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书画五种——同题不同书,各自不同的人生

日前,央行新任副行长陈雨露在媒体专访中谈到,

仁宗年间的岳阳楼其实是名满江湖的青楼,《岳阳楼记》则是送给岳州知府兼青楼老板滕子京的马屁文章。滕知府重修楼,是“资产置换”,即,低价收购民间沉欠多年的不良贷款,再派兵连本带利一块要回来——谁敢欠知府大人钱!

陈副行长的本意,似乎是要讲封建社会的金融财经之憋,“范仲淹所推行的金融创新就是与民争利。”

有历史挖掘者现在指出,“《岳阳楼记》的诞生完全是范仲淹想象的结果,他从未到过此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在河南邓州的百花书院,面对老友滕子京的来信和随信寄来的《洞庭晚秋图》,先想景再抒情,继而言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仅面对一幅画就写出传世美文,范老师真是把看图写作发挥到极致呀!”

借着这个关键词,我们还是围绕“岳阳楼记”这个题目,找了几本“岳阳楼记”——同题,不同人,不同书体,似乎也是一种欣赏书法的途径。

元代夏永《岳阳楼图》

绢本墨笔,25×26cm,1347年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细若发丝线描为之,刻画细腻,气势宏伟,把巍峨楼阁融于浩渺旷远之自然景观中。《花间笑语》云:“细若蚊睫,侔于鬼工。”画上并以细微楷,写范仲淹《岳阳楼记》,用笔极为精细而不失矩度,堪称界画绝品。

明代文徵明行草《岳阳楼记》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明代董其昌 《岳阳楼记》

卷轴,纸本,37.6×149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书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写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董其昌时年55岁,为补福建副使前四个月赋闲时所写。该书笔法由李北海而渐入米南宫,字大如拳,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显出深厚功力。为董氏行书中精妙之品。

清代张照楷书《岳阳楼记》

张照是乾隆时大书法家,常为乾隆皇帝代笔,擅长行楷书,是书“馆阁体”能手。《清代七百家名人传》评价他“得米(芾)之雄健,有董(其昌)之峻整。极为高宗所重”。《岳阳楼记》是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雕屏,现藏于岳阳楼二楼,字型方正、笔力雄浑、 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

华国锋颜楷《岳阳楼记》

华国锋,1921年生,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华国锋带头粉碎“四人帮”后,其题词、题字被人们视为巨大的荣耀,很多地方的党报、党刊,都争着请其题写报头、刊名。华国锋的书法一时间也成了人们从各个角度品评、赞赏的对象。

微博上有人引用此段——华国锋说:“小时候,老师强调临帖,我当时对柳公权和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印象最深。而颜体笔法稳健厚重,结构端庄宏放,重心平稳,气势开张,字形舒展,丰茂诨厚。说得通俗点,就是带劲,耐看……”不知出处,难断真假。

有人说,字如其人,华的字老实板正,规矩中庸,所以才会有后来每次在大会主席台上打瞌睡的人生。

编辑/老伍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