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周易的运算是否有理论作为支撑?
《周易·系辞》当中被引用最多的可能就是下面这段文字: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在《周易·系辞》当中,有两次对宇宙生成的描述,一次是从象的角度,一次是从数的角度。《系辞》一开篇的那段文字,正是从象的角度对宇宙生成的描述,而这里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则是从数的角度对宇宙生成的描述。
按照《系辞》的理论,易作为一个静态世界,和动态的现象世界之间由一个感来打通,所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作为客体,易传是如何描述易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到有的呢?其实还是这个感。易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那么太极是什么状态呢?太极从易生出,已经含有阴阳,但并未显现出阴阳。就像一只母鸡,已经把蛋下出来了。但这个鸡蛋有蛋清和蛋黄,并没有形成小雏鸡的生命。尽管如此,蛋黄为体,蛋清为用,如果温度适合,就要出现感的状态。当感的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完成小雏鸡生命的形成,而后破壳而出,成为一只活生生的小鸡。
太极正是这种鸡蛋的状态,有体用含在其中,有感应的能量含在其中。一旦条件成熟,阴阳形成交感,首先形成的是阴阳两极,也就是《系辞》中说的两仪。
这和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观点相吻合。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现在如此广袤无边的宇宙,起初都浓缩在一个无限小的只有数学意义的点,这个点叫作奇点。我们的宇宙就是在某一瞬间,从奇点突然发生大爆炸而来。而爆炸的起始,最早形成的元素是只有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的氢原子,以及比氢多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的氦原子。直到今天,宇宙中的主要物质还是氢和氦。其实,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过程。
有了两仪之后,就可以逐渐构成万物世界。《系辞》的描述则是按照2的若干次方的二进位方式描述,所谓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的2次方就是阴阴、阴阳、阳阴、阳阳四种情况,这就是对四象的象征。再进一步就是2的3次方,那么形成的就是三爻的八卦。到了三爻的八卦,最基本的物质世界就可以得到描述。
《系辞》的描述到此为止,但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易学家在此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也就是2的4次方,2的5次方,2的6次方。2的6次方就是《周易》当中三爻经卦两两相叠形成的六十四卦。如果继续描述下去,甚至可以到《焦氏易林》的2的12次方。
从两仪到四象,从四象到八卦,甚至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历代的学者都认为没有问题。不过,朱熹所描述的四爻矩阵和五爻矩阵广受诟病,大家认为这只不过是他的杜撰,没有根据。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熹的这种描述,恰恰是他对《周易》思想体系的贡献。而这种观点,不是关乎经卦和别卦之间的关系,而是关乎《周易》思想体系,用二进位的数的模式来描述宇宙气化的过程。
尽管朱熹对《周易》的许多解读都值得商榷,而独独这个矩阵表是他独到的发明,也是对《周易》思想体系的发展。
根据朱熹的描述,我们就可以领略到我们的宇宙从无到有,以阴阳膨胀的数学模式不断气化而成。
对应于物质世界,从只有一个正电荷和一个负电荷的氢原子,以及带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的氦原子,是宇宙中最先生成的元素。随后,在许多恒星生成、毁灭的过程中,造成了极端的高温,由此不断生成各种元素,以至于最后形成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原子。这些原子的特点就是不管原子核中有多少正电荷,外围一定有对应的带有负电荷的电子。这和朱熹的矩阵相吻合。
在四象生八卦之后,《系辞》从易的功用进行说明。我们知道八卦对应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现象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而且这八卦还对应于其他延伸的物质,以及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人类社会。八卦之间错综复杂关系,决定了事态吉凶的不同发展方向。根据事态吉凶的不同发展方向,来造就功业。所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