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伤逝》|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人的存在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属性,与之对应,人存在的也有三重需要,即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的自然存在需要,包括爱、归属、友谊、社交等的社会性的需要,包括自尊、自信、自爱、自立等的心理需要。自然存在是社会存在、精神存在的前提。
有需要就渴望得到满足,然而并非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人的存在就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境,这些困境以对立的两个方面出现,当对立的双方不可调和,人生难免以悲剧收场。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青年男女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关于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按照鲁迅先生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的观点,二人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是一出缘于生存困境的悲剧。
人之自然存在的偶然性隐含悲剧因素
找到一份挚爱,长相厮守直到终老,本无可厚非。涓生或子君定如此认为, 没有失业——失去存活的经济保障,他们或许会幸福的生活下去。就涓生而言,失业是偶然发生在他的生活中的,找工作屡屡受挫也是预料之外的,子君的死一样是出乎预料的。
这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将他们的爱情逼上了绝路:子君跟父亲回家已经宣告他们爱情的落幕,而子君的死却正式宣布他们的爱情的灭亡。
可以设想,如果子君没有死,没有嫁人,他们有可能再次复合。可子君终究是死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只有被迫结束了。这一切,与人之自然存在的偶然性有很大关系。
肉体生命的存在是爱情得以进行的基础
当涓生与子君决定同居时,二人肉体生命是存在的,也有物质基础作保证。那时,涓生还在局里上班,有一份收入,至少吃饭问题可以保证,甚至还可以买些不知名的花草,买只宠物狗,买几只饲油鸡。吃的食物也比会馆里好得多了。
这一切,在涓生看来是那样的幸福,尤其是晚上回忆往昔的时光,谈论文学或理想的日子,按涓生的话说“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幸福的夜呵” !
幸福时光总是短暂的,改变这一切的转折点应从涓生被局里辞退开始。面对涓生的失业,子君尽管也觉着“这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我们……”。可字里行间早已看出子君的恐慌,看出她的担忧。
拟写广告,给出版社写信,不得不把书案上的香油瓶、醋碟推开。可见涓生与子君居住环境的窘迫,要翻译书籍、写信,竟连一张书桌也没有,更别说书房了。这里隐约看见涓生所谓“新路”将是如何的艰难。
外来的打击着实振作了他们的精神,却也将他们的生存拖向困境。广告没有立即见效,翻译书也不能立即成品,而且苦于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终于过上了“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的日子。
后来连吃饭问题也让涓生苦恼了,菜是冷的,分量也不够,饲油鸡也只有杀了吃掉,阿随也只有扔掉,子君的精神明显差了许多。脸上现出凄惨的神色,让涓生也觉得吃惊的神色。
当人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总会怀疑爱情或者其他诸如理想之类的必要性。在困境中的涓生也一样,尽管他不否认先前的时光是那样的幸福,在通俗图书馆回避子君的日子,涓生开始思索了,“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忽略了。”
当面对子君的怨色,恐怖的神色,涓生终于做出了决定,在他看来是为了“免得一同灭亡”的决定,或许这样,子君就“可以无所顾虑,奋勇直前了”。
子君沉默的接受了一切,尽管想再次在涓生的眼里得到确证,或者希望涓生的挽留,不过,涓生给予子君的只是回避,离开。至此,他们已算是决定结束这份爱情了。
悲剧的是子君死了,是在离开涓生后死的。如果没有离开,或者也不至于死。但生存的困境,于涓生而言,只有子君的离开才是最合适,不过他或者没有想到子君的离开,竟成了离世。
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是五四青年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五四式青年的标志。就这一点而言,新思想、新文化的引入,对国人的影响深远。现在,男女青年不会再经历涓生、子君的苦,为了自己的恋爱、为了自己的婚姻,不需要跟父母断绝关系,也不会受到世人的冷眼和蔑视。
导致涓生子君爱情破灭,家庭破裂,甚至死亡,主要还是经济问题,也就是保障肉体生命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子君的家庭观,再次是涓生文人式的爱情观。
涓生、子君有勇气跟父母断绝关系,有勇气和亲友绝交,有勇气面对世人的冷眼,但是,面对失去工作后,没有收入的经济难题,他们对退缩了。
涓生想到“穷则独善其身”,想要子君离开自己,甚至想到子君的死,可是又不敢直接说。组建小家庭后,子君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不再看书学习,只关心油盐柴米,被涓生所厌烦。
恋爱是容易的,也是浪漫的,因为无需考虑经济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聊聊文学艺术、聊聊哲学。结婚成家后,却非如此,许多婚姻实则败给了现实的生活。
婚后,夫妻间还能聊一聊家庭事务意外的事,像恋爱的时候一样,还能像知己一样,或许这才是现代人婚后直接面临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