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少年杜甫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徐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712-770)是一名忧国忧民、中晚年辗转流离具多病的诗人形象,事实上,童年时代的杜甫也是“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的:千回“的敏捷少年。
杜甫出身于一个有悠久的官僚传统的家庭,不过到他生第大,祖上曾经和最者通婚,不承袭下来年非荣耀,而是众多人丁在武氏来看,杜甫幼年和少年时明仍然算是在一尔家庭环境中,不仅接受到了良好级的艺术表演。
在杜甫的各类传记中,包括BBC抬摄的(杜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纪录片中都讲了这样一个事件;因母亲早逝,杜甫幼年时有一时期寄养在洛阳姑母家中。有一回,杜甫和”姑母悉心照顾,还请来女巫为孩子表弟(姑母之子)均染病,们治病,女巫建议把孩子放在厅堂旁边柱子的东有角,这个姑母位置古利,对养病有利,这个位置本来是表弟的地方,却交换位置把杜甫放在这里,结果杜甫病愈,表弟却病死这个故事记录在姑母去世时杜甫为她所写的墓志铭中。可
见,他在姑母家一定受到了很好的照料。
杜甫青少年的成长时代正值“开元全盛日”。公元717年(开元五年),杜甫随家人寄居郾城,在这里,杜甫有机会看到了公孙大娘的舞剑技艺:“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在六岁杜甫的眼中,周边的观众好像山围绕着一片空场,戎装的公孙大娘出现,周边紧张而寂静。等到她一起舞把这紧张的局面冲破时,人群仿佛被她牵到一个激烈而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这次观赏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他看见一个女子的身躯创造出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他的视线展开了,他呼吸到外界新鲜而健康的空北自气。”冯至在《杜甫传》中写道。渐渐地,这名少年成长得敏捷而矫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七岁一开始学习作诗时,杜甫就写了一首吟咏凤凰的诗作,可见少年杜甫精神世界的昂扬和积极。九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临摹虞世南的字,逐渐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后来回忆自已这段生活时他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
日上树能千回。
在发展到极盛的洛阳,杜甫和同龄男孩一样健如小牛犊,他能灵巧地攀上果树摘果子,快乐而又自信。除了公孙大娘外,杜甫这一时期还观瞻过另一名艺术家的演出,那就是著名音乐家李龟年的歌唱。杜甫的诗文逐渐在洛阳显露头角,洛阳名士如崔尚、魏启心见了他的作品都为之惊奇并大加赞赏。公元724年11月,唐玄宗率领百官又到了洛阳,杜甫在这时被当地的名上援引,时常出入于精通音律的岐王李范与玄宗宠臣崔涤的邸宅。就是在这些场合,杜甫一再近距离欣赏当时最负盛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的歌声。美妙的歌声一定深深印迹在杜甫心中,直到几十年后历经辗转流离在江南再逢李龟年,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 《江南逢李龟年》。
这名少年健康活泼,更不可忽视的是他非凡的学力。除了有机会接触高等艺术演出和与普通男孩一 样玩闹,健康活泼的杜甫在这一时期最专注的事情是读书。南京大学教授莫砺在《杜甫评传》一书中写道,人们在比较李杜之异时,总是强调李白的天才和杜甫的学力,其实两人都是既才高八斗又学富五车的。当然,比起才气来杜甫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学力。杜甫读书广博精深,“读书破万卷"是他的自负之言,“群书万卷常暗诵"虽是他对友人的称扬,其实也可以看作他的夫子之道。博览群书使得诗人对前代的文学成果和学术有全面的理解,这些从杜诗善用典故上也能看出来。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杜甫孜孜不倦刻苦攻读,才为他后来成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