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来了!
我在青岛大剧院的公交站等车。三月份的青岛是旅游的淡季,再加上这里离市中心又远,好几路车都经过这里,但是只有我一个人在等车。
远远地看到有公交过来,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我要坐的车。怕错过了,我早早地从座位上起身,向前走了两步。司机看到有人要坐车,就开始减速。当我能看清楚车辆的号码时,发现它不是我要坐的车,此时,车已经停下了,并把上车门打开。我很尴尬地扭头回到座位。我隐约看到司机很不高兴的样子,瞥了我一眼,关门走了。
司机比较烦的一件事,就是无谓地停车。所以,他们有时候会问一下车上的乘客,下一站是否有人下车。如果没人下车,也没人上车,就直接开走了。这能节省下一些时间,累积起来,自己这趟出车就能更快交班。而我这一站,好不容易车上没有人下车,车下还有个捣乱的。
造成误解的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我在公交减速之前没有办法看清公交号码。设计心理学中,就“看到”这个过程会经历视觉搜索、发现、分辨、识别、确认和记忆搜索六个阶段。我的问题出现在分辨这个阶段,就是你能发现公交号码,但是却无法看清楚具体的数字。辨别需要视网膜的椎体视杆细胞来分辨信息的细节。有时记忆搜索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当站牌上好几路车都可乘坐时,一旦有公交车驶来,你就要快速回忆并复述可乘坐车辆的号码,看眼前这辆车是否能匹配成功。
在日光环境下,可以把车体颜色和站牌颜色匹配起来,就可以从比较远的地方判断是不是自己要坐的车了。把车辆号码放大到在司机减速前就能被等车的乘客“看到”的程度。在夜间或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如今的红色发光字在快到达时几乎是模糊一片。公交车一来,下面乘客经常乱作一团。印刷的字做多大,发光字要多亮,需要在实际环境中测试。
这几年我们的公交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乘客和司机之间的交互仍然有很多问题。比如,有老人已经很尽力地朝公家车跑了,但是司机要按规定起步,结果导致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理论标签:看到、视觉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