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函谷关,为什么到汉末就基本丧失了作用?
先秦时代的函谷关,东临弘农河,南北两翼分别为秦岭和黄河,是个险隘。关东军要么就别走崤函通道;一定要走,那就必须要从函谷关过。
想绕开函谷关,比如从函谷关关口旁边的土坡上翻过去,是绝无可能的。
为什么绕不过去呢?
因为当时的函谷关是建在了一道稠桑塬中的一条裂缝里面,这条稠桑塬的高度非常高,四周峭壁陡立,塬上遍布原始森林。
并且秦军依山傍河,在塬前修筑了城墙。任你是小股部队,还是携带着辎重的大部队,都别想从关隘附近的塬体上翻过去。
▼秦函谷关复原模样。
图中对地形的描述很清晰:函谷关口两边都是稠桑塬,秦军在山塬裂缝中修筑城池、城墙。
关东六国欲讨伐秦,必须先渡河,然后才能扣关。即使打进了关,还要经过十五公里长的函谷道,行军风险极大。
正因为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从春秋时期开始,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东和关中政权无论谁占函谷关,谁就对对方有战略性优势。
最早的时候,晋国曾派军队驻守此地,以遏制秦国向东的扩张。秦军想尽办法,都无法越过函谷关。
后来晋国衰落,赵魏韩三家分晋,而瓜分了此地的魏、韩两国又打不过秦国虎狼之师,导致函谷关被秦人夺去,以致使函谷关成为秦国后来进可攻,退可守,不断蹂躏关东六国的前沿跳板。
那么,如此险峻的函谷关,为什么从汉朝开始就丧失了防御作用呢?
这是因为汉朝统一全国后,无论关中,还是关东,都是汉土。且当时天下承平日久,即便偶有战争,也都是对外的。老百姓已经不知道内战是什么概念了。
因而,函谷关的军事防御价值在统治者心里就大大降低了。
这种社会性的变化,就好比我们现在看古代的城池、关隘一样,我们只会把它们看作是旅游景点,并不在意它们原来的军事意义。
在这种大背景下,加之其它因素影响,汉武帝时期,武帝把函谷关向东挪了三百里。在洛阳的新安县另建新函谷关。而原来的秦函谷关就改成了弘农县城。
正是由于汉武帝这次迁址,秦朝的函谷关被彻底玩废了。
为啥呢?看图。
秦函谷关往东,有两条崤道可以到洛阳,汉函谷关只是设在北崤道上,如果关东军想西进关中,根本不用经过新安县新建的汉函谷关,直接从宜阳县的南崤道便可以绕过去。
新莽末年赤眉军攻入关中,就是这么兵分两路直接绕过了汉函谷关,会师于弘农县(也就是原来的秦函谷关)。而由于秦函谷关早就改成了县城,防御形同虚设,所以赤眉军便轻轻松松地攻破秦函谷关,进入到关中。
东汉建立后,吸取教训,考虑到天下统一也不能忘了国防建设,便秦函谷关开始重建。
但一方面,东汉离先秦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时间,关隘附近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变。比秦函谷关的塬壁原先是贴着黄河走的,不留一点空隙。但到了东汉,由于黄河河道不断下切,导致黄河水位也随之不断降低,原先紧贴着塬体的河道就裸露了出来,变成了一片河滩。而这个河滩的出现就导致秦函谷关的天险地形不复存在,关东军队再来,直接从河滩上饶过去就行,不用再打函谷关了。
另外稠桑塬上的森林由于常年砍伐过度,使得原体之上变成了秃瓢。没了原始森林,秦函谷关防御体系也变得脆弱不堪。关东军只要攻破城墙,从塬体上可以直接爬过去。
因而到了东汉末年,曹操征伐关中时,他考虑到秦函谷关形同虚设,就干脆下令,让许褚在秦函谷关以北十里处,也就是黄河水位下降之后留出的河滩上凿建新路,并在那里建立新关城,史称魏函谷关。
而原先的秦函谷关,就直接废弃了,其军事意义被新建的潼关所取代。
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因为当时函谷关失去了作用,曹操便始设潼关以预防关西军骚扰关东。
最早的潼关和秦函谷关一样,依山傍水,北面是黄河,西面是潼河,在两条河水中间夹着一道山塬,宽两公里,高七百米,由于塬体常年被河水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塬体的北面与秦函谷关一样,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而过,没有任何空隙,使得每个经崤函通道到关中的人,都必须先上到塬体才能继续向西。
而要登上塬体,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这条路叫作黄巷坂。
这个黄巷坂和秦函谷关的函谷道一样,宽仅数米,地势严峻。守军只要用极少的人就能抵挡对方的千军万马。(函谷关道在秦函谷关的西面,黄巷坂在潼关的东面)
可以说,仅从防御意义而言,潼关完全取代了秦函谷关。
不过潼关和秦函谷关一样,汉末曹操始建潼关时,黄河也是紧贴着潼关塬体走的,关东军要想通过潼关,就只能先登上塬体才能过关。但随着黄河不断冲刷河道,使得潼关北面的黄河河床也不断下降。因而到了隋朝时期,潼关北面也出现了一片裸露出来的黄河河滩,这就导致潼关的山垣天险不在。
所以到了唐朝时,唐朝就只得将潼关从塬上移出,搬到了河滩上。
而当唐朝将潼关从山塬上搬到了河滩后,旧潼关随之作废。但是塬体下方的路还在,可供敌军行进。为了把这个口子堵住,唐朝在塬体下方修筑了十二个关隘,被称作“十二连城”。
这十二个关隘,平时由官兵驻守,禁止普通老百姓通过。因而这条路也被称为“禁沟”。
本来,唐潼关加禁沟,潼关的防御体系是没毛病的。但是到了唐朝后期,由于腐败,朝廷居然不在十二连城处设防,这就导致黄巢起义军直接从汉潼关的塬上绕到了设在河滩上的唐潼关的背后,前后夹击攻破了潼关。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了,黄巢之所以能攻破潼关,不是潼关不起作用,而是唐朝守军太废柴。
猪队友,给他们再好的关隘都守不住。
神一般的队友,即便偶有漏洞也不怕。
事实上,潼关得天独厚的防御,放在全国都是拔尖的。如果连潼关都守不住,别的关隘就更守不住了。
综合来说,秦函谷关和汉唐潼关可以视做是继承关系。秦函谷关因为种种原因,早在汉朝就形同虚设了。到了唐朝时,魏函谷关虽然偶尔还有点用。但关中的防御重点一直在潼关。至于黄巢能攻破潼关,这跟潼关本身没关系。是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