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活人进行心肺复苏,如何避免?

你可能不爽的说,难道要给死人做心肺复苏?通俗一点说,还真是的。

你看,有呼吸心跳叫活人,对吧?

没有呼吸心跳,能叫活人吗?

是的,心肺复苏是针对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的心脏骤停者实施的技能,是真正的“起死回生”之术。

也就是说,那些对活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施救者,没有准确判断出患者是否真的心脏骤停。

那如何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心脏骤停呢?

对普通人来说,你只需要判断两点:

1. 拍双肩,大声喊叫,看看他是否睁眼、说话、呻吟和手脚活动,如果没有就是没有反应。

2. 你俯下身,观察其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运动,观察5-10秒钟。

如果有正常呼吸,那就是活的;

如果没有呼吸或仅濒死喘息(一种张口样、时间间隔较长的呼吸状态),那就可以认为心脏骤停,需要心肺复苏。

急救指南不推荐普通人去判断患者脉搏。

如果你是专业医护人员,你除了判断反应之外,你还可以在判断呼吸的同时,触摸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也要注意用足够的5-10秒钟的时间。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仅濒死喘息)没有脉搏,就开始心肺复苏。

好像也不难啊,为什么有时新闻里看到即使专业医疗人员也会在现场给活人做心肺复苏呢?

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现场环境下,专业人员离开了常见的工作环境,紧急状态下,可能也会慌了神,直接略过呼吸脉搏评估,上手就按压了,操之过急。这也暴露日常训练不足,需要加强模拟训练,有老师指导反馈效果更佳。

2. 他们判断了呼吸脉搏,但所用的时间太短,一摸一看,就急着按压。所以一定用足5-10秒钟的时间,才减少误判机会。

3. 他们判断脉搏的时候,手指位置偏移,放到胸锁乳突肌上去了,自然摸不到脉搏。当然,也有些特殊情况,例如患者肥胖脖子短粗或者休克血压低状态,颈动脉搏动也很难触及。所以结合呼吸判断就非常必要了。

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那万一哈,万一我作为一个专业医疗人员判断错了,给活人做了心肺复苏,那真的好尴尬,很丢人,我应该怎么尽量避免呢?

首先,作为专业从医人员,定期进行有效的模拟训练非常必要,每一次训练都是技能和信心的提高,有助于你在危急现场做出正确反应。

再者,就算你给活人做了心肺复苏,你要知道真正胸外按压是没那么舒服的,这种按压会使得患者挣扎、手脚活动、抗拒或者发出呻吟,这时你应该第一时间意识到,是不是判断错了?重新判断一次他的反应呼吸脉搏,再决定下一步措施。

所以说,漏了判断或者判断错了不奇怪,但按压导致患者挣扎,再按压再挣扎,你不停下来重新评估反应呼吸脉搏,就是很不应该的事情了。后者在医院里发生的话,护士长和科主任就要被打板子,因为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培训机会。后者如果是发生在大街上,大家也只能是一句中立评价,“精神可嘉,能力有待提高”,千万别冠以“最美.....”,免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这类“精神可嘉、急救方法错误”的事件,时有发生,也经常被正能量感召的大媒体广泛传播,实际错误急救方式也被裹挟着灌到大众的脑海里,成为他们现场急救的第一反应,例如晕倒掐人中、癫痫发作塞手指、昏迷了被塞药、一言不合就心肺复苏,你们有测量过倒地者的心理阴影面积吗?如果你有心看看很多被心肺复苏“救活”的正能量报道,患者往往1-2天就出院了。一个心脏骤停患者,医生会允许他这么短时间出院吗?

对了,夜鹰,你刚才说的癫痫大发作,在地上抽搐,很吓人的,怎么区分癫痫发作的抽搐和心脏骤停之后的抽搐呢?

是的,当你在现场看到有人倒地全身抽搐的时候,他可能有呼吸屏气动作,显得呼吸不规则,此时单靠反应呼吸两个指标,难以迅速鉴别是否心脏骤停。你可以等等,让他安全、安静的抽一会儿,绝大部分癫痫抽搐都会在5分钟内终止,不抽搐的时候,你再观察反应呼吸,有呼吸就是癫痫发作或者小朋友可能的热性惊厥。没有呼吸就是心脏骤停,此时进行心肺复苏也不迟(全身抽搐时,胸外按压很硬,按不动,效果差,也容易损伤)。

当然,你如果是专业人员,可以在其抽搐时触摸颈动脉搏动,尽早判断他是否心脏骤停。

最后也提醒一下同行们,注意对你们的胸外按压速度进行计时,并经常练习,你看这样快速的按压(180-200次/分钟),也会影响深度和回弹,在反馈装置的评价上会是很低的分数。

最后的模拟按压得分如下

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才是我们面对急救的郑重态度

毕竟我们是以救命扶伤的名义

共勉

学习急救,关注夜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