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江西最美的古镇,隐藏着中国瓷器领先世界千年的秘密!
皇室御品·宫廷私珍
收藏资讯平台
公元1712年,即康熙五十一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写了一封万言信给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正是这封跨越大西洋的信,改写了西方陶瓷史。
在信中,他写道:
“制瓷原料是由叫做白不子和高岭的两种土合成的……精瓷之所以密实, 完全是因为含有高岭土。高岭土可比作瓷器的神经......”
殷绪弘给奧日神父的信
从此,欧洲人逐渐掌握了制瓷秘诀——高岭土。
那么,高岭土是什么?为何能使瓷器洁白如玉?它是如何传往欧洲的?
11月7日,宁大艺术品班的同学们采风高岭土源头瑶里古镇,看瓷土,赏风景,尽览千年瓷器风雅。本期,我们就来回顾下制瓷秘宝,高岭土的千年往事。
01|瑶里古镇与高岭土
瑶里古镇,位于景德镇东郊,最为上等的制瓷原料高岭土便产自这里。公园1869年,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根把高岭土音译为“kaolin”,一个新的英文单词。
自从有了高岭土,陶瓷的质量工艺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瑶里与高岭村成了人们心目中瓷的故乡。
早在唐代中叶,这里的陶瓷产业就非常发达了。上千年的制瓷岁月,漫山遍野都是瓷窑,因此称为“窑里”。直到20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的“窑”字才改成了“瑶池”的“瑶”字。
瑶里之所以成为“瓷之源”,与它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是分不开的。国内外陶瓷行业在制作坯胎时,有一种必备的原料,就是高岭土。而高岭土正是以瑶里的一座盛产瓷土的矿山——高岭命名的。
据说也正是因为有了高岭土,才让景德镇的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烧制出中国人理想的美学意境。
清朝有一句诗叫做“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意思是说这种陶瓷实在太薄,既怕被一阵风吹走,又怕被太阳晒化了,足见胎体之薄薄。
清 乾隆 甜白番莲纹碗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明 永乐 甜白釉莲纹梅瓶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高岭土,青花、高温颜色釉等工艺得以实现,绚烂缤纷的彩瓷世界得以诞生。
那么,高岭土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
02|高岭土为何能使瓷器更薄、更美?
高岭土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很高,使瓷胎可以耐受1280-1300℃的高温。这样使得青花、高温颜色釉等工艺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高岭土还提高了陶瓷的坚韧性,减少瓷器变形。高岭土由于含A1203约35%,掺进瓷石制胎,能提高瓷胎中的铝氧,使制品的烧成范围增宽,减少变形,从而提高了成品率。所以从元代开始,景德镇陶工无论使用上层或下层瓷石制胎均需加入部分高岭土。
此外,高岭土还降低了瓷器的成本:瓷石为石质原料,采掘困难且需经长时间的粉碎才能使用;而高岭土为土质原料,仅需淘洗即可使用。随着土质原料的引进,瓷器的成本必然降低。
古淘洗槽
淘洗池
高岭古道
如果说适宜于制造瓷器的单一的瓷石(上层瓷石)在南宋后期濒临枯竭,曾经使景德镇窑业发生过巨大危机的话,那么到元代由于高岭土的引进,则使这个行业转危为安而再度繁荣了。因此,高岭土的使用是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标志。
03|法国传教士驻扎景德镇,
高岭土秘方传到欧洲。
中国瓷器外销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当元代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在欧洲甫一出现,便成为上流社会追逐的目标。昂贵的价格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
1607年,法国皇太子用中国的瓷碗喝汤,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法国国王为了讨好他的宠姬旁帕多夫人,专门在凡尔赛宫修建了一座托里阿诺瓷器宫,用来陈列中国青花瓷。
据不完全统计,18世纪的100年间,至少有6000万件中国瓷器销往欧洲,巨大的贸易逆差导致欧洲各国皇室金银大量外流。为此,欧洲各国不得不谋求“自力更生”,竭尽一切能事仿造中国瓷器以减轻国库负担。
1712年,佩里·昂特雷科莱的传教士来到景德镇,花了7年时间终于弄到“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以及全套烧造工艺,彻底破解了这个困扰欧洲的千年谜团。
佩里·昂特雷科莱(1664—1741),汉名殷弘绪,历经康、雍、乾三朝,凡40余年。1709年,殷弘绪通过曾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建立“郎窑”烧造贺寿御瓷的江西巡抚郎廷极的私人关系,进贡朝廷一批法国葡萄酒获取天子信任,终于在官方庇护下,得以常驻景德镇,自由进出大小陶瓷作坊,观察了解窑场各道工序。
郎廷极
殷弘绪
他发现,景德镇瓷器之所以“声如磬,颜如玉”,关键在于其坯土的配方与众不同。
康熙五十一年(1712),殷弘绪将其在景德镇获得的瓷器制作流程整理出一封万言信,连同搜集到的原材料样品,打包寄给了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
这封信从陶瓷原料的选配说起:“制瓷原料是由叫做白不子和高岭的两种土合成的……精瓷之所以密实, 完全是因为含有高岭土。高岭土可比作瓷器的神经。”
10年后,殷弘绪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发出第二封信,对之前的报告作了17条补充,对金彩、色釉瓷、紫金釉、龙泉瓷、黑釉、红釉、窑变等技术特点和制作要领作了详尽破解。
自此,欧洲瓷界茅塞顿开,纷纷参照所公布的方法烧制“中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