穿刺等操作,但一旦体内存在金属封堵器,便会增加操作难度,甚至无法进行。
生物可吸收封堵器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办法。现有的实验结果证实,此次为患者植入的MemoSorb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在植入体内一年基本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缺损部位就会被自身的心肌组织所替代,因此不影响这类患者后期的其他房间隔穿刺等操作。
专家称,“介入无植入”也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一大发展趋势。
作者:白进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