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陈童·早茶夜读628

627|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文/ 陈童

25岁,文学研究生

大家好,我是陈童,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之前看德国韩裔哲学家韩炳哲讨论现代生活,他批评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没有否定的平滑社会,过度舒适,反而出现种种精神障碍,看《肉体与石头》又想起阅读韩炳哲时思考的问题,桑内特也指出没有阻力和障碍的纯粹自由只会让身体弱化和麻醉,“自由想让身体产生反应,就得接纳不洁、困难和阻碍,并将它们作为自由经验的一部分。”桑内特想知道,我们也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是:要怎么样才能让身体过一个道德及感觉丰富的生活呢?这里提到的感觉丰富,当然包括愉悦、兴奋、欣赏、激动这些被人欢迎的感觉,但更重要的还是如何重建一种有机的痛苦,并让这种痛苦激发身体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消耗。

韩炳哲

城市里的痛苦感受难以处理,因为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躲避痛苦才诞生,给脆弱的肉体建造遮风挡雨之所,但是躲避痛苦又不可避免地走向麻木,经过文明的演进,不适被净化,刺激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像《肉体与石头》开篇讲的小故事,观众在电影院享受战争电影的血腥画面,结束后看到作者朋友在越战受伤后换上的金属手指却表现出冷漠和迟钝。

恢复疼痛,也就是要恢复个人在城市的感知力。城市的问题是繁荣的工业可以提供丰富的商品和地标,但个人在层出不穷的刺激和城市文化面前却难以建立自我的感受。个人要对抗城市的宏大叙事,需要重启个人的小环境,建立的基础也许就是对彼此痛苦的同情,桑内特指出要产生同情,“就必须要有一个地方,人们可以在那里感受到疼痛,以及疼痛的来源,如此,便能让人们对于疼痛有所理解。”这些可以让人感受到疼痛的地方,也许就是城市里最值得寻找的地方。

问题是,这些地方是哪里呢?

没有想出答案的作者,只能暂且退下,期盼大家的答案。感谢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今晚二条

联大宿舍里有三只手,还有“丢那妈” 

作者找到一把重新梳理城市发展史的钥匙

即人的身体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看见“看不见”|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