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讲章法:如何构建“气场小宇宙”?

章 法
字势的组合形成行气,行与行的组合成为章法。与楷书相比,草书在章法上尤重气势,所以草书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气势要求更加连贯,正所谓“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怀瓘《书议》)。
在各体书中,草书是最重行气与章法的,因为草书结体无常形,若坐、若行、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等等,所以行气也往往跌宕起伏,变化莫测。草书的行气、章法,不是事先约定的,而是随势相生,因势而变的。是有常理而无常形的,所以古人认为“不可言宣”。
其实,古人关于书法技法方面的论述已非常全面,近些年,随着书法本体研究的深入,人们习惯从笔法、结构、章法三个层面来分析碑帖的技法,这不失为一种进入书法的有效路径
章法主要是解决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 系,它反映了书写者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书谱》全篇三千七百余字,从头至尾一气呵 成,浑然一体。王羲之一路小草,要想在章法上 有所突破,难度很大。尽管如此,《书谱》在章 法的处理上,还是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很多局部 上的处理都堪称精彩。
#1
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孙过庭《书谱》中字与字的关系,最大的特点是“断”。笔画之间断开,而上下字之间意态有承接和呼应。这种笔断意连、字字独立的排列方式,可以上溯到章草。这种“断”的处理方式,使得作品整体格调高雅,气息古朴。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字形的大小、笔画的轻重、位置的错位等方式来实现。
小草一路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方式主要有四种:自然排列、笔画连接、笔意连接和体势连接。在《书谱》中,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方式有“阳舒”、“右军”、“吾乃”、 “历代”、“长草虽”、“非专精也”等流畅的牵丝连带。
更多的是自然排列和笔意连接。如“妍妙”二字各自都是一个自足的小系统,互相没 有牵连,而“知偏”二字,表面上看两个字没有连接,实则气息流贯,是标准的“笔意连接”方式。
《书谱》中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即上一个字的收笔连接下一个字的起笔,但上下字本身的部件之间反而断开,如“者矣”、“真乃”、“乐志”等。
所以,我们研究章法,可以先从字组分析,所谓字组就是研究字与字之间连接的最小单位,它少则二字,多则整行。具体到《书谱》,主要是分析字与字之间那种“笔断意连”的连接手段。
#2
行與行之間的關係
小草章法的基本格局到王羲之时代才逐渐稳定下来,后世小草书家虽不乏成就者,但章法大多导源于此。
怀素《小草千字文》通过加大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虚静空灵的韵味:

孙过庭《书谱》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则相对较紧,他并不追求行行分明,但整体又不显得拥挤。
在此,他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断”的方法发生了作用,而且他的字的 局部都是散开的,这些部件的开放姿态,为整体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书法作品中的“行”,就好比文章中的句子,由一组组的“字组”组成。行的表现力取决于字组的组合,即每行字中总有若干字组,它们之间通过粗细变化、疏密变化、大小变化、开合变化等调节手段形成了行的节奏。
孙过庭《书谱》与怀素《小草千字文》对比图
《书谱》中偶尔会出现轻盈的笔画组合,甚至是多个字体的连贯来达到一种“畅神”的作用,如“非专精也”四字使人们不禁为之眼前一亮。
同时,《书谱》中也经常出现一些笔画厚重的点画来与轻灵的笔画形成反差和对比,这种轻灵与厚重的巧妙组合,也起到了虚实相生的效果,轻灵处为“虚”,厚重处为“实”。
如“羲献”、“艳随”、“鹤图”等字笔画粗重,字形硕大,与他们周边笔画较细且体形较小的字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种对比,打破了行与行之间的均衡,从而使整体有了节奏感。
在《书谱》中,类似的处理方式不胜枚举,而且处理得浑然天成,没有突兀感。这种章法处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