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冯梦龙题诗解冤结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一生很不得意。他五十七岁时,才考取贡生;六十一岁,被派到福建一个叫寿宁的小县当知县。
相传,寿宁县有东西相邻两村,因长期不和,曾多次发生械斗,怨仇越结越深。冯梦龙到任不久,两村又发生了一起耕牛斗殴事件。东村李家耕牛被西村张家耕牛顶死,张家耕牛也受了重伤。为此,两村村民在村长率领下,来到县衙门打官司。他们各自咬定对方蓄意挑引耕牛打架,
要对方赔偿损失。县吏和衙役都为新上任的知县大人捏一把汗,如若判处不善,只消一方不服,就会挑起一场新的械斗,造成新的伤亡,而新任知县大人的乌纱帽也就戴不牢了。
冯梦龙到任后,对两村长期失和也有所闻,而且早就想为他们排仇解怨,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如今,见他们找上门来,就马上升堂审案。冯梦龙先传两家牧童,他以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平易近人的和蔼态度,很快便解除了两人的顾虑,搞清了牛斗的真实情况;随即传讯了两家牛主,证实牧童讲述属实,请来两村父老,历述两村械斗经过和惨痛恶果;最后,提笔写下了十六个字的判决书:
两牛相斗,一死一生,死者同食,生者同耕。
冯梦龙当众朗诵宣判后,又作了补充说明:本官已经査清,李、张两家耕牛夙有积怨,两家牧童每晚放牧归来送牛入圈后,都要在两村交界的大榕树下碰头,商定第二天放牧地点,互相避让,不让两牛相遇。这次发生牛斗,实因李家牧童放牧归来,得知母病,急忙回家探视,未及商议放牧地点。次日放牧时,不巧两牛在路口相遇而斗,此事并非某村某人蓄意制造。随即,冯梦龙又历数两村械斗事件,给村民带来的不幸和损失。冯梦龙以知县大人的身份进行调解,奉劝两村解冤去隙,永修和睦。
冯梦龙这番入情入理的开导,使两村男女老少深为感动,特别是在械斗中受伤的残废人和丧失亲人的老父老母、孤儿寡妇,更是由低声抽泣转为嚎啕大哭;两村血气方刚的莽撞青年,也都一个个低下头,放下了手中的刀叉棍棒;两村村长满脸羞愧,索回了状子。
从此,东西两村化积怨为友好,和睦相处,不再发生争端了。大家都说:这都是冯大人做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